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是一种恶性程度较高的癌症,尤其是胃印戒细胞癌,曾因其侵袭性强、早期易转移等特点被认为预后较差,让很多人谈之色变。但医学在进步,个体的抗癌故事也在不断书写着生命的韧性——2016 年,60岁的何国惠阿姨被确诊为胃印戒细胞癌,至今已近 9 年。
何阿姨是典型的 “操心命”,也是因为这种原因,“胃病”也是她很多年的老毛病了。2016年10月左右,何阿姨突然出现了胃胀的毛病,感觉全身都没有力气,前往当地县医院检查,医生告知是“不典型增生”,开了一些药就回家了。
可这个药吃了快1个月了,胃胀和乏力的毛病没有一点改善。女儿得知后立刻将母亲接到郑州。2016年11月14日,前往郑州市人民医院进行胃镜检查后,病理确诊:胃印戒细胞癌。
何阿姨的反应出乎意料地平静。“我是无所谓,该玩玩该吃吃。我看那天他们说话都瞒着我,回家都哭了。什么病,我心里知道,我无所谓,心里没压力。”一家人告诉何阿姨是胃溃疡,但她自己心里清楚。
谈到当时的求医经历,女儿回忆道:“当时我们去省肿瘤医院、省人民医院、郑大五附院....全部都去过了,挂了得有十几个号了,全是让做手术的,而且说最多活8个月!”但一家人却拒绝了进行手术,“我们找了一个熟悉的西医主任,他给我们说这个病做了手术可能会走的更快,做了效果可能还不如不做,做完还不如现在,意思是让俺妈‘该吃吃该喝喝’保守治疗。”难道就眼睁睁看着母亲被病魔吞噬?那段时间,女儿的心像在油锅里煎。
就在确诊后十来天,转机以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出现。2016年11月17日,女儿接到了大舅的电话:“当时俺大舅给我打电话,他说他们同事的老公是肺癌,在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一直喝着中药,效果可好,让我赶紧去郑州找袁院长。”
女儿没有丝毫犹豫,立刻收拾好母亲的病历。第二天一早,11月18日,母女俩就出现在袁希福老中医的诊室里。那时的何阿姨,虚弱得站都站不稳,吃不下饭,后背疼痛难忍。了解病情后,袁老面色凝重:胃印戒细胞癌恶性程度高,发展迅猛,预后确实差,治疗难度极大,如果能配合西医治疗,还是尽量试试。
然而,早已在西医那里碰壁、又亲耳听过医生“保守”建议的何阿姨一家,这次异常坚定:“我们就吃中药,保守治疗。” 她们最初的期望很简单:减轻痛苦,让母亲少受点罪。
谁也没想到,这尽力一试,竟稳住了局面,一走就是9年......
2016年12月5日,服药后不久,女儿就替母亲来复诊,言语间带着惊喜:“身上有劲儿了,打嗝也轻了,以前老心慌、站不住,现在心不慌了,好多了!”希望被点燃,便再未熄灭。
何阿姨坚持服药,身体一天天硬朗起来。2019年12月9日,母女俩再次来到医院,何阿姨精神矍铄,声音洪亮:“健康的很!在家里挑水、浇菜园子,前阵子还去河里淘沙,挣了万把块钱呢!” 那个曾被预言只有8个月的人,重新扛起了生活的担子。
2021年12月13日,何阿姨安然迈过了5年这个重要的门槛。她乐呵呵地告诉袁老:“在家带俩孙子,每天能走二里路送他们上学!今年又去捞沙子了,挣了七千!”熟悉的体力劳动,成了她生命力最朴实的注脚。后续的2023年2月,她依旧取药巩固。到了2024年4月26日,何阿姨受邀参加了“希福中医第六届百位抗癌明星·龙年中国行”活动,与袁希福院长一同漫步在开封的古韵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