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运动中,拉伸是不可忽视的一个环节,它能提高关节灵活度。也有人认为,它还能帮助运动后恢复、预防运动损伤等。
近日,一项国际专家共识明确了拉伸类型,评估了它的短期、长期功效,并对拉伸的好处做了专业分析。
《生命时报》邀请专家解读这项最新共识,并提醒拉伸不是万能的,最好根据目标和身体状况进行选择。
受访专家
北京体育大学运动生物化学教研室教授 苏浩
北京体育大学运动生物化学教研室博士研究生 位会亭 硕士研究生 蒙奕夫
“拉伸”有了国际专家共识
近日,我国《运动与健康科学(英文)》期刊发布的国际专家共识,明确了三种主流拉伸类型的定义。
共识中指出,三种拉伸类型为:
静态拉伸:保持关节在特定位置,延长肌肉等软组织,感觉到轻微牵拉感或不适,如靠墙式小腿拉伸;
动态拉伸:是无外力阻力的周期性动作,不需要静止就产生拉伸感,如高抬腿,双腿交替抬膝,膝盖尽量靠近胸部;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法(PNF)拉伸:是静态拉伸与肌肉收缩的结合,比如“腘绳肌收缩-放松法”,练习者仰卧,同伴辅助向上举起其一条腿至产生牵拉感,保持10秒;然后,同伴保持举腿的力,练习者试图放下腿,以对抗同伴施加的力,持续6秒;随后,练习者放松,同伴辅助加大拉伸幅度,保持30秒。
拉伸的不同好处,怎么做效果更好?
拉伸的好处众多,但是效果到底有多大?上述共识围绕12个可能的功效给出了具体分析与建议(表格后附具体说明):
拉伸在以下功效的短期/长期效果如何?
短期
长期
提升关节活动度
有效
有效
提升力量表现
有效
一般
降低肌肉僵硬
一般
一般
改善心血管系统
有效
一般
拉伸的其他效果如何?
促进肌肉肥大
一般
预防损伤
一般
运动后恢复
无效
改善肌肉不平衡与姿势
一般
短期提升关节活动度
有效
三种拉伸均可,每次至少2组,每组5~30秒,如侧身弯腰进行静态侧腰拉伸、动态手臂绕环。
原理是通过延长肌肉、肌腱等软组织,降低瞬时阻力,适合需快速增加关节活动范围的人群。
长期提升关节活动度
有效
优先静态或PNF拉伸,每天2~3组,每组30~120秒,持续至少2周,如双手背后拉伸胸肌。
这样可以长期刺激使软组织适应性延长,提高拉伸耐受性,适合需长期保持高柔韧性者。
短期提升力量表现
有效
优先短时间静态拉伸或动态拉伸,如20秒小腿拉伸或快速高抬腿,能够增加关节活动范围,适合需爆发力的运动员赛前准备。需要注意的是,长时间的静态拉伸会暂时降低肌肉力量。
长期提升力量表现
一般
可采用大量静态拉伸,即每周至少5次,每次每肌肉群至少15分钟,持续6周,如静态股四头肌拉伸。
原理是长期拉伸可能轻微改善肌肉募集能力,但效果远弱于阻力训练,因此建议无法做阻力训练的康复期患者可考虑此法,在身体状况允许的情况下可选择深蹲、卧推等阻力训练。
短期降低肌肉僵硬
一般
静态拉伸每肌肉群超过4分钟,如坐姿体前屈,能够通过降低肌筋膜张力,减少软组织弹性阻力,因此适合久坐后肌肉僵硬人群。
这也可能影响肌腱能量储存,降低跳跃时的爆发力表现。
长期降低肌肉僵硬
一般
每周5次静态拉伸,每次至少4分钟,持续3周以上,如髋屈肌静态拉伸,从而长期改变肌肉、肌腱力学特性,降低基础张力,适合慢性肌肉紧张者。同样也可能影响需要肌腱弹性的运动效率。
短期改善心血管系统
有效
单次静态拉伸每肌肉群至少7分钟,如靠墙小腿静态拉伸,可能通过牵拉血管改善内皮功能,暂时辅助调节血压,因此可作为正规药物治疗之外的补充手段。
此外,低强度阻力训练,如轻量哑铃练习也能提供类似的益处。
长期改善心血管系统
一般
每肌肉群至少15分钟静态拉伸,每周5次,持续至少4周,如大腿前侧静态拉伸。
原理是长期练习可能改善动脉弹性、心率变异性等指标,适合无法进行中高强度运动的心血管疾病风险人群。
但拉伸效果不如阻力训练和耐力训练,在身体状况允许的情况下可选择快走、游泳等有氧运动。
促进肌肉肥大
一般
可每天每肌肉群静态拉伸至少15分钟,持续6周,如静态拉伸肱二头肌,因为大量拉伸可能轻微刺激肌纤维增长。
但同样效果远不及阻力训练,无法进行力量训练者可用此法,其他人可直接练习哑铃训练、引体向上等阻力训练。
预防损伤
一般
不推荐将拉伸作为一般性的损伤预防,虽然静态拉伸可能降低肌肉损伤风险,但也可能伴随骨骼和关节损伤风险的增加。
因此,不要过度依赖拉伸手段,可选择核心力量训练、敏捷性训练,如平板支撑、绳梯训练(在地面摆放梯形绳索,配合多种脚部动作来提升灵活性、敏捷性、协调性)。
运动后恢复
无效
目前无证据显示拉伸能缓解运动后延迟性肌肉酸痛或促进恢复,可能因为拉伸对深层筋膜无明确作用。可依个人习惯进行,无需强制。
改善肌肉不平衡与姿势
一般
不推荐单独使用,原理是姿势问题多与肌肉力量失衡相关,仅拉伸无法纠正。
因此,建议含胸驼背等体态不良者,可将拉伸结合力量训练来强化弱肌群,从而改善姿势。
这份共识表明,拉伸的核心价值主要在于短期和长期提升关节活动度,其他功效需谨慎看待。
解答拉伸的4个疑问
良好的柔韧性有助预防肌肉受伤,而拉伸也被上述共识证明能提升关节活动度。日常运动时,到底拉伸多久更合适?南京体育学院运动健康学院运动康复系主任戴剑松给出解答。
一个部位单次拉伸持续多久?
拉伸时间过短,达不到效果;时间过长,实际效果并不会同比增加。研究显示,拉伸1分钟与30秒效果基本等同。建议一个部位单次拉伸持续时间20~30秒,避免少于20秒或超过1分钟。
一个部位是否拉伸1次即可?
肌肉处于僵硬状态时,1次拉伸只能略微改善其紧张状态,建议重复不少于2次,最佳为3~5次,两次之间休息10~15秒。
拉伸总耗时多长最佳?
拉伸最佳持续时间约15~20分钟,少于15分钟肌肉可能放松不足。
拉伸应追求痛感吗?
肌肉被拉伸时,其内部存在的大量感受器和神经会受到刺激,导致肌肉反射性收缩,以对抗被拉长。牵拉力越大,肌肉收缩对抗力越大,到一定程度会引发疼痛。
疼痛感其实是一个信号,表明肌肉开始有较强烈的对抗收缩,可能导致肌肉进一步紧张。因此,拉伸时应追求牵拉感,而非疼痛感。▲
来源:生命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