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天收夏色,木叶动秋声”,转眼间明天就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立秋”了,立秋的到来意味着阳气收敛,阴气渐长,从此刻开始温度会逐渐降低,秋高气爽的舒服天气似乎已经不远了。
立秋对于人们是一个比较重要的节气,在民间通常流传这样一句话“男怕立秋,女怕立冬”,那么为何会有这种说法?因为立秋后,天气开始从湿热向干燥转变,虽然 “秋老虎” 还会发威,但自然界的阳气已经开始收敛,阴气逐渐增长。男人通常阳气较盛,户外活动也多,这时候如果不注意调理,就容易出问题。
女人怕立冬则是基于旧时候的生活习俗,从前女人往往负责家务,洗洗涮涮也是在所难免,立冬后随着气温降低,洗涮的工作冻手冻脚,非常的难受。
3件事别做
1、不光膀子干活
立秋后就要开始进入秋播的季节了,一些蔬菜,农作物此时就需要播种了,地里的活似乎一下子变得多了起来,男人们也因此会更加的忙碌。
然而虽然立秋了,但是温度却并没因此而降低,毕竟还处于三伏之中,光着膀子干活或许会凉快一些,但也极其容易晒伤皮肤,同时这个阶段的蚊虫也比较多,容易被叮咬。建议男人干活的时候注意降温防晒,带上草帽,穿着薄款的长袖衣物。
立秋后,白天可能还挺热,但早晚已经凉下来了,昼夜温差变大。这时候如果还像夏天那样贪凉,比如洗冷水澡、猛灌冰水,很容易让寒气侵入身体,引发感冒或肠胃不适。特别是刚从外面干活回来,浑身是汗的时候,千万别对着空调吹,也别拿起冰饮料就猛喝。可以先擦擦汗,喝点温水,让身体慢慢降温。
立秋有 “贴秋膘” 的说法,意思是夏天消耗大,秋天要补一补。但这可不是说立秋当天就要大鱼大肉地吃起来。刚立秋的时候,天气还热,胃肠功能还比较弱,这时候如果突然吃太多狗肉、羊肉这些热性大补的食物,很容易上火,引发口舌生疮、便秘等问题。可以先从清淡的食物开始,比如喝点鸡汤、吃点瘦肉,等天气再凉快些,再慢慢增加滋补食物。
3样不吃
1、不吃寒性瓜果
尤其是西瓜。夏天吃西瓜解暑是再好不过了,但立秋后就得多加注意。西瓜性寒,立秋后吃多了容易伤脾胃,导致腹泻。而且这时候的西瓜大多不是当季的了,口感和新鲜度都差了不少,还是少吃为妙。可以换成苹果、梨这些时令水果,既健康又应季。
辣椒、花椒、生姜这些辛辣的东西,夏天吃还能帮助排汗祛湿,但立秋后就不合适了。秋天空气干燥,辛辣食物会加重体内的燥热,让人感觉口干舌燥,还可能引发咳嗽。像火锅、烧烤这类食物,也要尽量少吃。如果想吃点有味道的,可以用葱、蒜代替一下。
炸鸡、薯条、肥肉这些东西,本来就不好消化,立秋后吃更是会加重肠胃负担。秋天人体新陈代谢变慢,吃太多油腻食物容易积食,还可能让皮肤更干燥。可以多吃些清淡的蔬菜,比如冬瓜、南瓜,既能补充营养,又好消化。
立秋养生,关键在于顺应季节变化,让身体慢慢从夏天的 “散” 调整到秋天的 “收”。这不是说要一下子改变所有习惯,而是要循序渐进。比如,晚上可以比夏天早睡一会儿,早上也早点起来,跟着太阳的节奏走。饮食上,多吃些润肺生津的食物,比如银耳、百合,帮助身体应对秋燥。
记住这些小窍门,男人就能平稳度过立秋这个关键节点,为整个秋天的健康打下好基础。毕竟,身体是革命的本钱,照顾好自己,才能更好地照顾家人,迎接秋天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