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今日大暑,一年中最热的三伏天正式开启。长沙市第四医院中医科主任、主任医师李洁芳提醒:大暑不仅是暑气鼎盛之时,更是中医“天人相应”“冬病夏治”的黄金养生期,此时,遵循“春夏养阳”“清热祛湿”的原则,用对饮食方,才能为健康蓄力。
大暑养生,饮食需避开贪凉和大补两个极端。中医认为,此时应顺应阳气升发之势,以“清补”为主,兼顾祛湿健脾,让身体在炎热中保持阴阳平衡。
清补不寒凉:选择性质平和、清热养阴的食材,如绿豆、莲子、百合等,远离生冷食物,护好脾胃阳气。
祛湿先健脾:暑湿易困脾,可多吃山药、茯苓、薏米等健脾利湿的食物,让脾胃“动起来”,运化水湿。
补阳有讲究:可适当吃些温阳食材,如生姜、羊肉(伏羊节传统),借助外界阳气,温补体内虚阳,但需根据体质适量食用,避免上火。
• 初伏:防暑清热,开胃护脾
初伏暑气渐盛,易出现口干舌燥、食欲不振,饮食以清热开胃为主。
推荐:绿豆汤(煮至开花即可,避免过凉)、冬瓜海带汤、荷叶粥、酸梅汤(常温饮用)。
小贴士:食欲不振时,可加少许生姜、陈皮调味,提振脾胃功能。
• 中伏:祛湿为主,兼顾补养
中伏湿热最重,易困倦乏力,需加强祛湿,同时补充能量。
推荐:红豆薏米粥(薏米炒过更健脾)、茯苓山药炖排骨、冬瓜丸子汤、丝瓜炒蛋。
小贴士:出汗多者可适量喝淡盐水,补充电解质,避免脱水。
• 末伏:润燥防燥,渐趋收敛
末伏“秋老虎”肆虐,暑热未消却暗藏燥气,饮食需清热润燥。
推荐:银耳百合汤、雪梨莲子羹、山药炒木耳、老鸭汤(滋阴润燥)。
小贴士:减少辛辣刺激,以防燥邪伤肺。
忌贪凉:冰饮、冰水果会让寒气滞留体内,秋后易生病;
忌过饱:高温天脾胃虚弱,过量饮食易加重负担,建议“少食多餐”;
忌辛辣过度:辣椒、花椒等易助热生火,导致口干、便秘。
大暑除了饮食,还可以配合使用盘龙灸调理体质。适用于:
1.畏寒怕冷、手足不温、关节冷痛等虚寒症状,尤其适合体质虚弱、阳气不足人群。
2.脾胃虚弱(如消化不良、腹泻)、肺虚咳喘、肾虚乏力等人群。
3.经常感冒、慢性疲劳等亚健康人群。
另外,调理脾胃的脐灸、中药足浴(温水即可)、三伏贴等方式,可进一步提升阳气,排出寒湿,与饮食调理相辅相成。
顺时而食,方能与自然同频。让我们用一碗热汤、一碟清菜、一缕艾香,守住脾胃,养好阳气,为秋冬健康打下坚实基础。长沙市第四医院中医科愿您在炎炎夏日里,食得香、睡得安,轻松度夏!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长沙市第四医院 胡杏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编辑Y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