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利礼包赠送中】每天将在收藏、点赞并评论留言的读者中抽出幸运中奖者,欢迎大家参与活动!
越来越多的男性在体检时,猝不及防地迎来“前列腺癌”三个字。
不少人纳闷,明明生活也算规律,喝酒也不多,为啥轮到自己?
医生叹气:“不是喝酒的问题,真正该戒掉的东西,你可能根本没注意过。”
人们总是喜欢抓住显眼的坏习惯—— 抽烟喝酒、熬夜不眠。这些的确不是什么健康的生活方式,但有时候,罪魁祸首恰恰是被忽视的“正常行为”。
比如,长时间坐着不动。现代社会的“久坐文化”,才是前列腺癌悄无声息蔓延的温床。
看看数据,2022年《European Urology》一项覆盖12个国家、共计43万人参与的研究显示, 那些每天坐着超过8小时的男性,其前列腺癌发病率,比每日坐不满4小时的人群高出28%。
关键在于,这项研究排除了其他干扰因素,比如饮酒、吸烟、肥胖等,依旧得出了这个结论。
换句话说,单单“久坐”本身,就足够危险。
问题是,大多数男性每天到底坐多久?有人说上班时间就坐八小时,没事儿,晚上锻炼补回来。
但现实并不这么简单。 锻炼不能完全抵消久坐带来的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尤其是骨盆区域。
前列腺是一个对血流极度敏感的腺体,坐久了,局部供血减少,代谢垃圾堆积,组织慢性缺氧。
这为突变细胞的生长提供了理想的温床。
这里还有个令人不安的发现。美国哈佛公共卫生学院在2019年分析了2450名确诊前列腺癌患者的生活方式,结果发现, 近七成患者都有“高压+久坐+晚睡”的组合。
注意,不是“喝酒+熬夜”,而是“压力+静止+昼夜节律紊乱”。
这种复合型生活方式,比传统意义上的“坏习惯”更具杀伤力。
很多男性,尤其是中年群体,在职场上咬牙坚持,仿佛铁打的身子,什么小毛病都能扛过去。
他们坐在电脑前一动不动,靠着咖啡和会议支撑整个白天,晚上回到家,继续窝在沙发上看电视、玩手机,前列腺就像被焖在一口铁锅里,日复一日,无人察觉。
更吊诡的是,许多男性并没有出现什么明显症状。
前列腺癌早期很“安静”,没有疼、没有肿,偶尔尿频、尿急也会被归咎于天气或年纪。等真正感觉到问题,再去医院查体,已经是晚期。
前列腺癌和大多数癌症不同,它发展速度不快,但它的“沉默”让人更容易放松警惕。
再说个反常识的点:很多人以为“性行为频繁”会损伤前列腺,其实科学研究多次证明,规律的射精反而可以降低前列腺癌风险。
美国《JAMA Oncology》2016年的研究追踪了31925名男性长达18年,结论明确指出: 每月射精21次以上的男性,患前列腺癌的风险比每月射精少于7次的男性低了20%以上。
原因很清楚,射精有助于清理前列腺液,防止分泌物堆积,减少局部慢性炎症反应。
但是,这个观点在社交文化中并不被普遍接受。
许多人对此讳莫如深,更有甚者为求“养生”而刻意克制,实则适得其反。压抑生理需求、积液不排,长期下来反而增加前列腺局部的“负荷”。
一方面久坐不动,另一方面该排不排,等于是双重压迫。
那为什么医生总是说“少喝酒”呢?因为喝酒确实会影响雄激素水平,但它更像一个诱因,不是根因。
喝酒容易让人熬夜、饮食混乱、体重增加,这些因素加在一起才构成威胁。
真正让前列腺“爆雷”的,不是某一项极端行为,而是一种慢性的、系统性的生理失调。
简单戒酒,治标不治本。
一个很少被讨论的问题是男性的心理状态。压力、情绪压抑与长期焦虑,会作用于交感神经系统,使前列腺长期处于“高紧张”状态。
英国《Psychoneuroendocrinology》期刊2020年的一篇文章分析了超过1万例癌症病例, 发现情绪压抑型人格的男性,患前列腺癌的概率远高于控制情绪能力强的人。
这提示着我们,心理健康亦是前列腺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
还有一点更容易被忽略。
很多男性进入中年后,会开始服用某些药物,比如降压药、降脂药、镇静类药物,而其中一类药物——5α-还原酶抑制剂——被广泛用于治疗前列腺增生。
这类药物虽然可以减小前列腺体积,但有研究指出,长期使用会降低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的检测敏感度。
也就是说,服药者可能在定期体检中“检测不出癌变”,从而延误最佳干预时机。
这不是鼓励大家停药,而是要提醒,有些“正常治疗”背后可能隐藏了风险,必须对监测方式进行个性化调整。
千万别以为吃药就高枕无忧,前列腺的问题,从来不是靠一颗药就能解决的。
哲学一点讲,前列腺癌的问题,其实是现代生活方式的一个缩影。
它不只是医学上的病变,更是一种生活结构的扭曲。
男性的身体不是机器,但很多人把它当成机器来使用—— 白天高速运转,晚上低速待机,偶尔加个润滑油(喝酒、应酬),以为这样能一直撑下去。
但机器也需要检修,人更需要调整。否则哪怕表面一切正常,内里早已千疮百孔。
社会舆论对男性健康的关注一直偏少,人们更容易关注女性乳腺癌、子宫癌等,而前列腺癌像一个沉默的阴影,被掩盖在“中年油腻”的刻板印象后。
要真正改变这一切,不只是靠科普文章,更需要观念转变: 男性的健康,不只是“抗住”“忍住”,更需要主动面对。
总结一句话,比起戒酒,真正该戒掉的,是“假装没事”的生活方式。
前列腺不会说话,但它用疾病告诉你:你早该停下来,换个活法。真正危险的,不是过度放纵,而是悄无声息的忽视。
对此,您有什么看法?欢迎在评论区一起讨论!
参考资料
[1]寿建忠.解密前列腺癌——从容和科学面对[J].癌变·畸变·突变,2024,36(04):253-255+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