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现在,正是吃姜的好时候。
为什么夏天吃姜对身体好,减少生病看病呢。姜是辛热之物,适合夏天身体外热内寒(阳气浮于外,里面就凉)、还有伤于贪寒凉解暑的情况。
早在《黄帝内经》里面就提出“春夏养阳”的说法,夏季体内阳气亏虚,空调风扇猛、穿着清凉、加上贪寒凉饮食,身体容易被风寒邪侵犯,容易感冒、疲乏无力、烦心口渴、恶风怕冷、食欲不振、腹胀、腹痛、腹泻等找上门。所以说夏季更要注意养阳。
姜是很好的补阳之药。调脾胃虚寒的第一经典名方理中芄,出自《伤寒论》,里面就是用干姜为君药,温中焦脾胃、助阳驱寒的。注重脾胃论的清代御医黄元御,其经典脾胃方黄芽汤,也重用干姜,温补脾胃、散寒助阳。
如果用生姜加上附子,就是一道姜付汤,出自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用于寒痰积聚的胸满短气、呕沫头痛及饮食不消化,兼治卒风急症。
医家为何重视温中焦(脾胃)呢。因中焦一热,食物消化就快,如果食物不运化,气血就虚。若是中焦堵住了,人的气机升降也就乱了。很多人吃太饱就胸闷、胃痛、或者头晕,都是气机不顺的缘故。
中焦还是人体上焦下焦的桥梁。中焦堵了,下焦肾水上不去,上焦心火下不来,就容易出现身体”上热下寒”的情况(上头口腔溃疡、口苦、牙龈肿痛、冒痘;下头腰腹冷痛、手足不温等)
姜是日常易得、比较适口的一种药食两用品,很适合现代饮食不爱忌口、又犯懒的人。
生姜、干姜怎么选呢。
有话说“姜还是老的辣”,这表明了干姜比生姜更为辛辣,药性更温热。
生姜善于走表,更适合外感风寒,浅表寒证,比如感冒、咳嗽、浑身酸痛。
干姜更擅长走里,适用里寒之证,比如脾胃虚寒、脘腹冷痛、呕吐泄泻、寒凝血瘀胸痛、寒湿关节痛、脉微肢冷亡阳等证。
当然具体怎么选用,还是依据身体情况辩证来灵活调配。比如生姜还有止呕之用,有胃肠这类反应大的可以选生姜。
介绍两个,适合夏天日常食用的一汤一茶
干姜党参鸡汤:干姜10、党参30、白术30、炙甘草10、鸡1只(2~3人份)
姜枣茶:生姜3片,红枣3颗。(1人份)红枣掰开来,和生姜煮约半小时。
注意了,姜是辛温热的助阳之物,阳气是生发向上走的,所以吃姜也要顺应阳气的规律。尽量早上、中午,在阳气活跃的时候喝,晚上阳气要潜、阴为主,晚上喝姜容易打乱阴阳平衡。
以上讲到中药,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