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高的人,日常一般有4个表现!若你全无,说明身体很健康
创始人
2025-07-12 04:35:32
0

【[礼物]福利礼包赠送中】每天将在收藏、点赞并评论留言的读者中抽出幸运中奖者,欢迎大家参与活动!

“我爸最近开始晚上老跑厕所,早上也总说口干,问他是不是血糖高他还不信,说自己吃得不多、也没胖,可我听说这些都是高血糖的征兆,是不是真的有事?”

提问的是一名在超市收银台工作的中年女性,戴着老花镜,说话不快,但每个词都用得很实。

她的顾虑并不特殊,这种怀疑在很多家庭中反复出现,却又常常不了了之。

很多人总以为血糖出问题是医院的事,是查指标才算确诊,平常多喝水、爱吃点甜食不算异常。

但代谢系统的问题,从来不会一开始就给你一个清晰信号,它总是藏在每天的细节里。

尤其是血糖波动,起初几乎感受不到,等到出现“症状”,其实已经是长期代谢紊乱的结果。

高血糖从来不是一个突然的事件,而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这个过程里,身体会给出很多线索,只是它们很容易被误判成“正常疲劳”或者“饮食习惯”。

要识别这些信号,得把注意力放回最基础的日常表现,尤其是那些被反复出现、却被反复忽略的小反应。

有一点非常关键:大多数糖尿病前期患者,其实并不知道自己血糖已经在高位运行。

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约有1.4亿糖尿病人群,而其中超过50%属于未被确诊或未被干预管理的状态。

这个比例背后说明的问题不是医疗资源不到位,而是个体对症状缺乏敏感度。

真正危险的不是疾病本身,而是身体已经在用缓慢的方式提醒,但没人在意。

最容易被忽视的信号,是持续性口渴。

有不少人把口渴当成天气热、吃咸了的反应,觉得多喝点水就好。

可高血糖的口渴不是短时补水能解决的。

血液里葡萄糖浓度升高,会导致渗透压变化,肾脏为了把多余葡萄糖排出,就会带走更多水分。

这个过程叫做“渗透性利尿”,是典型的代谢调节反应,结果就是人会在无明显活动或饮食变化的状态下频繁口干,夜间口渴感尤其明显。

山东大学附属医院在2022年针对600名新发糖尿病患者的入院行为数据分析中发现,超过73%的患者在发病前半年内都有“夜间需主动饮水”的经历。

这个数据不是偶然,而是血糖失控早期最常见的现象。

口渴并不是补水的信号,而是排糖的代价。

第二个日常表现是多尿,尤其是夜尿增加。

很多中老年人把夜尿当作前列腺问题处理,但多数人忽略了一个背景变量——如果喝水不多,却晚上要起夜两次以上排尿量还不少,那就不只是泌尿系统的事。

血糖高时,尿中会带出葡萄糖和水分,导致总尿量上升。

这个现象不依赖白天饮水量,而是由代谢异常主导。

北京协和医院2021年一项研究数据显示,在300名未诊断但血糖异常者中,有54%的人夜尿次数≥2次,且尿量平均高于对照组40%以上。

这个群体中很多人并没有典型的糖尿病症状,只是凭“容易醒、爱上厕所”这些小细节来判断自己状态,结果就耽误了最初的代谢平衡干预。

第三个容易出现在高血糖人群身上的表现,是疲乏感。

这种疲乏和普通劳累不一样,它没有明显诱因,不靠休息能改善,更多是一种“动不了”的慢性反应。

这是因为高血糖状态下,细胞摄取葡萄糖效率下降,身体即便能量供应充足,但进入细胞内的效率差,细胞处于“糖饥饿”状态。

组织层面能量代谢不足,就会反馈成持续性的无力、注意力涣散、情绪低落。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一项在内分泌科门诊的临床随访数据显示,有高血糖疲劳感的人,其空腹血糖中位数普遍高于无疲劳组约1.2 mmol/L。

而这个群体中有近70%的人并未服用任何降糖药物,因为他们并不知道自己有问题。

疲乏在血糖代谢中属于二级信号,不如口渴、尿频直接,但一旦持续存在,说明身体已经在从“补偿”走向“脱控”。

再看一个更隐蔽但可靠的指标,那就是皮肤异常。

高血糖状态会影响微血管功能,尤其是皮肤末端毛细血管。

很多高血糖人群会出现皮肤干燥、瘙痒、伤口愈合慢这些问题。

更典型的是腋下、脖子后面、肘窝这些地方皮肤颜色变深,有的甚至有轻微变厚,这种现象叫“黑棘皮病”,是胰岛素抵抗引发的皮肤代谢信号。

南方医科大学在2020年针对全国6省份的“糖尿病外周表现”调研发现,60%以上的糖尿病前期人群存在皮肤变色、局部干裂、瘙痒等症状,而他们中的多数并没有接受过糖代谢筛查。

这类外在变化虽然被视作“皮肤干”或“冬天干燥”,但如果出现时间早、频率高、范围广,基本可以判断是糖脂代谢链条出现了问题。

还有一点被严重低估,那就是饭后困倦。

很多人吃完饭就想睡觉,以为是“吃撑了”“血流集中消化”,但如果餐后30分钟内就出现明显困意、注意力下降、心率加快,那极有可能是血糖剧烈波动引起的反应。

这种反应在糖耐量受损人群中最典型。

它说明身体对餐后血糖调节能力差,胰岛素释放和细胞反应时间错配,导致血糖短时冲高、脑部反应迟缓。

2021年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在其营养代谢门诊中记录了120名“餐后易困”患者的OGTT曲线,发现其中有88人存在糖耐量异常,部分已达糖尿病前期标准。

而他们几乎没有空腹血糖异常,只有餐后波动。

这说明,一些日常被误解为“饭后休息需要”的症状,可能是代谢系统早期失衡的信号。

这一切变化里最危险的,不是某一个具体表现,而是很多人把这些当成了“正常老化”或“日常疲劳”,习惯了它的存在。

高血糖不是单一症状主导的疾病,它是由多个系统参与的综合代谢紊乱。

身体不会无缘无故变懒、变干、变倦,也不会莫名其妙地口干舌燥、夜间频尿。

它是在反复发出调整信号,可惜很多人不认为这是“病”。

那有没有一种方式,能在没有仪器和抽血的前提下,通过日常反应判断自己是否处于血糖高风险状态?可以考虑建立一个“24小时行为与反应自检表”。

这个表不依赖专业设备,而是记录每天口渴程度、排尿次数、皮肤状态、疲劳感持续时间、餐后精神状态等5个维度,每项设置1~5级评分,每天固定时间评估一次,连续观察7天。

如果总分在25分以上,建议尽早进行糖耐量检查。

这个方法成本低、执行简单,关键是能让身体在出问题前开口说话。

真正的健康管理,不是看数据,而是让反应变得有意义。

对此,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

参考资料

[1]叶珂杏,范良敏.糖尿病高血糖高渗综合征15例临床分析[J].贵阳医学院学报,2014,39(01):100-101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温县中医院:中医助力科学减重 “短短45天,我的体重从220斤(1斤=500克)下降到180斤,整整瘦了40斤。腰围缩小了12厘米...
夏天到了,专家手把手教你科学减... 进入夏季,气温飙升,不少人换上轻薄夏装后发现身材问题藏不住了。 如何从中医角度科学管理体重?我们采访...
啤酒再次成为关注中心!医生发现... 声明:本文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为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等相关信源,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
要求孙颖莎对手“差不多得了,懂... 羊城晚报消息,7月12日一早,“郭焱道歉”的词条,冲上微博体育榜热搜第一。 据东方体育日报报道,7...
原创 经... 在如今车水马龙、节奏飞快的都市生活里,人们整日忙忙碌碌,健康问题常常被抛之脑后,特别是那些和男性私密...
原创 盘... ###标题:盘点《雪花女神龙》四大主演现状:上官燕结婚生子,欧阳依然帅气 XXXXXXXX-XX-...
CT造影时身体发热,别慌!是你... 大众卫生报·新湖南客户端7月10日讯(通讯员 黄水平)当患者做CT增强扫描检查时,那冰凉的造影剂注入...
喝多少酸奶,都不如这公认的“肠... 您有没有发现,这年龄一上去,肠道问题的“存在感”越来越强了: 稍微一受凉就容易拉肚子,每天要跑好...
贵阳儿科蔡晓竹医生:自闭症孩子... 小的时候,我们会因为“得不到想要的玩具就哭闹”、“故意耍脾气吸引父母注意”等方式让父母妥协,进而得到...
每年约四成流感疫苗报废困局何解... 在接种点,护士正在为市民接种疫苗。 南都资料图 家住越秀区的张女士手机屏幕还停留在电商页面——1瓶...
女性也同样会面临疝气问题 疝气并非男性专属疾病,女性同样可能受其困扰。女性疝气若不及时治疗,会带来一系列危害,对身体健康和生活...
原创 苗... 牛仔裤,四季皆宜,永远不过时,尤其是修身版型,简直是勾画腿部线条的神器!穿上它,不仅能展现出苗条的身...
男人被前列腺“坑”惨了?三味药... “年轻时迎风尿三丈,老了顺风尿湿鞋”——这话虽然扎心,却说出了不少男人的尴尬。尤其是过了50岁,不少...
简橙太极导师薛精医华亮相首届中... 近期,一场“身心疗愈盛宴”首届中国身心健康与疗愈⁺大会在广州香格里拉酒店举行,数百位参会者在世界武术...
原创 立... 夏天到了,太阳如同一个大火球炙烤着大地,走在外面感觉自己都快被融化了,而且汗水也止不住地流。这时候,...
阿尔茨海默病手术被叫停后,多名... 极目新闻记者 陈洋洋 7月8日,国家卫健委发布通知,禁止将“颈深淋巴管/结—静脉吻合术(LVA)”应...
甲状腺疾病患者的减肥策略,科学... 甲状腺形如蝴蝶,位于颈部前方,虽仅重 20 - 30 克,却通过分泌甲状腺激素,在人体新陈代谢、生长...
【朝医新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 7月7日上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石景山医院签约揭牌。市卫生健康委党委书记钟东波,石景山区委...
原创 多... 宝宝出生10分钟后,这一家人的心情就从云端坠入了低谷,原来是宝宝的右手悄悄地多了一根拇指,一开始大家...
原创 小... “小暑大暑,上蒸下煮。” 一到小暑,天气就跟打翻了蒸笼似的,又闷又热。这时候人最容易没精神,手脚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