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作为夏季的第四个节气,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确定的节气之一。早在公元前七世纪,先人就通过土圭测日影的方法,精准确定了夏至的具体时间。当太阳运行至黄经90°,北半球迎来白昼最长、黑夜最短的一天,此后昼夜时长悄然逆转。《恪遵宪度抄本》记载:“日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极也。”此时,阳气达到顶峰,盛极而衰,阴气开始悄然滋生,自然界阴阳转换的序幕缓缓拉开。
阳气极盛时
热中风为何来势汹汹?
夏至日,阳气蒸腾至一年顶点。中医理论中,人体与自然息息相关,外界阳气过盛,人体气血便趋向体表,致使体内阳气相对不足,脏腑功能随之减弱。这种阴阳失衡的状态,如同埋下了疾病的种子,“热中风”便在此环境下伺机而动。
“热中风”即夏季发生的急性脑血管疾病,涵盖脑梗死与脑出血。高温炙烤下,人体大量出汗,血液黏稠度直线上升,血栓悄然形成,堵塞脑血管,引发脑梗死;对于患有高血压等基础疾病的人群,高温还会导致血压剧烈波动,脑血管不堪重负而破裂出血。同时,夏季室内外温差悬殊,频繁穿梭于冷热环境间,血管反复收缩舒张,也成为脑血管破裂的诱因,让热中风风险倍增。
千年古方护健康
危急时刻显身手
面对热中风,及时有效的应对措施至关重要。源自清代吴鞠通《温病条辨》的安宫牛黄丸,历经数百年临床验证,是著名的“温病三宝”之一,能够在突发中风时刻发挥重要作用。其整体药性是偏寒凉的,组方中不仅君药牛黄性凉,还含有黄芩、栀子、黄连等多种苦寒药物,正适合热中风的治疗,能够起到清热解毒、镇惊开窍的作用。而且它的组方中除了偏凉的牛黄以外,还有另一味君药麝香,它的药性是偏温的,和牛黄一温一凉、相反相成,同时与冰片配伍,使安宫牛黄丸能够迅速透过血脑屏障,开窍醒神。
在选择安宫牛黄丸的时候一定要认准君药成分是否为天然牛黄和天然麝香,出于对濒危野生动物保护,国家严格控制天然麝香的取用,只有少部分得到批准的药企像北京同仁堂,才可以使用天然麝香入药。这家具有350多年历史的中药老字号,从清代供御药开始,高标准的制药技艺、选药标准就一直延续至今,制成的安宫牛黄丸的品质和功效也更有保障。尤其是家里有老人、有三高患者的,一定要备好。
未雨绸缪
控好“三高”筑牢防线
对于高血压、高血脂等有基础疾病患者,日常的药物控制好基础病同样关键。比如高血压患者,夏季室内外气温温差大,夏天天气热,容易因为肝火上炎而出现头晕、头胀痛、易急易怒、血压升高等表现,而且往往来势汹涌。此时除了常规降压药以外,也可以用安宫牛黄丸的加减方安宫降压丸,除8味药与安宫牛黄丸成分相同,还按照一定比例加入了其他7味药,增强清热镇惊、平肝降压的功效,能够在平稳降压的同时,起到一定保护心脑的作用。同时还能够改善脑部血液循环,减轻脑血管痉挛,缓解高血压引起的头晕、头痛、耳鸣等症状,改善夏日里的烦躁情绪和睡眠问题等。
夏至养生智慧
藏在生活点滴中
中医养生强调顺应天时,夏至时节的起居调整尤为关键。此时宜适当晚睡早起,契合阳气充盛之势,利于气血畅行。但充足的午休不可或缺,30分钟到1小时的小憩,既能驱散疲惫,又能滋养心神。同时,要避免长时间待在空调房,将室内外温差控制在7℃以内,防止寒邪趁虚而入。
运动方面,选择清晨或傍晚的凉爽时段,进行散步、太极拳等舒缓运动,避免大汗耗伤阳气津液。运动后补水也有讲究,忌贪凉饮冷,常温淡盐水或绿豆汤是不错的选择,既能补充水分,又能清热解暑。
饮食上以“清补”为主旋律。西瓜清热解暑、苦瓜泻火明目、冬瓜利水消肿,这些清热利湿、生津止渴的食物都是夏至餐桌上的佳品。适当摄入山楂、乌梅等酸味食物,还能敛汗生津,预防耗气伤阴。不过,辛辣油腻与生冷食物需忌口,以免损伤脾胃阳气。
夏至阳气鼎盛,热中风风险暗藏。遵循中医养生之道,将日常生活调理与经典名药防护相结合,方能安然度过炎炎夏日,守护身体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