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别让糖尿病偷走你的肾,糖尿病肾病正盯上年轻人,5类信号别忽视
创始人
2025-08-01 23:09:25
0

糖尿病,早已不再是“中老年专属”的疾病。近年来,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被确诊为糖尿病,而随之而来的并发症——糖尿病肾病,正悄然成为威胁生命的“隐形杀手”。

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约30%的糖尿病患者最终会发展为糖尿病肾病,其中15%-20%会在5年内进展为尿毒症。当我们在享受甜品、久坐不动时,高血糖正像隐形蛀虫般啃噬着肾脏的精密结构。

糖尿病肾病:沉默的“甜蜜陷阱”

糖尿病肾病,是由糖尿病引发的肾脏损伤。它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终末期肾病(需要透析或肾移植)的最主要原因。在我国,糖尿病相关慢性肾脏病已成为慢性肾病的首要病因。

更令人揪心的是,糖尿病肾病的发展过程极其隐匿。早期往往没有明显症状,等到患者出现水肿、乏力、尿液异常等问题时,可能已经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

糖尿病肾病的“罪魁祸首”是什么?

1. 高血糖的“超负荷攻击”

长期高血糖会导致肾脏的“工作量”激增。肾脏的肾小球原本负责过滤血液中的废物,但高血糖会让肾小球进入“高滤过”状态,就像一台超载运转的机器,逐渐磨损、硬化。同时,高血糖还会产生“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这些物质会引发炎症和氧化应激,进一步破坏肾脏微小结构。

2. 高血压的“双重伤害”

糖尿病患者常合并高血压,而高血压本身就会加速肾小球的硬化和纤维化。两者结合,形成“恶性循环”:高血糖损伤肾脏,高血压加重肾脏负担,而肾脏损伤又会导致血压更难控制。

3. 代谢紊乱的“连锁反应”

糖尿病常伴随血脂异常、高尿酸血症等问题。这些代谢异常会进一步损伤肾动脉,导致肾脏供血不足,加速肾功能的衰退。

糖尿病肾病的“蛛丝马迹”:这些信号早发现!

糖尿病肾病的早期症状极其隐蔽,但并非无迹可寻。以下是一些需要警惕的信号:

1. 尿液异常

泡沫尿:尿液表面出现细密泡沫,且15分钟内不消散,可能是尿中白蛋白增多的信号。

尿色变化:尿液颜色加深(如浓茶色、酱油色)或出现血尿,需立即就医。

2. 水肿

眼睑、足踝或身体低垂部位出现水肿,尤其是休息后无法缓解的情况,可能是肾脏漏蛋白导致的低蛋白血症。

3. 夜尿增多

如果夜间起夜次数超过2次,可能是肾脏浓缩功能下降的早期表现。

4. 血压难以控制

糖尿病患者如果血压突然升高或波动明显,需排查肾脏是否受损。

5. 不明原因的腰酸、乏力

肾脏位于腰部,慢性损伤可能导致持续性腰酸。而肾功能下降引发的贫血、毒素堆积,也会让人感到疲倦无力。

糖尿病肾病的“三早”策略:早筛查、早诊断、早治疗

糖尿病肾病的治疗关键在于“早”——越早发现,越容易逆转或延缓病情。

1. 早筛查:从确诊糖尿病的第一天开始

1型糖尿病患者:确诊5年后需开始每年筛查肾功能。

2型糖尿病患者:确诊时即需筛查,之后每年至少1次。

筛查项目:

尿白蛋白排泄率:这是诊断早期糖尿病肾病最敏感的指标。正常值<30mg/g,30~300mg/g为微量白蛋白尿(早期肾病),>300mg/g为临床肾病。

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eGFR<60ml/min/1.73m²提示肾功能下降。

尿常规:可作为初步筛查,但需结合其他指标综合判断。

2. 早诊断:明确阶段,精准干预

糖尿病肾病通常分为5期,早期(I~III期)的病变是可逆的,而到了IV~V期(终末期肾病),则需依赖透析或肾移植。

I期(代偿期):肾脏体积增大,但功能正常。

II期(失代偿期):肾小球滤过率升高,但尿蛋白仍为阴性。

III期(早期肾病):微量白蛋白尿出现,是逆转的“黄金窗口期”。

IV期(临床肾病):大量蛋白尿,肾功能明显下降。

V期(终末期):肾功能衰竭,需透析或肾移植。

3. 早治疗:控制血糖、血压和蛋白尿

严格控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应控制在<7%。

血压管理:目标血压<130/80mmHg,优先选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

饮食调整:优质低蛋白饮食(每日蛋白质摄入0.6~0.8g/kg体重),限制盐分和磷的摄入。

避免肾毒性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NSAIDs)、某些抗生素等。

糖尿病肾病的“自救指南”:生活方式是关键

除了医学干预,日常生活中的健康管理同样重要。以下是一些实用建议:

1. 血糖管理:拒绝“坐过山车”

规律监测血糖:空腹、餐后2小时、睡前均需监测,避免血糖剧烈波动。

科学用药:遵医嘱调整药物剂量,切勿自行增减或停药。

关注餐后血糖:餐后高血糖对肾脏的冲击更大,需特别注意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

2. 饮食护肾:警惕“甜蜜陷阱”

远离“伪健康饮料”:无糖饮料含磷酸、碳酸等添加剂,长期饮用可能增加肾结石风险;果汁榨汁破坏膳食纤维,果糖吸收过快加重肾脏负担。

限制高磷食物:如动物内脏、坚果、碳酸饮料等。

适量优质蛋白:选择鸡蛋、鱼肉等优质蛋白,避免过量摄入。

3. 运动与睡眠:激活身体的“自愈力”

适度运动: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游泳),但避免剧烈运动加重肾脏负担。

保证睡眠:长期熬夜会导致代谢紊乱,加重肾脏损伤。

4. 定期体检:别让“侥幸心理”害了你

高危人群:糖尿病患者、高血压患者、家族有肾病史者,每年至少做1次尿常规+肾功能检查。

糖尿病肾病虽然凶险,但并非不可战胜。只要做到“早筛查、早诊断、早治疗”,并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大多数患者都能有效延缓甚至逆转病情。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白头发到底该拔掉还是剪掉? 头发变白是衰老过程中的一种正常现象,但很多人明明很年轻,却也开始长白发了,让人看起来显老,于是会将白...
饮食与肺癌:营养如何降低风险和... 你是不是也听说过,有些食物能抗癌?今天咱们就聊聊饮食与肺癌的关系。肺癌是导致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还在靠饿肚子减肥?搞错重点啦!... 是不是觉得减肥太难了?饿得前胸贴后背,跑步跑到腿发软,体重秤上的数字却纹丝不动? 别急着怀疑人生,很...
长期喝茶与长期喝咖啡的人相比,... 【福利礼包赠送中】每天将在收藏、点赞并评论留言的读者中抽出幸运中奖者,欢迎大家参与活动! 茶和咖啡...
卵泡生成素高会有什么影响?一文... 女性身体中的激素,每一种都承载着特定的生理使命,而卵泡生成素(FSH)无疑是其中备受关注的一种。当我...
原创 袁... 关于袁世凯,这位历史人物在国人心中的评价一直是褒贬不一。有人认为他是推翻封建帝制的关键人物,甚至是历...
静脉曲张术后复发的误区:其实大... 静脉曲张是下肢浅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引起的常见慢性静脉疾病,随着微创手术和介入治疗的发展,越来越多患者得...
泰源堂国医馆与望京祥医高金田:... “能让高主任来咱们这儿,真是没白等这几年。”泰源堂国医馆的老患者李阿姨攥着刚拿到的药方,脸上满是欣慰...
大妈没房没钱没劳保,找有钱的男... 择偶的时候,我们通常本着“门当户对”的原则选择伴侣,双方在长相、家庭背景和经济状况等方面要相差无几,...
40岁是男人的分水岭?那方面能... 40岁男性正值壮年?可他们那方面的能力却一日不如一日,怎么回事呢? 40岁,在旁人眼中,男人正值“黄...
从口腔到肝脏:酒精中的一级致癌... 前言 明知喝酒有害健康,为什么人们还是会去承担这个风险?诸多因素告诉我们,除了身不由己,还有社交文化...
从肺结节到肺癌,究竟有多远? 之前微博有这样一个热搜#25岁姑娘体检发现结节无症状确诊肺癌#,浏览量达3.9亿。 令人感到意外的是...
华夏人寿被吊销业务许可证,原董... 澎湃新闻记者 胡志挺 8月1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披露的罚单显示,华夏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及相关责...
胃息肉,会变成胃癌吗?哪些需要... 一、什么是胃息肉? 胃息肉医学标准术语是:胃黏膜局限性良性隆起病变,是突出于胃黏膜表面的良性隆起性病...
蛇毒抗癌,瞄准癌细胞最精确的导... 癌症,让全世界闻风丧胆。长期以来,人们总是把西医奉若神明,同时西医凭借先进的科学仪器也在不自觉地刻意...
从合作共赢到全民口腔健康新时代... 在当今社会,口腔健康已成为人们关注的重要话题。嘉兴曙光口腔医院作为禾城口腔医疗的领跑者,一直在为提升...
夜读丨这些看似会增肥,反而能减... 很多人努力减肥 可成果却不尽相同 有人天天运动、饭量也严格控制 却总不见瘦 有人锻炼强度不算大、饭量...
医生提醒:医疗安全进入“韧性时... 在医疗领域,“安全”一直是一个永恒的话题。然而,传统的医疗安全观念主要聚焦于“错误”的预防和“失败”...
头皮上总是长"小疙瘩... 32岁的小陈有个习惯性动作—— 一思考就抓头皮,尤其最近工作压力大,头皮总觉得痒,他抓得更频繁,有时...
原创 调... 降压药与高血压:三大危险误区你必须知道 在现代社会,高血压已经成为困扰很多人的健康隐患,而降压药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