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看到个新闻,挺让人后怕的。一位在工地干活的大哥,大太阳底下突然不舒服,头晕恶心。工友们一看,赶紧扶他到阴凉处,拿起矿泉水就让他“吨吨吨”猛灌了好几瓶。结果呢?人不但没缓过来,反而更迷糊了,差点出事!送到医院才知道,原来这大量出汗后光灌白水,身体里的盐分被冲淡了,反而可能引发危险。
这大热天的,动不动就40度,“防中暑要喝水”的道理大家都懂。但很多人可能不知道,防中暑,真不等于“猛灌水”!喝不对,可能比不喝还麻烦。
为啥出汗后不能只“灌”白水?
咱们出汗时,流失的可不只是水分,还有维持身体正常运转的“盐分”(主要是钠、钾这些电解质)。如果这时候只喝大量白水或纯净水,就像把已经很淡的盐水又拼命兑水稀释,身体里的电解质浓度会一下子降得很低。轻的会头疼、没力气、想吐,重的就可能像新闻里那位大哥一样,意识模糊,这就是所谓的“水中毒”。
中暑了?看准信号再行动
中暑不是一下子就来,它是有阶段性的,分清状况才能帮对人:
先兆中暑:感觉有点晕乎乎、特别渴、身上没劲儿,可能有点低烧。这时候赶紧到凉快地方待着,喝点含盐的饮料(比如淡盐水、运动饮料),休息下一般就缓过来了。
轻度中暑:体温明显升高(超过38℃),脸发红、哗哗出汗。除了挪到阴凉处,可以用湿毛巾冷敷脖子、腋窝这些地方,继续补充电解质水很重要。
重度中暑(热射病):最危险!体温能飙升到40℃以上,皮肤摸上去又干又烫,人可能说胡话甚至昏迷。这是急症,必须立刻打120!在等救护车时,想办法用冰袋或冷毛巾敷在脖子、腋下、大腿根这些有大血管的地方降温。
解暑“明星”饮品,喝对才养生!
夏天谁家冰箱里没几样解暑“神器”?但喝不对,养生变伤身:
绿豆汤:寒凉是好,过犹不及
绿豆汤清火解暑没得说,但它性子偏寒凉。脾胃本身比较弱的朋友,连着喝或者空腹喝,很容易拉肚子。特别是正在吃药的老人,也要注意会不会和药“打架”。
这样喝更健康:别贪多,一周喝个一两次,每次一小碗就够了,别空腹喝。煮的时候别煮太烂,豆子有点开花的状态,解暑效果更好。
酸梅汤:常温细品才养人
酸酸甜甜的酸梅汤生津止渴。但冰镇后那透心凉的一杯下肚,对胃刺激可不小,胃寒的人喝了容易胃疼。而且里面糖分不低,血糖高的朋友要留意。
这样喝更健康:一次别超过200ml,一天最多两杯。常温或者微微凉着喝最好,饭后一小时左右喝更舒服。自己煮的话,放一小片陈皮,既能增香还能护护脾胃。
凉茶:是“药”不是普通饮料
广东的朋友常说“怕上火喝凉茶”,但凉茶里用的金银花、夏枯草这些,都是偏寒凉的中药材。天天当水喝,很容易伤到脾胃阳气,导致没胃口、拉肚子。
这样喝更健康:感觉真“上火”了(比如舌苔厚黄、嗓子疼),连着喝也别超过3天,感觉好点了就停。女生经期千万别喝。
西瓜汁:别扔了“精华”翠衣
西瓜榨汁虽然甜,但寒性也加倍了,再加冰,肠胃弱的人受不了。而且榨汁破坏了纤维,糖分吸收更快,对控制血糖不友好。
这样喝更健康:一天一小杯就行,常温饮用。榨汁时有个小窍门:别把西瓜皮(白瓤部分,也叫翠衣)全扔掉,切点进去一起榨,解暑清热的效果会更好哦!
科学补水,记住这几点!
首选温凉白开+淡盐水:喝温凉(20-25℃)的白开水最安全。出汗特别多时,可以喝点淡淡的盐水(自己兑的话,大概1升水加不到1克盐,尝着微微有点咸就行),或者直接喝含电解质的运动饮料(选低糖或无糖的更好)。
户外工作/运动量大:备点电解质泡腾片或粉剂冲水喝很方便。运动完喝点无糖的椰子水,天然补充电解质,比甜饮料强多了。
厨房里的解暑小茶方(简单易做)
晒得头晕脑胀?喝这个:抓一小撮金银花(5g左右),加点菊花(3g),再来几片新鲜薄荷叶(2g),开水一泡,清香又解暑。
闷热潮湿浑身不爽?试试它:用新鲜荷叶(15g)和冬瓜皮(30g,洗干净)一起煮水,煮好后加点冰糖(怕糖可不加),专治梅雨天的黏糊感。
空调房里待久了头痛?来一碗:切几片生姜(3片),抓一把紫苏叶(10g),加水煮开几分钟,加点红糖(或蜂蜜),趁热喝下去发发汗,浑身就舒坦了。
防暑小贴士,从头到脚安排上
穿衣有讲究:大热天首选浅色、宽松的棉麻衣物,透气吸汗,比化纤的凉快多了。深色衣服吸热,走在太阳下跟“小蒸笼”似的。
避开最毒日头:上午10点到下午4点,太阳最毒辣,紫外线最强。像快递小哥、环卫工人这些户外工作者,尽量利用清晨或傍晚相对凉快的时间段多干活。
关心身边人:
老人:他们对热的感觉可能不敏感,子女要常看看家里空调是不是调到26℃左右舒适温度,提醒他们喝水,注意血压变化。
孩子:千万!千万!别把孩子单独留在车里!就算外面只有26℃,车里10分钟就能变成40多度的“烤箱”,太危险了!
慢性病患者:有心脑血管问题的朋友,夏天尤其要当心,急救药(比如硝酸甘油)一定随身带好。
家庭小药箱备点啥:
十滴水、人丹(缓解头晕恶心,注意看说明书)
藿香正气制剂(选不含酒精的,比如胶囊、滴丸,酒精过敏或开车慎用)
清凉油、风油精(头晕时涂点太阳穴、人中)
益生菌(天热肠胃容易闹脾气,备点调节肠道)
三伏天才刚开了个头,高温预警天天见。新闻里那位工地大哥出院时,医生特意叮嘱他,在水壶里加一小包“口服补液盐”。你看,解暑喝水,真不是“灌”就完事了,喝得科学,才是真智慧。
下次如果在路上看到汗流浃背的劳动者,递上一瓶水时,记得选常温的淡盐水或者电解质饮料,这份体贴,也许比单纯的冰水更能帮到他们。清凉一夏,从会喝水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