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我们将迎来2025年的“头伏”,正式进入一年中最炎热潮湿的三伏天。今年的三伏共计30天:
头伏:2025年7月20日~7月29日(10天);
中伏:2025年7月30日~8月8日(10天);
末伏:2025年8月9日~8月18日(10天)。
这段时间不仅高温难耐,湿气也格外重,稍不注意就会出现食欲不振、身体乏力、精神萎靡等“苦夏”症状。如何应对?不妨听听老祖宗留下的“吃三样、做二事、忌一事”养生智慧,为健康过夏打下基础。
吃三样:给身体添动力,解暑热
1. 头伏饺子:开个好头讨吉利
北方有句老话:“头伏饺子二伏面”。圆滚滚的饺子形似元宝,寓意将“福气”包进来,为三伏天开个好头。
饺子皮包裹着丰富馅料,营养均衡且易消化。全家人一起包饺子、吃饺子的温馨“仪式感”,还能驱散暑气带来的烦闷。
2. 鸡肉:温补不上火
民间智慧告诉我们:“起伏吃只鸡,一年好身体”。三伏天人体消耗大,易感虚弱。
鸡肉性质温和,富含优质蛋白,能有效补充体力,又不像牛羊肉那么燥热。一碗清炖鸡汤既能补充水分,又能温和滋养,是夏季温补的绝佳选择。
3. 冬瓜:祛湿解暑的“法宝”
冬瓜堪称三伏天的明星食材!它水分充足,性微寒,具有极佳的清热利尿、生津解渴功效。
“夏天常吃瓜,中药不用抓”的老话道出了它的价值。一碗清爽冬瓜汤或清炒冬瓜,如同给身体内部“冲凉”,有效缓解闷热不适。
做二事:调节身心,顺应自然
1. “晒伏”除潮防霉
三伏天猛烈的阳光是天然的“消毒杀菌高手”和“除湿利器”。趁着阳光最强烈时,将家中棉被、枕头、衣物甚至书籍字画拿出来彻底晾晒,这就是传统的“晒伏”。
强烈紫外线不仅能杀灭细菌螨虫,更能彻底蒸发潮气,防止霉变。晚上盖着“太阳味”的蓬松被子,睡眠质量也会显著提升。
2. 睡好“子午觉”,养足精神
夏季昼长夜短加上炎热,人易疲劳。中午11点至1点是一天中阳气最旺、心经当令之时。此时若能小睡15-30分钟,对恢复精力、养心安神特别有益。
避开正午烈日安静休息,下午的精气神会明显改善,更能从容应对暑热。但要注意,午睡时间不宜超过1小时,以免影响夜间睡眠。
忌一事:别让“一时痛快”伤了身
最忌:贪吃生冷!
这是三伏天养生的大忌!古人早有告诫:“夏不欲穷凉”、“伏天莫贪凉”。
当身体外部热得冒汗时,内部脏腑其实处于相对“虚寒”状态。此时猛灌冰水、狂吃冷食,会导致胃肠血管急剧收缩,影响消化功能,引发腹痛、腹泻。
这种“外热内冷”的冲突,还可能把本该排出的“暑湿”闷在体内,导致感冒发烧、浑身酸痛等“阴暑”症状。
再热也要管住嘴!冷饮冷食要适量,温开水才是最佳选择。老话“冬不坐石,夏不坐木”也是同理——湿热木头凳子久坐,湿寒易侵入体内。
头伏养生加分项:健脾祛湿+扶阳补气
1. 多吃健脾祛湿食材
头伏湿气最重,是健脾祛湿的关键期。以下食材可常备:
薏米:健脾利湿、清热排脓。推荐薏米红豆粥
山药:健脾益胃,保护胃黏膜。推荐山药排骨汤
绿豆:清热解毒、利尿消肿。传统绿豆汤是解暑良方
荷叶:清热解暑、升发清阳。可用荷叶水煮粥
2. 适当“扶阳”补气
“头伏不补,伏天受苦”!三伏天人体阳气易损耗,需适当巩固阳气:
枸杞:温补平衡阴阳。可做小米枸杞粥
黄豆:补益肾阳。推荐黄豆焖猪手
羊肉:温热身体,祛除寒气。清炖羊肉萝卜汤是经典选择
生活起居小贴士
规律作息:建议22:00-23:00就寝,5:30-6:30起床。若夜晚睡眠不足,午休30分钟至1小时为宜。
温和运动:避免大量出汗的运动,“大汗则亡阳”。选择慢跑、瑜伽等温和方式,运动后及时补水。
心态调节:保持神清气和,培养乐观外向心态,利于气机通泄。
这些源自千百年的养生智慧,蕴含着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深刻哲理。7月20日头伏来临之际,不妨实践这些简单有效的方法,让传统智慧守护您和家人的夏日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