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出汗=身体在“大扫除”?
夏天一到,很多人抱怨“热得受不了”,一动就出汗,有人嫌臭嫌黏,“恭喜你!出汗是身体在排毒!” 汗液和尿液的成分差不多,都是代谢垃圾的出口。夏天出汗多,小便自然少,但排毒效率反而更高!
打个特别接地气的比方:“你家马桶用久了不刷,是不是会变黄、有污垢?这时候你用洁厕灵一刷,再冲干净,马桶立马锃亮如新!” 运动出的汗就像“给身体刷马桶”——平时排尿排出的毒素是“日常清洁”,而运动后汗液里的尿酸、垃圾含量能高5-8倍,相当于“深度大扫除”!
夏天别怕出汗,早晚运动出一身汗,比吃保健品管用多了!
养生=花钱?错!60%靠“不花钱的习惯”
现在很多人一养生就买补品,养生60%-70%不用花钱!快走、慢跑、力量训练、站桩、深蹲……这些才是真本事!
举了个例子:“我邻居70岁,每天拎着豆油桶当哑铃练力量,天热了早晚出门快走,出一身汗再回家。他说自己锻炼完尿尿味道特别大,这就是毒素排出来了!”
反观那些靠吃保健品养生的人,“那是商家想多卖货!健康靠的是‘辛勤的汗水+合理的习惯’,不是钱包里的钱!”
行动建议:别总躺着刷手机了,起来做点力所能及的运动,哪怕每天快走20分钟,身体会感谢你!
血压高吃降压药就行?先看看你的五脏“堵不堵”
说到血压,很多人第一反应是“吃降压药”。但血压是现象,五脏才是根本!西医看血管压力,中医看脏腑平衡。
1. 低压(舒张压)低:肝血不足,得补肝!
低压低于80的人,打个比方:“就像瓶子没装满水,库存不足!” 中医认为“肝主藏血”,低压低说明肝血不够,得补肝(比如吃点枸杞、红枣)。
2. 低压高:痰湿重,管住嘴比吃药重要!
低压超过90的人,血里垃圾太多,中医叫‘痰湿重’! 这类人通常肚子大、爱吃油腻,一着急就容易心梗、中风(中医叫“痰蒙心窍”)。
怎么办?少吃甜食、油炸食品,多吃蔬菜粗粮。试试红曲(降血脂),但别依赖减肥药——“窜稀”排掉的是营养,留下的是更顽固的垃圾!
【博一文化】动脉硬化是一个全身性血管性疾病,由于多种原因导致的血脂代谢紊乱,长期的血脂增高,使动脉管壁弹性降低,内膜增厚,发生了一系列的病理改变,随着年龄的增长会逐渐加重。
3. 焦虑型低压高:运动比吃药管用!
有些人低压高是因为“脑子闲不住,身体懒得动”。精神紧张时,就让肉体疲劳点;肉体累了,精神自然放松。”每天跳跳广场舞、打打太极,比吃安神药强多了!
中医养生:不靠CT和药片,靠“生活智慧”
中医的“生活行为疗法”:“望闻问切、食疗、针灸、运动、心理调节……中医离了仪器也能治病!”
“20岁、30岁、60岁的血压标准能一样吗?高血压要分型——肝阳上亢就平肝,肾精不足就补肾,痰湿重就化痰!”
“西医治‘病’,中医治‘人’;血压是信号,五脏是根源!”
冬病夏治正当时:三伏天养好身体,冬天少生病!
“三伏天是调理慢性病的好时候!” 血压高、关节痛、怕冷的人,趁夏天阳气足,多运动、多出汗,把寒湿痰浊排出去,冬天才能少遭罪!
【博一文化】按照中医理论,夏季属火,对应的脏腑为“心”,因此养心也成为夏季保健的一大关键点。而中医说的:夏养心的“心”并非完全现代医学里“心脏”的概念,而是包括心脏在内“主神”的整个神经系统甚至精神心理因素。夏季与心气想通,因为夏季多汗则易使心气涣散,中医又有“汗为心之液”之说。大量出汗耗损的就是心气,因而中医有“春养肝,夏调心,秋养肺,冬养肾”的四季养生学说。
SUMMER
夏季的三个月,谓之蕃秀,是自然界万物繁茂秀美的时令。此时,天气下降,地气上腾,天地之气相交,植物开花结实,长势旺盛,人们应该在夜晚睡眠,早早起身,不要厌恶长日,情志应保持愉快,切勿发怒,要使精神之英华适应夏气以成其秀美,使气机宣畅,通泄自如,精神外向,对外界事物有浓厚的兴趣。
这是适应夏季的时令,保养夏长之气的方法。违逆了就会损伤心脏,使提供给秋收之起的条件不足,到秋天容易发生疟疾,冬天再次发生疾病。
温
馨提
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