小涛的爸妈第一次来诊室,俩人吵得脸红脖子粗,爸爸说 “都是你惯的,让他整天待在家”,妈妈哭着说 “你除了骂他还会啥”。小涛缩在沙发上,把脸埋在膝盖里,像没听见似的。他高二时因为成绩下滑抑郁了,爸妈一个急着逼他学习,一个急着给她买补品,却没人问他 “想不想出去走走”。
我把小涛请进了治疗室,让他爸妈在外面等着,回来时递给他俩张纸:“写下你们上周对孩子说过的话。” 爸爸写的是 “咋又考这点分”,妈妈写的是 “快把这碗汤喝了”,没一句问 “你累不累”。我让他们每天跟小涛说句 “无关学习的话”,爸爸一开始说不出口,憋了三天,憋出句 “你妈做的鱼挺香”,小涛居然应了句 “嗯”。
后来我每周开次家庭治疗,让他们仨一起拼拼图,谁都不许提学习。有次拼到半夜,妈妈说 “小涛拼得比你爸快”,爸爸居然笑了:“他手巧。” 现在小涛每周会跟爸爸去钓次鱼,跟妈妈学做蛋糕,上次月考,成绩没咋涨,他却主动说 “下次我努努力”。家庭支持哪是给补品、逼学习,是让他知道 “不管你咋样,家里都等你”—— 有这句话,啥坎儿都能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