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喝茶与长期喝咖啡的人相比,谁的身体更健康?研究告诉你答案
创始人
2025-08-02 12:44:56
0

【福利礼包赠送中】每天将在收藏、点赞并评论留言的读者中抽出幸运中奖者,欢迎大家参与活动!

茶和咖啡,是世界上最常被喝的两种饮品之一。一个来自东方,讲究“清气上升”,一个起源于西方,讲求“神经刺激”。

两者各自有自己的“粉丝圈”,而支持者们往往各执一词:有人说“茶养生、咖啡伤肝”,也有人说“茶刮油、咖啡提神”,还有人说“长期喝咖啡容易焦虑”,但也有人说“喝茶的人老得快”。

那么,究竟哪一种饮品的人更健康?这个问题,其实被研究了无数次,表面看似简单,但答案并不像“喝哪个更好”这么肤浅,而是藏着一件几乎没人意识到的事。

从健康数据来看,美国《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早在2012年就发布过一项关于咖啡饮用与死亡率之间关系的研究。

这项基于402,260人的研究显示,每天喝2-3杯咖啡的人,死亡率下降了大约10%到15%。

其中,非吸烟者受益更明显。不止如此,喝咖啡与较低的心脏病、中风、2型糖尿病、帕金森病等发病率有关。

这听起来简直是个“咖啡拯救人类”的大好消息。

然而,这些结论也伴随着一个前提——“不加糖、不加奶精”的黑咖啡。

只要一旦加了奶、糖、香精,健康价值立刻腰斩。

反观茶这边,《欧洲心脏杂志》2020年发布了一项中国人群的研究,数据来自10万余人 ,跟踪平均7年,发现每周喝三次及以上绿茶的人,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下降了约25%。

绿茶爱好者死亡率更低,寿命更长,且效果在男性中更明显。

但这项研究也暴露出一个有意思的局限性: 红茶、乌龙、普洱等其他茶类,并没有显示出类似的健康优势。

也就是说,茶不是一概有益,某些类型的茶,其实并无神奇之处。

如果只是到此为止,两边平分秋色。但很多人忽略了一个关键问题:这些研究,大多数没有考虑一个隐藏变量——喝的人“怎么喝”。

美国哈佛公共卫生学院的2021年研究指出,在分析饮品健康效应时, 人的“饮用方式”往往比饮品本身更重要

这句话听起来像废话,但它揭示了一个令人不安的事实: 喜欢喝茶的人,往往在“慢”,喜欢喝咖啡的人,更“快”。

慢和快,不仅是生活节奏,更是神经系统长期的适应状态。

比如,常喝咖啡的人,多半是都市白领,习惯于快速决策、长时间专注、规律摄入高强度刺激;而喝茶的多是节奏缓慢的人群,喜欢仪式感、慢饮、延展性的社交过程。

这意味着什么?神经系统的调节方式,跟人的免疫功能关系密切。

交感神经系统活跃者,免疫防御性强但恢复速度慢;副交感神经主导者,修复能力强但易疲劳。

换句话说,咖啡偏向提高人的抗压能力,茶则倾向于增强恢复能力。

长期处于何种神经主导状态,其本身便会对人的健康倾向产生影响。

一个不得病但容易累,一个容易生病但恢复快。这两种模式,没有高下,只有适配。

很多人以为,只要营养成分健康,喝哪种都一样。但他们忘了一点, 喝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行为建构

行为模式才是影响健康的根源。研究显示,习惯早晨喝咖啡的人,更容易形成高效的生活节奏,而晚上喝茶的人,更容易养成稳定的睡眠习惯。

久而久之,两种人睡眠节律、应激模式、激素分泌水平都会发生偏移。

例如,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指出,咖啡饮用者中,有近20%的人褪黑素分泌时间推迟超过1小时,而茶饮用者中,这种现象不到8%。

如果继续深入,会发现一个更加隐蔽的层面: 长期喝哪种饮品的人,认知偏好会发生改变

神经科学家Barbara Sahakian的研究表明,咖啡因可以增强任务导向的专注,但会抑制创造性思维的发散性。

而茶中的茶氨酸则具有增强大脑的阿尔法脑电波的能力,促进放松与发散性思考。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很多创意工作者偏爱喝茶,而做金融分析、程序开发的人更常靠咖啡提神。

这一发现打破了“健康就是器官功能”的传统观念,转而指向一个全新角度: 长期的健康状态,其实受心理认知结构所影响

喜欢哪种饮品,并不是健康的原因,而是健康模式的结果。

换句话说,不是喝了咖啡就更健康,而是更倾向于“任务导向”的人,自然就会选择咖啡;同样,也不是茶让人长寿,而是喜欢茶的人,本就倾向于采取对身体友善的节奏。

还有一个让人惊讶的视角,是微生物组的变化。

2019年,荷兰马斯特里赫特大学的研究团队发表论文,发现咖啡饮用者的肠道菌群更偏向拟杆菌科(Bacteroidetes)群体,这类菌群有利于脂肪代谢和抗炎。

而常喝绿茶的人,菌群中乳酸菌科比例更高,这有助于调节血糖和降低胆固醇水平。

也就是说,两种饮品对肠道的塑造完全不同,而肠道微生态的改变,会间接影响情绪稳定、认知效率乃至免疫反应。

身体的健康,从不是靠某一个选择决定的,而是由“自我掌控感”决定的

无论喝茶还是喝咖啡,真正影响健康的,是这个人有没有稳定的生活模式、有没有明确的行为边界、有没有对自己身体的反馈足够敏感。

那些随便喝、喝了睡不着还继续喝、喝了胃疼还硬撑的人,喝什么都不会更健康。

相反,那些知道什么时候该停、什么时候该调的人,即使偶尔乱吃乱喝,身体也能自己校准回来。

所以,当人们争论“喝茶的人健康,还是喝咖啡的人健康”时,真正的问题并不在饮品,而在这个人有没有能力管住自己。

这才是所有健康研究中最难被量化、却最核心的变量。

每一项看似客观的营养研究背后,隐藏的其实是行为科学的黑匣子。

而这个黑匣子,往往才是决定疾病与长寿的真正钥匙。

对此,您有什么看法?欢迎在评论区一起讨论!

参考资料

[1]刘谊人,康文.喝茶好还是喝咖啡好?由这个因素决定[J].建筑工人,2022,43(09):60.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8月7日立秋,有钱没钱,多吃这... 8月7日迎来立秋节气,立秋之后,秋老虎还是很凶猛,气候多变,此时除了要给身体及时补充水分,还要注意养...
自闭症做食物不耐受检测有用吗?... 家人们,今天想和大家聊聊自闭症这个沉重却不容忽视的话题。据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数据,每 ...
原创 农... 老张蹲在自家院门口,端着碗腌菜拌饭扒拉得正香,突然筷子“啪嗒”掉地上——半边身子麻了!儿子慌得背他往...
探索心灵深处:从专业诊断到中医... 《精神障碍的鉴别诊断》:专业视角下的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 首先,《精神障碍的鉴别诊断》是一本深入探讨精...
儿童眼睛是铅污染“重灾区” |... 最鲜活的病例在临床,最实用的健康建议来自临床医生。浙医在线特别开设《医生有话说》专栏,邀请浙江省内各...
广州华康中医医院杜鹏主任提醒:... 在城市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下,“久坐”已成为不少上班族的常态。办公桌前一坐就是几个小时,缺乏有效的伸展与...
终于揭晓!大西洋发现新物种,保... 你有没有想过,在我们广阔的大海中,还有多少未被发现的神秘物种?今天要告诉你一个令人兴奋的消息:科学家...
包茎导致炎症反复,包皮真该割了... “每次小便都像针扎,内裤总有黄色污渍,和妻子同房后她总说痒…” 35岁的张先生满脸痛苦地描述。检查结...
立秋将至,“少吃2瓜,多食3白... 立秋将至,天气由热转凉,饮食也要顺应季节变化。民间有“少吃2瓜,多食3白”的养生智慧,再结合日常调养...
别再忽视你的大脑,科学使用让它... 你知道吗?你的大脑每天都在进行超能力操作,但它也可能因为你的忽视而变成‘脆弱的玻璃人’。本文将探讨如...
颠覆认知:男性性生活时长与质量... 性生活的质量已被广泛看作是衡量亲密关系幸福感的关键指标之一。很多男人都有这样的疑惑:性生活时间长好还...
甲状腺疾病要注意什么?7个小建... 甲状腺是人体很重要的器官,但是被很多人觉得它没有什么作用,即使患病对身体也没有危害,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接触人多了我发现:层次越高人越... “成功人士话少且冷淡,普通人才会话多自来熟。” 相信大家在生活中会有这样的体验。 面对一个业内前辈,...
预防基孔肯雅热,中医药治未病健... 基孔肯雅热 (Chikungunyafever,CHIK)是由基孔肯雅病毒 (Chikungunya...
王德敏主任的“心灵疏导”:疏解... 诊室里,空气仿佛也带着一丝干涩。一位中年女士紧抿着嘴唇,眼神焦虑地望向王德敏主任,双手不自觉地摩挲着...
原创 心... 两个年轻人的不同命运 小张和小李同时进入一家公司,起点相同,但三年后差距巨大: 小张:抓住每一...
原创 第... 第一次见家长,那种紧张和忐忑的心情,相信很多人都经历过。就像我当初,和对象交往一段时间后,终于到了要...
原创 大... #大寒节气,吃这样东西补血又补铁,尤其适合女性喝! *探索大寒时节的温暖滋养,专为女性定制的补血补...
当妻子患上阴道炎,丈夫应该怎么... 当爱人确诊阴道炎后,丈夫的配合对她的康复特别重要。很多时候阴道炎反复不好,不是药没用对,而是夫妻之间...
越来越多的人因脑梗倒下!医生苦... 声明:本文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为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等相关信源,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