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不少帕金森患者都有这样的困惑:一开始吃药效果挺好,手抖、走路慢的毛病能缓解不少,可过了几年,药越吃越多,效果却越来越差,甚至觉得 “药不管用了”。其实不是药本身出了问题,而是有几个容易被忽视的原因,正在悄悄影响药效。
1. 病情在进展,身体 “缺的东西” 变多了
帕金森的核心问题,是大脑里负责传递 “运动信号” 的 “多巴胺细胞” 在慢慢减少。就像地里的庄稼缺水,一开始浇一点水(吃药)就够了,可随着庄稼越来越干(多巴胺细胞越来越少),原来的水量(药量)就不够用了,自然看不到效果。
刚开始发病时,还有不少健康的多巴胺细胞能 “帮忙”,药物能借助这些细胞发挥作用;但随着病情发展,细胞越减越少,哪怕增加药量,能 “借力” 的细胞少了,药效自然会打折扣。这不是药没用,而是身体的 “基础” 在变化。
2. 用药不规律,打乱了身体的 “平衡”
很多人吃药没个准点:今天忘了吃,明天补双倍;感觉症状重了就多吃几片,症状轻了就少吃一顿。这种不规律的吃法,会让身体里的药物浓度忽高忽低,就像家里的电压忽高忽低,电器要么 “过载” 要么 “没电”,自然没法正常工作。
比如,该吃药的时候没吃,身体里的药物浓度降得太低,手抖、走路慢的症状就会冒出来;突然加量,浓度又太高,可能会出现手脚乱动、身体僵硬加重的情况。时间长了,身体对药物的反应会越来越乱,就算加药,效果也会越来越差。
3. 身体产生了 “耐受性”,对药没那么敏感了
就像经常吃同一种口味的菜,时间长了会觉得 “没味道”;身体对药物也会这样 —— 长期吃同一种药、同一剂量,身体会慢慢适应,对药物的敏感度会下降。原来吃半片就能缓解的症状,现在吃一片可能才有点效果;再后来,吃两片、三片,效果还是不如以前。
这种 “耐受性” 不是身体 “抵抗” 药物,而是长期用药后,身体对药物的反应变得 “迟钝” 了。就像给手机充电,刚开始充 10 分钟能满电,用久了电池老化,充 30 分钟也只能充一半 —— 不是充电器没用,是电池对 “充电” 的反应变弱了。
遇到这种情况,别慌!做好 3 件事
① 别自己随便加药、换药:觉得药效差,先想想是不是最近吃药不规律,比如漏吃、少吃了;如果规律吃药还是没效果,也别自己加量,避免出现不舒服的情况。
② 调整用药节奏:可以试着把一天的药量分成多次吃,比如原来一天吃 2 次,每次 1 片,改成一天吃 3 次,每次半片(具体要根据自己的情况调整),让身体里的药物浓度更平稳,减少忽高忽低的情况。
③ 配合非药物调理:平时多做一些温和的运动,比如慢走、打太极,能帮着改善身体僵硬、走路慢的情况,减轻对药物的依赖;另外,保持规律的作息、吃清淡有营养的食物,也能帮身体维持好状态,让药物更好地发挥作用。
帕金森药物越吃越没效,不是 “没救了”,而是需要根据身体的变化调整方法。找到问题的原因,再慢慢调整用药和生活习惯,很多人都能让药效慢慢稳定下来,让生活少受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