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9月的一天,一个年约二十出头的小伙子站在铁道部门的门口,准备进入。门前的保安看见这个穿着朴素的年轻人,打量了一番,心里暗自怀疑:这小伙子衣衫褴褛,怎么看都不像是来探亲的,倒像是有什么别的目的。于是,保安便出声拦住了他,语气也有些不耐烦地问道:“你从哪里来的?找谁?”
小伙子被突如其来的询问弄得有些愣住了,下意识地低下了头,声音也变得有些羞涩:“我找我爸。” 保安见状,忍不住嗤笑了一声,带着一丝不屑的语气问:“你爸是谁?他在这里面吗?”
小伙子鼓起勇气答道:“我爸叫滕代远。” 一提到滕代远这三个字,保安的眼神顿时一凛——这可是铁道部的部长,级别极高的领导,每次见到滕部长,他都要敬礼呢。保安开始有些犹豫,但仍然怀疑,这小伙子看起来一点不像滕部长的儿子。于是,他仔细地打量了一番,但终究不能轻视,决定向内部汇报。通过几番联系,最终,滕代远的警卫员小刘开车接了小伙子到滕代远的家。
那时,滕代远正忙于工作,不在家里。虽然儿子多年来未曾相见,滕代远的心情依然显得相当谨慎。他知道,自己老家麻阳地处湘西,四周山高路远,且当地有许多土匪与反动派的存在,交通也十分不便。而且,新中国刚刚建立,社会环境复杂,父子俩已有二十多年未曾见面,滕代远心里不敢轻易冒险认亲。他一贯谨慎,决定先进行一场“认子考试”。
所谓的“认子考试”,便是滕代远让他的秘书在值班室接见了小伙子,提出了一连串的问题。所有这些问题都是滕代远精心设计的:比如,他问小伙子具体的出生日期,家族中亲人的姓名,老家大门的朝向,门口有几个石岩擂钵,石阶的数量等等。小伙子对答如流,毫不犹豫,证明他确实是滕代远的亲生儿子——滕久翔。
确认身份无误后,滕代远终于答应在风景如画的北京颐和园与儿子见面。那么,滕代远为何有个已经失联二十多年的儿子呢?
滕代远原是湖南麻阳人,苗族。早在他17岁那年,他就被家里安排与一名农村妇女结婚,而这名妇女比他年长四岁,是母亲的娘家侄女。虽然两人并无深厚感情,但滕代远仍旧成婚。次年,滕代远考取了湖南省立第二师范学校,开始外出求学,投身革命事业,久未回家。在这段婚姻中,他与妻子并未有过深厚的感情,但他们生下了一个儿子——滕久翔。滕代远投身革命后,再度组建了家庭,而这一切也正是时代变动所带来的结果。
当滕代远终于与久别的儿子相见时,他心中无比激动。虽然公务繁忙,滕代远还是抽时间陪着滕久翔游览了北京的北海公园、故宫、颐和园等名胜,父子俩也享受了短暂的温馨时光。某日,滕久翔忽然开口,提出了一个请求:“爸,您是铁道部的部长,能不能帮我在北京找个工作?这样我们也能常常见面。”
滕代远沉默了一会儿,语重心长地说道:“从父子情分上讲,我本应该帮你安排个工作,但我身为共产党的干部,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绝不允许利用职权谋取私利。再者,你在老家有祖母,也有自己的家人,你不可以抛下这些责任,应该回去承担起照顾家乡人民的责任。”
滕久翔虽然心里有些不满,但他深知父亲的话有理,最终接受了父亲的建议,决定回到老家。临行前,滕代远再次叮嘱他:“回去后,千万不要拿着我的名号去向政府索求什么福利,也不要提出不合理的要求,务必老老实实工作,始终与群众保持联系。”
滕久翔感激地点点头,滕代远随后送给他一个大布包。滕久翔以为里面是些什么贵重物品,打开一看,才发现那里面仅是几件旧衣服,还有一条皮带,竟是滕代远在井冈山时使用过的。
回到老家后,滕久翔的祖母看着孙子空空如也的手袋,立刻关心地问:“家里这么困难,你父亲怎么一点钱也没给?” 滕久翔无奈地回答道:“我下了火车,身上只剩下一块五角钱了,若再远一点,我恐怕就连吃饭的钱都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