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入伏了,医生提醒高血压患者:天气炎热,3件事能不做就不做
创始人
2025-07-03 16:05:20
0

声明:本文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为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等相关信源,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章不含任何虚构情节和“艺术加工”,无任何虚构对话,本文不含任何低质创作,旨在更加趣味性的科普健康知识,如有不适请线下就医。

“我只是喝了点水,怎么一下头晕得站不起来?”那是一个有着十年高血压病史的老年女性,刚从外头回来,满脸通红。

她边说边皱眉,额头上汗还没干。

即将进入三伏天,天气热得发闷,空气沉重得像堵墙,她想的是补水解暑,身体给出的反应却出乎她的预料。

高温对血压的影响不像气温低时那样直接可见,不是寒冷一刺激,血管收缩,压就上来了。

热天的问题更复杂,它混在汗水、电解质流失、血容量变化和药物代谢之间,一点点拆开才能看明白。

这个时候,高血压患者的身体,比常人更容易进入一个“假象安全期”。血压在表面上变得“好看”,但这个好看背后,潜藏的却是调节系统的失衡。

最容易被误解的,就是“多喝水”这个行为,在普通人看来,流汗多就应该多补水,这没错。

但问题在于怎么喝、什么时候喝、喝多少。一次性大量饮水,会突然拉低血液浓度,稀释血浆中的钠离子,造成血钠下降。

如果这个时候身体调节反应不够灵敏,就可能出现头晕、乏力,甚至诱发低钠性抽搐。而这在高血压人群中,尤其在合并利尿剂使用的人群里,发生几率并不低。

很多人都没注意,抗高血压药里,利尿剂本身就在削减体内钠钾水平。如果再一次性大量饮水,就是雪上加霜。

一旦体内电解质比例被打乱,肾脏代谢的稳定性也跟着受影响,血压波动反而会变得不受控。

这种波动不是数字升高那么简单,而是人体对外界热负荷的反应能力下降。

平时能自如调节血流分布的机制,这时候会出现延迟、混乱,甚至反应过度。人会觉得头重脚轻、手脚发麻、心悸烦躁,一时分不清是中暑还是血压出了问题。

这就引出另一个被忽视的日常因素:盐。热天出汗多,人们往往下意识想吃点咸的,觉得这样“补回来”。

一些家庭还有在高温天多喝淡盐水的习惯。表面上,这种做法是为了维持电解质平衡,但问题在于盐摄入量的边界极难把握。

高血压本就是盐敏感人群,稍微摄入多一点,就可能打破血压平衡。高温会让血管扩张,这时候再吃高盐食物,水钠潴留加重,心脏负担加大,是双重压力。

而且夏季饮食有一个很容易忽略的变化,凉拌菜、酱卤食品、咸味小吃成了很多人的选择。

这类食品钠含量普遍偏高,调味重、食欲强,但往往让人在无意识中摄入了远超平时的盐量。

有些人觉得不吃泡面就不算高盐,其实那点凉拌藕片、腌黄瓜,盐含量加起来远超一包方便面。尤其是那些本来口味偏重的人,在热天胃口差,会更依赖咸味刺激,这种时候就更容易“吃过头”。

盐不仅影响血压本身,还会影响降压药的药效。有些药物比如ACEI或ARB类,对水钠平衡高度敏感,钠摄入过高时,它们的降压效果会明显下降。

也就是说,同样剂量的药,在高盐饮食下可能根本不起作用。人以为是药不管用了,实际是饮食让它失效了。

这种误判带来的另一个连锁反应,就是擅自调整降压药。很多患者在夏天测血压偏低,就想着是不是该减药了。

也有一些人因为一两次血压回升,就自行加量。这种做法背后,隐藏的是对血压波动的误解。血压是动态的,它随温度、体位、情绪、时间都有变化。

偶尔一次升高或降低,不意味着趋势改变。但一些人特别在意数字,看到高了就慌,低了就急,于是药量跟着变来变去。

擅自调整降压药,不只是“剂量问题”。每一种药物的作用机制不一样,有的起效快,有的积效强,有的代谢时间长,有的清除慢。

突然减少某一种药物,会打乱整个降压方案的平衡,让身体陷入一个适应期。这种适应期,在夏天本就调节迟缓的状态下,更容易出问题。

尤其是那种本来就多种药物联用的患者,一旦某一种撤掉,其他药物就可能出现过量作用,导致低血压、头晕、跌倒等风险。

一部分患者在调整药物时并不告知医生,甚至不记录变化。等到问题出来,医生也难以快速判断原因。

药物调整是技术活,不是根据一天两天的数据来决定的。需要观察趋势,看生活节奏、饮食、作息是否有变化,也要结合脉压、心率、体重等综合信息。

单纯依赖一个数字,去判断要不要加药减药,是一个非常危险的做法。

人对夏天身体状态的理解远远不够。在很多人心中,高血压是冬天才严重的问题,夏天“血管软、血压低”,是放松的季节。

但实际上,这种放松恰恰是最容易掉以轻心的时候。

高温影响下,身体反应机制变得迟钝,感觉变得不可靠,而许多补救行为看似合理,实则多有风险。饮水、饮食、药物,三者之间微妙的互动,在热天放大了风险。

很多患者并没有建立起对身体节律的认知。他们把血压当成一个“需要控制的数字”,而不是一个“可以调节的信号”。

如果长期依赖“吃药压下去”的模式,就很容易陷入一个被动状态,不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只看结果,不管过程。

尤其在环境变化剧烈的时间点,比如入伏这种时节,这种盲区最容易暴露。

夏天出汗多,不代表体内就缺水。水分的流失和电解质的分布是两个概念,不能用一个来代表另一个。

很多人在没感觉口渴的情况下也拼命喝水,其实身体根本没缺那么多。更何况,肾脏在高温时的排泄能力是下降的,大量饮水负担也落在它身上。

高血压人群本就有慢性肾功能问题的高发风险,这种时候还拼命“灌水”,简直是对自己脏器的二次折腾。

所有这些看上去不大的事,加起来就能成为引发高血压急症的诱因。

无论是高钠引起的高压波动,还是低钾带来的心律不齐,或者药物调整后的脱压反应,这些都不是稀罕事。

真正稀罕的,是那些没有任何准备、还在坚持错误做法的人,还以为是在给身体“保驾护航”。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若身体不适,请及时咨询专业医生

关于高血压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

参考资料

[1] 武明芬.医联体模式下药师主导的慢病管理对高血压患者的实施效果分析,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24-06-21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想要肾好如初?这8种食物是肾脏... 想要肾好如初?这8种食物是肾脏的天然补给站,效果看得见! 肾,是沉默的守护者。它不吵不闹,却掌控着身...
原创 它... 导语:它被称为"龙须菜",一利湿,二养肝,三通便,好吃不上火,夏天使劲吃 有一种菜,摘完一茬又长一茬...
医生调查488名冠心病患者,发... 声明:本文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为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等相关信源,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
腿痒2个月,一查竟是癌症!医生... 这种情况一定要注意! “哎呀,就是痒,腿上痒完身上痒,买点过敏药吃吃,哪能想到是肝出大问题啊!” 杭...
一碗暖汤护身心:特发性震颤养生... 特发性震颤是一种常见的运动障碍疾病,虽然不像帕金森病那样会严重影响肢体运动能力,但长期手抖、头抖,也...
帕金森病患者必看!强骨护关节,... 本文由公众‘号’【智慧抗帕家园】编辑,关注不迷路,阅读原文 帕金森病,这一慢性神经系统疾病,正悄然侵...
2025年焦作市核医学质控培训... 新闻 近日,2025年焦作市核医学质控培训暨指导评价会议在我院顺利召开。 市核医学质控会议 近期,...
高血压患者夏季必做四件事:科学... 夏季高温对高血压患者来说是一大挑战。气温升高会导致血管扩张、出汗增多,若不注意调理,极易引发血压波动...
23支医疗代表队上演“药膳争霸... □记者 吴文可 杨璐 张馨月 文 王晓伟 图 6月28日 郑州市第一届药膳技能竞赛决赛 火热开启 2...
原创 营... #夏季图文激励计划# 每天都在为早餐发愁?又想吃得健康,又怕热量高,还希望有点饱腹感、能养胃?那你真...
原创 手... 手脚麻木,脑供血不足,一个方子拔掉病根 日常生活中,很多人都有类似的“坏”习惯。比如:蹲在厕所里的...
原创 夏... 随着小暑来临, 气温攀升, 天气炎热人体新陈代谢旺盛,大量出汗,体力消耗比其它季节大,加上日长夜短,...
脾虚不要过度治疗,记住这个小方... 中医认为,脾胃是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一旦脾胃功能受损,身体就无法正常运化食物,吸收营养,从而引...
改善天胞疮的“克星”找到了,健... 天胞疮作为一种顽固性皮肤问题,在中医看来主要与脾虚湿盛有关。脾主运化水湿,当脾的功能受损时,水湿内停...
彩虹全营养蔬果汁答疑专场 (每... 引言: 关于蔬果汁一直存在着各种不同的争议 很大一部分妈妈都被各种争议的影响迟迟不敢开始 或者是已经...
刷手机停不下来,为什么?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 你有没有经历这样的时刻:明明啥也没干却感觉很累?这种精神上的疲倦感,可能与不知...
高血压患者除了要吃药,每天做好... 据估计,中国18岁及以上成人中,高血压粗患病率为27.9%,高血压患者人数约为2.45亿。随着年龄升...
6家药企被连环“贱卖”!华润、... 卖掉不挣钱的,聚焦最挣钱的。医药央企“买买买+卖卖卖”资产腾挪加减法,既有战略聚焦的主动调整,也掺杂...
姜,真是适合现代人的一味好药 “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现在,正是吃姜的好时候。 为什么夏天吃姜对身体好,减少生病看病呢...
以合作之笔,绘就嘉兴口腔健康事... 在嘉兴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上,一场关于口腔健康事业的创新合作正悄然绽放光彩,为这座城市的居民带来了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