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劝诫:50岁后,不想被脑梗折磨瘫痪半生,这5个习惯要养成!
创始人
2025-05-26 18:18:24
0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文章不含任何虚构情节和“艺术加工”,无任何虚构对话,本文不含任何低质创作,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

脑梗这事,不吓人也不快,一旦发生,就是慢慢摧毁。

走路变慢,说话不清,饭吃一半手抖,甚至倒下再也站不起来。

医院里神内科的病房,三分之一是脑梗病人。查房时常见到一个人安安静静坐在床上,眼神还在,但半边身子已经不听使唤。

家属忙前忙后,病人心里什么都清楚,就是动不了。那种痛感,比疼还沉重。脑梗不是老年病,是慢出来的,是一点一点积累出来的,是一个人生活习惯反映出来的后果。

五十岁后,身体进入加速老化阶段,动脉内皮功能下降,血流速度变慢,血管弹性变差,血小板更容易聚集。这些生理变化不是突变,而是环境加身体的结果。

有些人到了这岁数,身体一点毛病都没有,也有些人查出来三高又不当回事,等到某天头一晕、眼一黑,人就倒了。不是说命不好,而是动作慢了。

预防脑梗,不靠药,靠习惯。生活里那几个小动作、小饮食、小节奏,才是决定血管能不能通畅下去的关键。

每天走路超5000步这个建议很多人听过,但真正做到的并不多。步数不高的理由太多:上班没空、膝盖疼、天太热、懒得动。

但数据显示,步行量和脑梗发生率呈显著负相关。也就是说,走得多,梗的风险就小。

一个追踪了1.4万人的日本研究明确指出,每天步行超过7000步的人群,脑卒中发病率比不足3000步的人低34%。步行本身不是锻炼强度,而是血流激活的节奏调节。

下肢运动能刺激下腔静脉回流,促进全身血液循环,减少血液在脑部的静滞,降低血栓形成概率。不追求速度,只看次数和时间,哪怕是每天三次10分钟,也比坐着不动要强得多。

起床不急是另一个看似不重要的事。很多人有个习惯,早上闹钟一响就猛地坐起或者起身去洗漱。这动作太快,对血管来说是瞬间压力。

夜间血压相对较低,早上血压开始升高,是一天里最容易出事的时段。早上六点到九点,是脑梗、心梗集中高发时间段,医学界叫“清晨高危窗”。

醒来后立即坐起,会造成体位性低血压,脑部短暂缺血,触发微栓子释放,成为潜在的梗源。

正确做法是醒后先躺着动动四肢、深呼吸几次,再侧身坐起。多花30秒,少掉一个急救车的机会。

睡前不喝浓茶和咖啡这个点经常被忽略。刺激性饮品中的咖啡因会引起交感神经兴奋,造成夜间血压波动,影响深睡周期。

高血压人群如果晚上睡不好,血压就下不来,夜间不降压是脑梗最大诱因之一。

研究显示,正常人夜间收缩压比白天下降10%~20%,而非杓型血压(夜间不降反升)的患者,脑卒中风险提升2.1倍。

睡前摄入刺激性物质,破坏正常昼夜血压节律,相当于每天都在挑战血管极限。

有些人觉得自己白天困,晚上喝杯茶提神,但身体不是看你白天累不累,它按激素和生理周期调节。如果外力打破这个节奏,代价就是血压不稳。

控制盐摄入不等于只是少放点盐。很多人自以为已经吃得清淡,但外卖、腌制品、调味酱、鸡精咸菜火锅底料里的钠含量远超想象。

每天摄入钠大于6克的成年人,高血压发生率是钠摄入少于3克的2.7倍。高钠饮食不仅提升血压,还会促进血管内皮损伤、增加血液黏稠度。

盐摄入超标后,肾脏排钠压力增加,引发水钠潴留,进而导致血容量上升,心脏负担加重,脑血管微循环受损。不是说不吃盐,而是要看总量。

每100克食品中含钠超过300毫克的都属于高钠食品,不管是甜味还是辣味,钠都藏着。

定期测血压和血脂,是最简单也最容易被拖延的事。血压和血脂的问题,不是靠感觉能知道。

很多人觉得自己没头疼没眩晕就是正常,结果一测160/95,血脂高出标准两倍。

高血压和高脂血症是沉默性病变,早期没任何不适,一旦出现症状,说明病变已经存在很久。

一个人有没有脑梗风险,不是看脸色,是看血压控制得怎么样,血脂有没有被动脉吞噬。

每年做一次体检是不够的,特别是有家族史、有肥胖、吸烟或饮酒习惯的人,三个月测一次血压,两个月测一次血脂,是最基本的预防线。

如果连自己血压多少都不知道,那身体出了问题也只能算运气不好。

脑梗不是快病,是日常生活一次次伤害的后果。五十岁以后,人体代谢速度下降,修复能力减慢,血管壁变脆,血小板更容易聚集。

这时候如果还保留年轻时候的饮食和作息,血栓迟早会出现。很多人退休后才开始注意健康,但实际上,健康早在他们忽略自己身体信号的那几年里,被一点点推向极限。

一个人倒下,不是那天出了事,而是前面几年都没有好好过。

有一个长期被低估的风险点,其实不是血压,也不是血脂,而是慢性脱水。

年纪大了之后,口渴感减弱,水喝得少,血液黏稠度升高,血流速度变慢。这个变化悄无声息,但非常致命。

脑梗高发时间多集中在早晨和深夜,两个时间点的共同特征就是脱水状态最严重。

早上起床前,人体已经8小时未进液体,夜间出汗和呼吸损失水分,但很多人起床不喝水或者只喝口茶;

而晚上不少人为了不上厕所睡前减少喝水,结果血液粘稠度持续升高。脱水导致的血液浓缩,在血流速度变慢的老年人群体里,是触发微栓形成的直接原因。

数据明确指出,老年人每日水分摄入不足1500ml者,其脑卒中发生率比摄入超过2000ml者高出38%。

不是所有健康都靠药养着,很多时候就是杯水之间的差距。一杯温水,降低血液浓度,减少血小板聚集,提升微循环效率。不是药物,但比药还实在。

对此,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玫瑰][玫瑰][玫瑰]

参考资料

[1]郑金萍.脑梗塞伴肢体瘫痪患者的临床护理[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1,9(10):449-450.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朔州人注意!肝病早期有这 3 ... “最近总乏力,是不是没休息好?”“吃不下油腻的,大概是肠胃不舒服?” 太原龙城中医肝病医院(太原中医...
用中药能治食道癌早期吗?有哪些... 用中药能治食道癌早期吗?有哪些方法?食道癌作为一种严重的恶性肿瘤,其早期治疗对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
60岁男子脑出血死亡,医生:三... 声明:本文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为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等相关信源,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
一氧化碳中毒的识别与急救 一氧化碳中毒是一种常见的危害人体健康的疾病,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安全。为了保护自己和家人,了解一氧化...
【媒体报道】医学人文丨在爱中迎... 编者按 “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官微将每周推出一期医学人文专刊,为您讲述发生在市属医院中的暖心故事...
晨起1小时,决定你的体重!坚持... 早起一个小时,你可以多做很多事情。减肥的人,早起一个小时,坚持一些自律行为,可以有效提升代谢,加快燃...
夏日消暑吃西瓜不如吃冬瓜,这样... 三伏未至,热浪已席卷南北。持续的高温“蒸烤”模式,让空调房成了避风港,冰镇西瓜、冷饮也成了许多人的消...
中暑就喝藿香正气?这些解暑药的... 7月20日入伏后,一年中最潮湿闷热的“烤验期”即将上线。购置祛暑药品成了当下热门的健康防护选择。数据...
上了年纪,3种运动别乱做!骨科... 声明:本文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为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等相关信源,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
这个“河南方案”为乳腺癌脑转移... 本报讯(记者 张琦 通讯员 王晓凡)记者近日从河南省肿瘤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河南医院)获悉,...
原创 肺... “医生,我从不吸烟,怎么会得肺癌?” “我每天锻炼,饮食清淡,为什么还是查出肺结节?” 这些问题背后...
每天一个蛋还不够,这8种食材才... 每天一个蛋还不够,这8种食材才是真正护肾宝 ——写给每一位追求长久健康的人 一、你吃得再好,肾还在默...
提醒:男性“晨起”4个行为,或... 声明:本文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为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等相关信源,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
学针灸,先会摸穴位看反应 导读:今天学习中医经络穴位切诊的核心要点与临床应用。 中医诊断靠望、闻、问、切,西医主要靠仪器检查。...
胃癌用哪些中药好呢?具体用哪些... 胃癌作为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中医在胃癌治疗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通过辨证论治,采用中药调节机体阴阳...
生酮饮食:让你轻松享瘦,越吃越... 你是否也深陷甜蜜陷阱,每天被奶茶、甜点的诱惑包围,却为飙升的血糖和腰间的赘肉感到焦虑?经常节食减肥,...
牛奶再次成为被关注对象!哈佛研... 要问喝什么营养又补钙,大家心中的答案大概都是牛奶吧!然而,最新研究表明,喝牛奶或使肝癌风险增加45%...
原创 睡... 近几天湖北气象台连续发布高温预警,多地气温突破37℃!很多朋友忙了一天瘫在床上,明明累得眼皮打架,身...
掌握科学运动密码 为膝关节健康... 膝关节作为人体最大且最复杂的关节,承担着身体大部分的重量和运动功能。然而在日常生活和运动中,膝关节却...
认识齐鲁制药“欧氏家族”,告别... 说起肿瘤化疗后的不良反应,大家首先想到的可能是掉头发或免疫力下降,其实最常见的是恶心呕吐,化疗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