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猴的“老龄化”困扰
创始人
2025-08-02 04:06:05
0

CRO龙头昭衍新药已经接近翻倍了,7月份的涨幅则超过50%。

原因无他,市场看到了CXO复苏的信号,昭衍新药靠着囤猴又成功扭亏为盈。根据中报预告,尽管因为价格战等因素,其实验室服务业务依然亏损,但生物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为0.7亿-1.1亿元。

简单来说,猴子又值钱了。虽说昭衍新药认为猴子市价变动不大,主要是“自然生长”带来的价值增长,但益诺思和美迪西在近期的投资者关系活动中,都提到猴价有所上涨。

这背后创新药研发的晴雨表在摇摆。海外Medpace中报超预期,国内药明康德等企业同步回暖,中小biotech投入复苏的信号已现。中泰证券则表示,目前猴价处于底部回升阶段,供给略显紧张,未来随着需求复苏,实验猴供需缺口有望进一步加大,从而带来猴价继续上涨。

这个缺口,不仅是因为猴子繁育周期本身就较长,更是因为猴子的生育能力跟不上了。种猴繁殖率骤降、年轻猴被提前消耗、繁育周期长达6年……

万物皆周期,市场需求也瞬息万变,猴子却不管你那一套。那么,新一轮猴周期,是否已在供需裂痕中悄然启动?

/ 01 / 猴子又香了

无论海外Medpace等企业,还是国内药明康德等国内头部企业中报都超预期。尤其Medpace,客户结构中小型Biotech收入占比接近80%,其经营反转被市场视作,全球生物科技公司投入增加新周期扩张的信号。

事实上,从猴子的角度也能看出CXO复苏的苗头。

实验猴是新药研发的刚需,一般研发一款新药做的生物实验,起码需要70、80只实验猴。某种程度上,猴子的价格和供需可以说是CXO的晴雨表。

前几年上行期,昭衍新药、康龙化成等曾因“囤猴”享受涨价红利,典型如昭衍新药,2022年生物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带来的利润为3.3亿元,也因猴子跌价连续承受减值损失,2024年损失超1亿元。

眼下,猴价的拐点似乎来了。

昭衍新药发布的2025年半年度业绩预告显示,上半年预计实现营业收入约6.3亿到7.02亿元,同比下降约17.3%到25.2%;归母净利润预计达5032.43万元至7548.65万元,同比扭亏为盈。这背后,生物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是核心动力,为其贡献净利润有可能超过1亿元。

这也意味着,昭衍新药养的猴子身价涨了。根据其一季报,生物资产一季度环比仍在减值,也就是说,猴子的身价是在二季度涨的。

而按照昭衍新药的说法,“持有的生物资产市价无重大波动,生物资产自然生长带来的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对业绩产生积极影响。”

何谓“自然生长”?一是成年猴比幼猴贵,老年猴更稀有,而同样的猴子从2.8岁长到3岁,就会让它更值钱;二是猴子是会繁殖的,数量的增加也会带来资产的增值。

不过,益诺思和美迪西在最近的投资者关系活动中都提到猴价有所上涨,具体描述为“市场价格保持相对稳定略微上涨的态势,供需处于平衡但相对偏紧状态”,以及“近期实验用猴的市场价格稳中有升”。

根据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5月初的食蟹猴采购中标公告,50只猴,中标价为460万元,单价为9.2万元。几天后,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实验用猴采购项目,9只食蟹猴中标价为83.7万元,单价为9.3万元。

中泰证券认为,在行业上行期R端有望率先体现弹性,目前猴价处于底部回升阶段,供给略显紧张,未来随着需求复苏,实验猴供需缺口有望进一步加大,从而带来猴价继续上涨。

猴子又香了。

/ 02 / 猴子也老了

市场需求瞬息万变,猴子却不管你那一套。

这是因为,猴子类人,繁衍周期很长。一只实验猴从出生到出栏需6年:性成熟需4年,妊娠半年,幼猴养至2岁方可出售。这意味着,一只实验猴完成迭代的周期至少是6年。

同时,繁殖效率更是致命瓶颈:母猴6-7岁前繁殖率尚可,7岁后断崖式下滑,15岁后基本丧失生育能力。

而眼下,国内实验猴群正深陷“老龄化泥潭”。根据招商证券,8岁以上繁殖母猴占比由2020年底的56.8%增至2023年的80%,存量猴老龄化加剧,繁殖率下降。

某种程度上,这一问题的根源,也在于上一轮价格周期的反噬。2018年至2022年猴价从1万元暴涨至20万元,猴场有猴就卖,年轻种猴也被优先作为商品猴销售,而非留种补充种群。

这也不难理解。当时一猴难求,下游企业留种猴的欲望不大。即使当前跌至10万元以下,但在业内看来,仍属于难得一见的行情,猴场老板们通常会选择将猴子出售,落袋为安。

因为“留种”是成本、是消耗品。等一只种猴繁衍后代至出售起码需要6年的时间,6年前猴价比天高,6年后如何,谁又知道?

这也造成了现在的老龄化局面。

华创证券的调研数据显示,国内实验猴存栏量仅20万只,其中母猴不足10万只,且平均出生率从50%以上暴跌至30%以下。同时,实验猴年龄结构呈倒三角形,0-4岁幼猴占30%,4-10岁主力猴占20%,10-15岁老龄猴占20%,供给青黄不接。

理想的猴群年龄结构应为中间大、两边小,这种倒三角形结构显示猴群老龄化问题,自然会影响实验猴的可持续供应。

雪上加霜的是,引种政策曾长期冻结。行业前几年的引种数量有限,现在可以繁育的母猴,基本都是猴场通过留种自繁的,老龄化比较严重了。

所以,一旦市场需求加速回暖,可能会发现这样一个局面:能繁母猴老了,新猴供给不足,只能再度抢猴。

/ 03 / 又一轮猴周期?

老龄化与长周期叠加,似乎正在制造新的实验猴供给矛盾。

华创证券年初的调研数据显示,国内每年的猴子供应量大约在25,000到28,000只之间,而实际需求接近4万只。如果出口放开,国内的猴子供应将更加紧张。

即使政策始终保守,不放开进出口,国内实验猴供应的改善也需要较长时间。这是因为,在当前猴子老龄化的情况下,没有新的种猴引入,出生率很难提高。

2022年国内已经重启了引种政策,但是单价较高(一只10万元左右),同时,受检疫场地限制(需周边3公里无居民区)及国际公约约束(如柬埔寨因野捕争议被CITES禁售),华创证券的调研数据显示,2024年引种量不足万只。

理想情况下,2024年取得一些进展,2025年仍需继续引进数万只种猴,这些猴子还要经过检验期,并经过繁殖准备期,至少到年底才能开始繁殖。因此,2025年基本不会有新增出生,2026年才能看到新增实验猴的出生。

而从出生到能够提供有效供给,通常也需要3年左右的生养周期。这也是为什么说,短期内供需矛盾难以缓解。

万物皆周期,大周期套小周期。猴子老龄化,则可能是一个被选择忽视的生物周期。

价格飙涨时,猴场出于赚钱目的不考虑留种;2023-2024年跌价期,引种高风险抑制投资意愿;如今虽有需求预期,但时间是绕不过的门槛。

再加上政策、市场的不确定性,能够放开手脚、未雨绸缪的人,想必少之又少。

现实是残酷的,如何让实验猴形成正向循环成了一个待解的题目。与此同时,随着需求端的复苏,供需可能进一步紧张,进而抬高猴价。又回到那个熟悉的轨迹上。

本质上,无论是上一轮疯狂的实验猴周期,还是眼下正在酝酿的新周期,都是生物医药创新浪潮与生物规律之间难以调和的矛盾。

而周期的解药,永远在周期之外。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白头发到底该拔掉还是剪掉? 头发变白是衰老过程中的一种正常现象,但很多人明明很年轻,却也开始长白发了,让人看起来显老,于是会将白...
饮食与肺癌:营养如何降低风险和... 你是不是也听说过,有些食物能抗癌?今天咱们就聊聊饮食与肺癌的关系。肺癌是导致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还在靠饿肚子减肥?搞错重点啦!... 是不是觉得减肥太难了?饿得前胸贴后背,跑步跑到腿发软,体重秤上的数字却纹丝不动? 别急着怀疑人生,很...
长期喝茶与长期喝咖啡的人相比,... 【福利礼包赠送中】每天将在收藏、点赞并评论留言的读者中抽出幸运中奖者,欢迎大家参与活动! 茶和咖啡...
卵泡生成素高会有什么影响?一文... 女性身体中的激素,每一种都承载着特定的生理使命,而卵泡生成素(FSH)无疑是其中备受关注的一种。当我...
原创 袁... 关于袁世凯,这位历史人物在国人心中的评价一直是褒贬不一。有人认为他是推翻封建帝制的关键人物,甚至是历...
静脉曲张术后复发的误区:其实大... 静脉曲张是下肢浅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引起的常见慢性静脉疾病,随着微创手术和介入治疗的发展,越来越多患者得...
泰源堂国医馆与望京祥医高金田:... “能让高主任来咱们这儿,真是没白等这几年。”泰源堂国医馆的老患者李阿姨攥着刚拿到的药方,脸上满是欣慰...
大妈没房没钱没劳保,找有钱的男... 择偶的时候,我们通常本着“门当户对”的原则选择伴侣,双方在长相、家庭背景和经济状况等方面要相差无几,...
40岁是男人的分水岭?那方面能... 40岁男性正值壮年?可他们那方面的能力却一日不如一日,怎么回事呢? 40岁,在旁人眼中,男人正值“黄...
从口腔到肝脏:酒精中的一级致癌... 前言 明知喝酒有害健康,为什么人们还是会去承担这个风险?诸多因素告诉我们,除了身不由己,还有社交文化...
从肺结节到肺癌,究竟有多远? 之前微博有这样一个热搜#25岁姑娘体检发现结节无症状确诊肺癌#,浏览量达3.9亿。 令人感到意外的是...
华夏人寿被吊销业务许可证,原董... 澎湃新闻记者 胡志挺 8月1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披露的罚单显示,华夏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及相关责...
胃息肉,会变成胃癌吗?哪些需要... 一、什么是胃息肉? 胃息肉医学标准术语是:胃黏膜局限性良性隆起病变,是突出于胃黏膜表面的良性隆起性病...
蛇毒抗癌,瞄准癌细胞最精确的导... 癌症,让全世界闻风丧胆。长期以来,人们总是把西医奉若神明,同时西医凭借先进的科学仪器也在不自觉地刻意...
从合作共赢到全民口腔健康新时代... 在当今社会,口腔健康已成为人们关注的重要话题。嘉兴曙光口腔医院作为禾城口腔医疗的领跑者,一直在为提升...
夜读丨这些看似会增肥,反而能减... 很多人努力减肥 可成果却不尽相同 有人天天运动、饭量也严格控制 却总不见瘦 有人锻炼强度不算大、饭量...
医生提醒:医疗安全进入“韧性时... 在医疗领域,“安全”一直是一个永恒的话题。然而,传统的医疗安全观念主要聚焦于“错误”的预防和“失败”...
头皮上总是长"小疙瘩... 32岁的小陈有个习惯性动作—— 一思考就抓头皮,尤其最近工作压力大,头皮总觉得痒,他抓得更频繁,有时...
原创 调... 降压药与高血压:三大危险误区你必须知道 在现代社会,高血压已经成为困扰很多人的健康隐患,而降压药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