厨房里的热浪,简直比锅里炖的牛腩还要滚烫!手里扇子摇得胳膊都酸了,突然想起那句老话:“早立秋把扇丢,晚立秋热不休”。心里咯噔一下——今年8月7号下午2点立秋,妥妥的“晚立秋”!
得,这扇子怕是还得在手里攥上好一阵子。
老祖宗传下的智慧真不是白说的。所谓“早立秋”通常指节气在午前降临,仿佛给热浪提前拉响了撤退的号角,那凉意来得就爽快些。可咱今年偏偏赶上了“晚立秋”,日头正烈时迎来立秋,像锅盖掀开太晚,锅里那点凉气儿根本压不住底下未消的暑热——秋凉?且得等等呢!这“热不休”的滋味,怕是还得再熬一熬。
咱们“吃货”的养生智慧,向来是应时而动。既然余暑难消,饮食上就得更讲究些,给身体搭把手。
汤汤水水是续命法宝!厨房里冬瓜正当季,切几块清爽的冬瓜,抓一把利水的薏米,再丢几粒健脾的白扁豆,小火咕嘟成一锅清白温润的汤。喝下去,五脏六腑都像被温柔的凉毛巾轻轻拂过,暑气都跟着汗水悄悄溜走。酸梅汤、绿豆汤这些老方子也别收起来,酸能生津止渴,绿豆清火解毒,都是对抗“秋老虎”的得力干将。
那些浓油赤酱、麻辣鲜香的“狠角色”美食,这阵子可得收敛点。它们像给身体里添了把柴火,燥得慌。不如多亲近些自然清甜:雪梨润肺,莲藕清心,葡萄酸甜多汁。记得小时候外婆总摇着蒲扇念叨:“立秋后,瓜(指西瓜)要少吃了,湿重哩!”老人家的话,没少被念叨,却也藏着几分道理。
姐妹们,晚立秋的“热不休”虽是自然流转,却也是生活给予的一份“热”情提示——顺应天时,便是最踏实的养生之道。备好你的消暑汤水,调整好餐桌上的节奏,心静下来,那份期待的凉爽,就在这从容应对的时光里,悄然酝酿。
今年的立秋赶在午后,你家有什么特别的消暑“凉方”?评论区聊聊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