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不起啊,我得了抑郁症
创始人
2025-07-14 10:06:20
0

后浪生活教室

《丈夫得了抑郁症》

不敢在冬天聊这个话题。

所以趁着夏日炎炎,万物生长。老生常谈一个词:抑郁症。

最近被一句话治愈到: “真的那么痛苦的话,不努力也可以。”

这句话来自电影《丈夫得了抑郁症》 ,影片由真实事件改编,记录了漫画家小晴在丈夫身患抑郁症之后,陪伴丈夫一同与抑郁症斗争的故事。这句话是妻子对离婚的友人说的:“我丈夫得了抑郁症,但是,我觉得不努力。无论多辛苦多难受,都不努力。”

抑郁症,这是一个在现代社会已经太过熟悉的话题,影视作品、书籍、新闻事件,我们看过了太多和疾病抗争的故事,唏嘘的、温暖的、悲伤的。今天再谈起它,我们希望能够换个角度,聊聊现代社会关于“努力”的迷思和抑郁的陷阱。然后,还会有一位熟悉的朋友和我们重逢——

《活下去的理由(十周年纪念版)》

那些曾经在低谷期救赎过你的文字,也期待你为它新添时间的注脚。

英国版《我与地坛》,

鼓舞全球百万读者的低谷期救赎之书,

英国水石书店年度图书,

豆瓣2018年度社科纪实,

看天才作家马特·海格如何走出

被抑郁症捕获的失序人生。

01

“大脑着了火”:

抑郁症是一场无人可见的生存战争

抑郁症袭来的那一刻究竟是怎样的?作者在书中将这一章叫做:我死去的那一天。

那天之前,他对抑郁症一无所知,那年的马特24岁,住在西班牙伊比萨岛安静、美丽的一角,然后不幸被命运选中成为抑郁症患者。本书讲述了这个并不比任何人坚强的年轻人,一点一滴克服精神上的极度痛苦,从绝望中活下来的故事。

在书中,已成为小说家的马特再次回望生命中那段最艰难的时光:他的脑子里着了火,但没人能看见那火焰,身体仿佛在急速下沉,坠入一个让人窒息的幽闭空间。他如惊弓之鸟般恐惧一切,甚至害怕自己的影子……马特一面以文学手法精确再现那些不被理解、无法言说又撕心裂肺的精神痛苦,代抑郁症患者发出他们内心不曾被世界听到的呼喊;一面又用举重若轻的笔调,讲述他在爱的陪伴下一次次战胜绝望、击退黑暗的经历,向读者分享了一场绝望与希望并存、黑暗和温暖交织的生命之旅。

我还这么年轻,为什么会得抑郁症呢?

回到一开始提到的电影《丈夫得了抑郁症》吧,男主人公高野干夫的确诊轨迹,可以让我们看到当代人精神困境的缩影:他是个极度强迫症的上班族,为人纤细、一丝不苟,会按照日期搭配一周的领带和便当,出门前会用尺子弄平裤线。

便当盒子的排列也超级强迫症

但是在巨大的工作压力下,干夫看似平静的内心渐渐失衡,从身体莫名产生疼痛,到食欲开始下降,总会陷入自己是“无用”的否定态度,甚至一度企图自杀。

在一个无尽被比较、被量化的社会模式中,我们总觉的自己还不够好,不够努力,同时也没有过上理想的生活。长久被压抑的内心自然会产生各种各样的痛苦。在电影开头医生对干夫说:“抑郁是每个人都会体会到的感受。”几乎每个人都会在生命中的某个时刻,认为自己真是失败透顶:

“好想死,但又不敢。”

这正是在书中站在悬崖边缘想要结束生命的马特·海格所经历的情绪。

那时,我的症状

感觉镜子里的我似乎是另一个人。

害怕变疯,害怕被送到精神病院,穿上约束服,关进软壁病房。

臆想症。

分离焦虑。

旷野恐惧症。

胸口紧,偶尔疼痛。

汗津津的。

渴望成为其他人,任何人都可以。

感觉我呼吸的空气太稀薄。

食欲下降(6个月我的体重减了28磅)。

失眠。

不断搜索“我要死了”或“我要疯了”的警告信号。

找到如上警告信号,并深信不疑。

有快步走路的欲望。

奇怪的似曾相识感,还会觉得某件事像是回忆但还未发生,至少对我还未发生。

在我的视野边缘看见黑暗。

想要关闭噩梦般的图像,有时我合上眼就能看到。

渴望跳脱出自己。一周,一天,一小时,上帝啊,一秒钟也行。

书中有许多这样碎片式的,真诚的感受描写。

这些文字看似琐碎,却更像是一场对“坚强叙事”的颠覆——这个社会要求人积极乐观,假使你不够优秀,不够富有,也至少要做到足够松弛。在这样的价值规训之下,抑郁者的真实战场却来得这样具体——每天与下床的念头搏斗三小时。

“嗨,不中用的人!”

“对,就是你!”

“为什么要试图起床?给我呆在床上吧。”

这就是抑郁症这条黑狗对你说出的话。

02

救赎的双翼是爱和自救

大脑不是烤面包机,它是复杂的。

它神奇到令人担忧的地步,所以,很重要的一件事是,我们需要明白抑郁症不仅与情绪有关,还与生理相关:罹患抑郁症患者的大脑内部血清素浓度和正常人不同,大脑里面的神经递质水平低于常人。通俗地说:当遇到高兴的事情,抑郁症患者的大脑无法自主产生令人高兴的化学物质。(不是不想高兴,是已经丧失了高兴的能力)

所以,关于如何陪伴抑郁症或焦虑症的人,书中有一句话是这样写的:

“永远不要说 「振作起来」 「高兴起来」,除非你会提供具体、万无一失的操作方法。(严厉的爱不管用,老套的、温柔的爱就足够了。)”

是的,走出抑郁无法依靠个人英雄主义,作者用经历告诉我们,他的胜利来自“他者之爱”与“自我之术”的共谋。

爱的物理性存在,是“陪着你的人”

爱。

马特说:“可能听起来老套和煽情,但我向你保证,我百分之百相信它。爱拯救了我。”

在书里,他用大量篇幅记录了爱人安德莉亚的陪伴,那些她曾经只在争吵时展现的力量和愤怒,现在都被用来引导马特更好地生活。

她陪马特看医生,鼓励他打心理热线,和他搬进新公寓,鼓励他读书和写作。她赚钱养家,给他时间和空间,替他打理好一切生活琐事。她填补了焦虑和黑暗制造的空白。

“她是我的第二个头脑,我的人生保姆,另外一半的我。她帮我代班,像战时的军嫂一样耐心等待我,等我回来。”

你的自我意识:把这些玩意儿扯掉!

除了爱的陪伴,你自己需要想明白一个赤裸裸的真理: 是这个世界在蓄意催人抑郁,因为快乐对经济不利。

书中在自我剖白之余也揭示了一些关于世界的真相: 假使现有的一切让人很快乐,我们何必追求更多呢?

怎样卖掉抗衰老的面霜?让人们担心衰老。

怎样让人们买保险?让他们担心一切。

怎样让人们做整容手术?突出人的身体缺陷。

怎样让人们买新手机?让他们感觉自己落伍了。

你会发现, 这个充斥着物质和广告的世界并不是真正的生活,生活是其余的东西,你需要把所有这些玩意儿扯掉(至少暂时无视)之后剩下的东西。然后,你会渐渐地不那么责怪自己。

归根结底,如果你身患抑郁症,你需要意识到这件事:

生活的意义在于爱你的人。

没有谁会为了一部苹果手机活着,手机另一端连接的人才重要。

03

愉悦清单:

重新校准你的情绪感知系统吧

《活下去的理由》第一次在国内出版的时候,在社交媒体上被众多读者摘录、转载的一个篇章是作者笔下记录的那些琐碎、 让他感受到愉悦的事物清单。

今天依然想节选一部分给你看,如果你正遭受着生活的压力,不如试试这些可能让你感到幸福的事。

日出,日落,那在漆黑天际闪耀的千万颗恒星和它们所照耀的世界。书。冰镇啤酒。新鲜空气。狗。马。发黄的平装书。凌晨一点的肌肤相亲。绵长、深情、意味深长的吻。 短促、浅淡、礼貌的吻。(所有的吻。)冰凉的游泳池。海洋。 河流。湖泊。峡湾。池塘。雨水坑。熊熊燃烧的火焰。酒吧里的饭菜。坐在户外吃橄榄。电影院灯光暗下来时,腿上放着一桶温热的爆米花。音乐。爱。不加掩饰的情感。岩池。 游泳池。花生酱三明治。意大利温暖黄昏的松柏味道。长跑后喝水。以为自己得了病,最后发现是虚惊一场。

看到这里,总会不由的想到@走饭 小姐姐的微博,2012年3月,深受抑郁症折磨的她写下这样一条博文后离开了人世,这条博文的评论超过一百万,大家在留言里或倾诉自己的苦恼、或祝愿、或叮嘱小姐姐在另一个世界要记得幸福。13年过去了,留言一直在更新。

后来,小编也渐渐养成了去看这条微博的习惯,觉得辛苦和难过的时候,这些留言总会让自己再坚持一下。或许,真正让人获得救赎的,是感同身受。

正如马特海格在这本书的一开始写道:“我发现通过阅读同病相怜之人遭受痛苦、从痛苦中活下来及克服绝望的事迹,我感到获得了宽慰和希望。期望这本书对你来说也是如此。”

04

穿越十年的精神火种:

我知道真的很难熬,但请相信文字的力量

从一份“病患手记”到生存启示, 为何这本书能跨越十年依然炙热?

如果你曾经读过这本书,相信你会不止一次地被马特精彩的文笔打动。

他说,“正常其实是主观的,地球上有70亿人就有70亿种正常”抑郁症就这样超越了病例标签,被还原为人类精神光谱的一部分;

书中对商业化世界诱发群体性抑郁的剖析,也摒弃了单一的个体叙事,他说:“这个社会正在阉割我们,要求我们正常,即使它才是令我们变疯的原因。”

国内读者都笑称他是“英国版的《我与地坛》”,因马特与史铁生同样在绝境中淬炼出泰然的生命哲学,他说:“无所事事的时候不要有罪恶感,也许工作比无所事事对世界的危害更大。”

本书作者 马特·海格

活着不是目标,

而是无数个“如何活”的微小选择

就像开篇提到的电影里妻子(晴子)说过的那句话一样:觉得痛苦的话,就不要努力了吧!故事的最后,我们看到干男在樱花树下轻抚妻子的头发:“原来当废物也需要天赋。”一场抑郁风暴并没有让谁更强大,而是教会了我们都卸掉铠甲。

正如这本书不只是关于抑郁症,它更试图探索在充满压力的现代社会,个体生命如何面对随时可能遭遇的精神困境。马特对人生绝境的轻柔叙述,仿佛在向读者传达这样一句话:

那些曾在你的精神世界中肆虐的狂风,

最终都会化作阵阵清风徐来。

-FIN-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为什么医生不建议做核磁共振?不... 如果你打开手机,刷到某条健康短视频,看到有人说:“医生不建议做核磁共振,是因为有辐射!”你是不是也点...
牛小培:这种癌症即使过了5年,... 我们常常听说“5年生存期”这个词,许多癌症患者熬过5年后,便以为癌症已经被彻底打败了。但是对于胃癌患...
食管癌术后放弃化疗选择中药,一... 2023年4月:确诊食管癌 2023年4月,73岁的大连老人付盛庆出现进食梗阻症状,经胃镜检查确诊为...
康方生物“临床研究抗癌药”流入... 经观健康 7月13日,重庆卫生健康和药品监管联合调查组发布关于对患者使用临床研究抗癌药调查核实情况...
HCG翻倍不好、数值太低,这胎... HCG: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备孕和准妈妈们再熟悉不过的名字 它是最早判断胚胎是否着床的标志 也可以用...
经常散步,能降血脂?医生:降血... 声明:本文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为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等相关信源,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
原创 此... 大家好,我是老杨。 今天咱们来给大家分享一个中药方剂,星香二陈汤,源自明代《古今医鉴》,由“二陈汤”...
夫妻生活多了伤肾?提醒:真正伤... 据最新统计,我国慢性肾脏病患者已超1.3亿,但公众对慢性肾病的知晓率仅为12.5%左右。且如今,多数...
原创 晚...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外卖和速食成为许多人的晚餐选择,但长期依赖这类饮食容易导致营养失衡、热量超标等...
原创 如... 在人际关系的广阔天地中,每一个细微的动作都可能蕴含着丰富的情感与深意。当一个男人不删你,却也不与你联...
【门诊健康讲座】儿童青少年抑郁... 在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的当下,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中西医结合抑郁症科于2025年7月14日在...
医生说:焦虑和抑郁battle... 在心理咨询室里,常有来访者问:“医生,焦虑症和抑郁症,到底哪个更严重?”这个问题像问“发烧和咳嗽哪个...
如何更长寿?哈佛研究这样吃,早... 美国哈佛大学的最新大型研究指出,民众只要遵循“健康饮食指标”、“替代健康饮食指标”、“替代地中海饮食...
广州华康中医医院:痛风如何防与... 痛风,是一种由血尿酸水平长期升高引发的代谢性疾病,其主要特征是关节突发剧烈疼痛、红肿热痛等急性炎症反...
娄底附大门诊部从细节做起,患者... 在现代社会,男性的健康问题逐渐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尤其是与男科相关的疾病。这些问题不仅影响着个人的身...
【北京疾控提醒您】桑拿天来啦~... 根据预报:从今日起,受副热带高压西伸北抬影响,气温继续升高,空气湿度增大,闷热感加剧,桑拿天,来了~...
桃子是血糖的“加速器”?医生劝... 声明:本文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为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等相关信源,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
三伏天不补,秋季来受苦,多吃这... 民间有云:“三伏天不补,秋季来受苦。”三伏天,作为一年中最为炎热且潮湿的时期,人体的阳气浮于体表,脾...
舞蹈健身,跳出“雷区” 跳舞是一种优美又健康的运动方式,不仅能锻炼身体,还能愉悦身心,深受老年朋友喜爱。但由于年龄增长、身体...
百瑞赢点石智投倡导:心态平和,... 在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中,健康长寿成为越来越多人关注的话题。许多人把重点放在饮食、运动或保健品上,却忽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