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身边不少朋友开始议论:“怎么又开始嗓子疼、咳嗽了?”“抗原测了是两道杠,但体温一直正常。”随着全国多地新冠阳性率上升,看似“远去”的疫情似乎又回归了。
根据中国疾控中心最新监测数据,2025年4月全国哨点医院门急诊流感样病例中,新冠阳性率从7.5%飙升至16.2%,连续三周超越流感病毒。
并且这一轮疫情的“隐匿性”更强,许多人即便感染,也可能不出现典型的高烧症状。哪些症状可能暗示已中招?又该如何做好防护呢?
一、疫情“卷土重来”?
最近大家可能都感觉到了,身边感冒咳嗽的人好像突然变多了。
中国疾控中心发布的2025年4月监测数据也证实了这个感觉,全国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哨点医院里,新冠阳性率持续上涨。
仔细一看数据,南方省份阳性率明显比北方高一大截,尤其是15岁及以上的人群,感染的特别多。
为啥南方“中招”的人更多呢?这和南方的环境、生活情况分不开。南方气候潮湿,特别适合病毒 “存活”。而且南方经济发达,出差、旅游的人多,人来人往,病毒传播的机会自然就多。
有些南方城市的哨点医院,新冠检测阳性率都超过20%了。
其实这一轮疫情,早有苗头,并不是突然冒出来的。专家解释,2025年2月的时候,全国流感没那么凶,强度降到近三年最低。
流感和新冠 “此消彼长”,流感弱了,新冠就逮着机会 “反扑”。而且上一次大规模的新冠流行还是2023年12月到2024年1月,都过去一年多了,之前感染产生的抗体,就像过期的 “防护盾”,慢慢失去作用。
现在又赶上春夏换季,早晚温差大,一冷一热容易着凉,再加上清明、五一假期大家到处旅游,人流动起来,病毒传播的风险就更高了。
和最开始疫情那会比,现在感染后的症状变化可不小。不少人都说,这次感染没发高烧,但测抗原才发现自己 “阳” 了。
专家解释,这是因为病毒在不断变异,咱们人体的免疫情况也和之前不一样了。
最让人担心的是,有些重症患者一开始症状很轻,根本不当回事,结果病情突然加重。
家里有老人,或者有糖尿病、高血压、慢阻肺这些基础病的,一旦出现症状,千万别拖着,赶紧去医院。有时候病情发展太快,早一点治疗就能少遭罪,也能降低危险。
二、这5个症状恐已中招
身边不少人都在吐槽“中招”的各种难受,尤其是这一轮感染,几个典型症状简直让人苦不堪言。
1、嗓子疼
不少人都说,嗓子疼起来就像有人拿着砂纸,一遍又一遍地打磨你的喉咙内壁,每咽一下口水,都像吞了片薄薄的刀片,火辣辣的疼。
平时再普通不过的喝水动作,这时候都成了“酷刑”,水杯举到嘴边都得犹豫半天。
更折磨人的是,这种疼痛感可能会持续3-5天,严重的时候连说话声音都变得嘶哑,脖子两侧的淋巴结也跟着肿大起来,摸上去硬硬的、胀胀的。
2、持续性干咳
咳嗽和平时感冒的咳嗽还不太一样,本轮感染很多人是那种 “刺激性干咳”,喉咙里痒痒的,总想咳可又咳不出什么痰,顶多带出一点点白痰。
到了晚上躺在床上准备休息,咳嗽反而更厉害了,稍微受点凉,比如吸进一口冷空气,或者姿势稍微不对,就开始“疯狂”咳嗽,一咳起来就停不下来,让人根本睡不好觉。
有些咳嗽严重的人,还会觉得胸闷气短,稍微活动一下就喘得厉害,这种情况要是持续一周以上,可得及时去医院看看。
3、嗅觉和味觉减退
前几天听邻居抱怨,说明明各种花开得正艳,可就是闻不到一点花香,做饭的时候放了平时两倍的盐,吃起来还是觉得没什么味道。
这种突然失去嗅觉和味觉的情况,是新冠感染比较有特点的症状。在这一轮感染中,不少人只出现了嗅觉异常,体温却还是正常的。
这个症状恢复起来特别慢,可能其他症状都消失了,可还是闻不到香味、尝不出味道,有的甚至要持续好几周,甚至好几个月。
4、全身乏力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感受,明明一整天都没干什么体力活,就坐在沙发上看看电视、翻翻手机,可还是觉得累得不行,整个人的力气都被抽干了一样。
站起来的时候头晕目眩,四肢沉重得像灌了铅,干啥活做起来都费劲,得歇好几次才能完成。这种乏力感,其实是因为病毒在身体里攻击了免疫系统,让身体的能量被大量消耗。
5、肌肉酸痛
这个症状是很容易被人忽视的,不少人一开始都以为是自己运动过度了,或者是不小心着了凉感冒了。
可实际上感染新冠后,全身的肌肉,尤其是四肢、腰背这些部位,就像被人狠狠暴打过一样,一碰就疼,不碰的时候也隐隐作痛,有时候连关节也跟着又酸又胀。
要是这种肌肉酸痛还伴随着前面说的咽痛、乏力,别再当成普通的小毛病,一定要提高警惕,及时做个检测,看看是不是感染了新冠。
了解这些症状,不是为了制造恐慌,而是让大家心里有数。要是发现自己有类似症状,也别慌,及时做好防护,该就医就医。当然,日常的防护也要做好。
三、这些防护要做好
新冠疫情的反复提醒我们,病毒从未真正离去,只是以更隐蔽的方式存在。不盲目恐慌,也不掉以轻心。所以,以下5点要谨记。
1、戴口罩
现在去商场逛街、挤地铁通勤,或者去医院看病,周围人挨人,这时候口罩的防护作用很重要。最好选医用外科口罩,防护力够,透气也不错。要是去医院发热门诊这种高危地方,N95口罩更保险。
戴的时候一定把鼻子、嘴巴、下巴全包住,金属条按紧鼻梁,不然漏风就等于白戴。而且口罩别一戴一整天,连续戴4个小时,或者被口水弄湿、沾了脏东西,就得赶紧换,不然防护效果大打折扣。
2、洗手
每天摸门把手、按电梯按钮、拿快递,不知道沾了多少细菌病毒。
所以一定要记住 “六步洗手法”:先像搓泡泡一样搓掌心,再用手心搓手背,然后十指交叉搓指缝,弯曲手指转着圈搓关节,握住大拇指转一转,最后把指尖在掌心里揉一揉。
整个过程慢慢搓,差不多20秒就够了。特别是饭前便后、摸完公共物品、咳嗽打喷嚏后,一定要及时洗手,别嫌麻烦。
3、少聚集
最近这段时间,天气就像坐过山车,前一天还热得穿短袖,第二天突然降温又得翻出外套。
加上五一、端午这些假期,大家都想着出门旅游放松,车站、景区到处都是人挤人,病毒传播的机会特别多。
所以能不扎堆的聚会就推掉,周末想和朋友聚一聚,尽量选露天餐厅或者通风好的地方。
4、勤通风
家里的空气也得重视,好多人喜欢关着窗户吹空调,觉得凉快又省事,可这恰恰给病毒创造了机会。
每天早晚开窗半小时,让新鲜空气换换屋子的浊气,就算开空调,也要定期拆滤网清洗,不然积了灰尘的空调吹出来的风,闻着都一股怪味。
要是去网吧、KTV这种密闭空间,待一会儿就得出去透透气。
5、增强免疫力
最后说说提升免疫力,免疫力不给力,病毒很容易趁虚而入。
平时得多吃点鸡蛋、牛奶、橙子这类富含营养的食物,每天睡够7、8个小时,哪怕工作再忙,抽半小时下楼散散步、拉伸拉伸,身体状态好了,才能更好地抵御病毒。
以上这些防护措施看着琐碎,但都是守护健康的关键。
结语
新冠的反复不是偶然,而是病毒变异、人群免疫下降、季节因素等多重作用的结果。无需恐慌,但要保持警惕。
症状可能不典型,但防护不能松懈,我们需做好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免责声明]文章的时间、过程、图片均来自于网络,文章旨在传播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请观众勿对号入座,并上升到人身攻击等方面。理性看待本事件,切勿留下主观臆断的恶意评论,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本文如若真实性存在争议、事件版权或图片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作者,我们将予以删除。
参考资料:
新冠阳性率飙升?高峰又来了?怎么防治?
2025-05-20 环球网
新冠感染再抬头,专家提醒:当前正在波峰
2025-05-16 光明网
中疾控最新提醒!多地新冠阳性率明显上升,防护牢记做好这5点
2025-05-16 文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