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笑杀手”—抑郁症被称作“世界头号”公共健康问题,全球预计有3.5亿人患抑郁症。随着中国人们现代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相应的生活压力也不断增加,心理压力加大,抑郁症高发。
抑郁症所导致最严重的后果是自残自杀…..
然而,现在越多的研究发现,抑郁症和癌症间也有着密切的关系...
抑郁症患者的癌症发病率较高
抑郁症患者确实存在较高的癌症发病风险,这一关联已得到多项研究支持,但其机制复杂且涉及多因素交互作用。
1、抑郁症增加癌症风险
免疫系统抑制
长期抑郁会激活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轴),导致糖皮质激素持续分泌,抑制免疫细胞(如自然杀伤细胞、T细胞)功能,削弱对癌细胞的监视和清除能力。
免疫抑制还会增加慢性炎症反应(如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升高),促进肿瘤微环境形成。
激素与代谢紊乱
抑郁状态可导致皮质醇、肾上腺素等应激激素长期升高,影响细胞DNA修复机制,增加基因突变风险。
雌激素水平异常波动与乳腺癌风险相关,抑郁可能通过干扰性激素平衡促进肿瘤生长。
DNA损伤与修复障碍
慢性压力会加速端粒缩短(细胞衰老标志),并降低DNA修复酶活性,导致体细胞突变积累。
2、与抑郁症显著相关的癌症类型
研究显示,抑郁症患者以下癌症发病率显著高于普通人群:
癌症类型 |
风险增幅 |
关键关联机制 |
乳腺癌 |
风险增加约30% |
雌激素失衡、免疫抑制 |
肺癌 |
风险显著提升 |
免疫抑制、吸烟等行为因素(抑郁者吸烟率更高) |
消化道癌 |
胃癌风险上升 |
胃黏膜修复障碍、肠道菌群紊乱 |
前列腺癌 头颈癌 |
风险增加 |
HPA轴激活、慢性炎症 |
注:风险增幅因研究人群和抑郁严重程度而异,重度抑郁患者风险更高。
3、癌症患者的抑郁共病问题
癌症诊断后抑郁患病率显著升高:
约25%-75%的癌症患者伴随抑郁,尤其是乳腺癌、头颈癌患者及经济困难、疼痛控制不佳者。
抑郁共病可导致癌症死亡率增加30%,复发风险提升24%,生存质量显著下降。
抑郁症与癌症的关联是“多通路、双向性”的:抑郁通过免疫抑制、激素紊乱及行为风险增加癌症发生率;而癌症诊断又进一步加剧心理负担,形成恶性循环。积极干预抑郁状态(药物+心理+生活方式),不仅改善心理健康,更是降低癌症风险的关键策略。
患癌女性比男性更易抑郁!
经济状况穷困或伴发疼痛的肿瘤患者更易出现抑郁症状。
在肿瘤类别中,伴随乳腺肿物和头颈部肿物的患者并发抑郁的共病率居高。
抑郁所导致的生理免疫变化与癌症复发死亡有一定的相关性,如乳腺癌患者伴发抑郁症,与普通乳腺癌患者对比,死亡风险增加30%,而复发风险增加24%。
不可忽视的是,癌症并发抑郁使得生存者的生存质量也大大下降。
户外运动
体力活动可刺激与抑郁有关的大脑区域的神经可塑性,减轻炎症、提升个人自尊感。中低强度的运动有助于帮助抑郁症患者舒缓内心深处的孤独感,且分泌内啡肽和多巴胺等快乐因子,起到舒缓情绪的作用。
户外活动不仅可减少久坐行为导致的抑郁风险增加,而且促进人体合成维生素D,维生素D充足能够降低很多癌症发病风险。
均衡饮食
均衡、全面、足够的膳食(参考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能够提供人体的所有营养需求,不仅有利于缓解抑郁情绪和抑郁症,而且有防癌抗癌的作用。肠道健康与心理健康问题的关系日愈重视,摄入改善肠道益生菌食物可帮助缓解压力。此外,富含Omega-3食物摄入可减少压力对大脑的促炎刺激,改善抑郁焦虑情绪。而富含维生素B、维生素C和钙的食物,均可帮助肌肉放松和稳定情绪。
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
来自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的研究探索了睡眠昼夜节律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并发表在国外权威杂志(JAMA):只要将睡眠钟点提前一小时,就能将一个人患抑郁症的风险降低23%,例如一个人通常在凌晨1点睡觉改为凌晨12点睡觉并保持相同的睡眠时间,他们的抑郁风险就减少23%;如果在晚上11点睡觉,那么抑郁风险可减少40%。
所以, “让你的白天保持明亮,让你的夜晚保持黑暗”有利于健康生活。
减少“屏幕时间”
减少“屏幕时间”,读书解忧及陪伴家人朋友,增加有效社交。人在社会本是关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连接,而现代的信息电子化生活虽然给社会带来了便利,也改变了人的生活习惯。研究认为,过多的使用社交媒体、电视和网络不仅与体重增加有关,而且会增加抑郁风险。
适当的减少屏幕时间,做好时间管理,增加户外活动,保持有效的社交和联系,对缓解抑郁有着积极的帮助和意义。
抑郁症和癌症具有密切的关系。两者是相互影响,危害人们生活健康。
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请保持对前景的盼望,不要忽略在我们身边尚存的美好事物。偶尔放慢脚步,让自己静下来,也是一种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