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专家: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风湿病科副主任医师 韦尼
一提到“干燥”,很多人觉得多喝水就行,但有一种“干燥”,喝水也难以缓解,还可能悄悄损害内脏、威胁健康——这就是干燥综合征。值此“世界干燥日”来临之际,风湿科医生将带您全面认识这个“不简单”的干燥病!
一、 干燥综合征不只是“干”,而是免疫系统在“捣乱”
干燥综合征(Sjögren's Syndrome, SS)是一种慢性、系统性自身免疫病。简单说,就是身体免疫系统“认错人”,错误地攻击了产生唾液和泪液的腺体(如唾液腺、泪腺),导致它们分泌减少,引起口干、眼干等典型症状。干燥综合征是仅次于类风湿关节炎的第二大常见自身免疫病,好发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女性,但年轻人和男性也可能患病。干燥综合征绝不仅仅是口干、眼干,免疫系统的混乱还可能攻击全身多个器官和组织,如关节、皮肤、肺、肾、神经、血管甚至血液系统。
二、 干燥综合征危害不容小觑,别让“干燥”伤了全身!
干燥综合征的可怕之处在于它的隐匿性和全身性损害。口干、眼干等局部干燥症状会影响生活质量,如持续的口干会引起说话、吞咽干性食物困难,需频繁饮水,夜间常被渴醒,甚至导致口腔真菌感染、猖獗性龋齿等。持续的眼干可引起眼睛砂砾感、灼烧感、畏光、视物模糊,甚至诱发结膜炎、角膜炎等。
干燥综合征的全身“攻击”可造成多系统损伤,甚至影响生命。病情较轻的患者可以出现关节肌肉疼痛、疲乏无力、紫癜样皮疹等,病情较重者可引起肺间质纤维化、肾小管酸中毒、血细胞减少、皮肤坏死性血管炎,部分患者还会 出现淋巴瘤。
因此,干燥综合征是只“披着羊皮的狼”。早期可能只有口干眼干,容易被忽视或误诊为普通口干躁症、干眼症、关节老化、更年期综合征等疾病,若延误诊断和治疗,可能导致不可逆的内脏损害!
三、 重视典型信号:出现这些“干燥组合”,快就医!
如果您经常出现以下一组或多组症状,尤其是持续存在且难以缓解时,务必及时到风湿免疫科就诊!
1.“口”干舌燥:吃馒头、饼干等干性食物必须用水送服,或频繁饮水,夜间因口干醒来;或多发龋齿、口腔溃疡反复发作。
2.“眼”如砂磨:持续性眼干、异物感、烧灼感,需频繁的眨眼才能缓解眼干,或畏光、见风流泪、视力波动或下降。
3.“鼻喉”不适:鼻腔干燥易出血;喉咙干痒,持续干咳无痰,声音嘶哑。
4.“全身”报警:无法解释的持续性疲劳或关节肌肉酸痛;反复出现的腮腺/颌下腺肿大,或不明原因的低钾、皮肤紫癜等。
四、 中西医结合,对抗“干燥”:中医药优势显著
目前干燥综合征尚不能完全根治,但规范化治疗可以有效控制病情、缓解症状、保护脏器、提高生活质量。西医治疗以替代治疗(人工泪液、唾液),合并有重要脏器损伤时还需食用激素、生物制剂及免疫抑制剂等。中医药在治疗干燥综合征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和显著疗效。中医药治疗干燥综合征从整体调节,改善根本,以滋阴生津、润燥解毒、祛瘀通络为基本治疗原则。对于需要使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的患者,配合中药可以起到增效减毒的作用。
除了内服汤药以外,中医药治疗干燥综合征还可以采用中药代茶饮,如麦冬菊花茶(麦冬、菊花,沸水冲泡后饮用)、石斛玉竹饮(石斛、玉竹、甘草,沸水冲泡后饮用)。
温馨提示:医学科普,仅供参考。需辨证论治,如有不适症状,请及时前往医院就诊。
干燥综合征是一种需要长期管理的全身性疾病,但绝非不可战胜,关键在于提高认识,重视“干燥”信号,及早就医确诊,坚持规范化、个体化的治疗。在世界干燥日,让我们共同关注干燥综合征,为健康“加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