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空心病侵袭青少年” 冲上热搜,被越来越多人关注。惊人数据显示,近半数北大新生有空心病倾向,超三成厌恶学习,四成觉得人生无意义。像那位全市模考前 50 名的高三学生,突然拒绝上学,最终确诊空心病,此类案例绝非孤例,青少年心理健康危机已不容忽视。
“空心病” 的出现,是社会、家庭与个人多重因素交织的结果。社会竞争激烈,青少年被卷入 “内卷” 漩涡,过度追求成绩与外界认可,精神世界却日益荒芜;家庭中情感沟通的缺位,让孩子面对压力时孤立无援;青少年在成长关键期,若缺乏自我认知引导,极易迷失方向。
心理问题带来的负面影响广泛且深远。对个人,它严重损害生活质量,阻碍自我实现;对企业,员工早期积累的心理问题会降低工作效率,影响团队协作;对社会,心理健康问题频发会削弱劳动力素质,甚至引发社会矛盾。关注心理健康,关乎个体幸福与社会稳定。
普通人可以从日常行动起来,多留意青少年情绪变化,给予倾听与理解,同时主动学习心理知识,提升自我调适能力,为身边人提供帮助。在此背景下,社会心理服务师职业迅速崛起。他们经过专业培训,活跃于社区、学校、企业,开展心理支持、辅导与危机干预工作,比如在学校帮学生缓解学业压力,在企业为员工疏解职场焦虑。
当前,社会对社会心理服务师需求呈爆发式增长,但人才缺口极大。各年龄段、各地区心理问题普遍存在,无论是青少年 “空心病”,还是成年人压力、老年人孤独,都急需专业人员介入。
作为新兴职业,社会心理服务师前景一片向好。随着人们对心理健康重视程度提升,加之国家政策大力扶持,从业者既可以进入专业机构,也能自主创业。若想成为社会心理服务师,需通过社会心理服务人才岗位能力评价统一考试。该考试由北京大学医学继续教育学院和国聘心理人才评价中心联合组织,合格者可纳入国聘心理基础人才库,享受职业发展支持等服务,为职业生涯保驾护航。
青少年 “空心病” 为我们敲响警钟,重视心理健康迫在眉睫。无论是普通人学习心理知识,还是投身社会心理服务师职业,都能为守护大众心理健康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