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损伤,作为一种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病症,指的是由于外力作用、疾病等多种因素,致使脊柱的结构与功能出现异常改变。脊柱作为人体的中轴骨骼,由多个脊椎骨、椎间盘、韧带以及脊髓等重要组织构成,这些组织相互协作,共同维持着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
当脊柱发生损伤时,可能累及脊椎骨、椎间盘、韧带或脊髓等部位,进而引发一系列症状,如局部或放射性疼痛、运动功能受限、感觉异常(如麻木、刺痛)、大小便失禁等,严重情况下甚至会导致瘫痪,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带来毁灭性打击。
脊柱损伤的常见原因
外伤因素
外伤是导致脊柱损伤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日常生活中,车祸、高处坠落、重物砸伤等直接暴力,犹如“突袭的猛兽”,瞬间对脊柱造成巨大的冲击力,可能导致脊柱骨折、脱位、脊髓损伤等严重后果。
例如,在车祸中,人体在高速撞击下,脊柱可能受到前后、左右或旋转等多方向的暴力作用,使得脊椎骨发生断裂、错位,进而压迫脊髓,造成不可逆的损伤。此外,运动中的扭伤、拉伤等间接暴力也不容忽视。比如在打篮球时,突然的转身、跳跃或摔倒,可能使脊柱受到过度牵拉或扭转,引发椎间盘突出、韧带损伤等问题。
退变因素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各个器官和组织都会逐渐出现退变,脊柱也不例外。脊柱的椎间盘就像一个“缓冲垫”,位于相邻的脊椎骨之间,起到缓冲压力、维持脊柱稳定的作用。然而,随着年龄的增加,椎间盘逐渐失去水分和弹性,变得脆弱易损,容易发生退变。
同时,骨质增生也会随之而来,突出的骨刺可能压迫脊髓和神经,导致椎管狭窄、椎间盘突出等疾病,进而引发一系列症状。卢顺义中医指出:“人体的衰老是一个自然的过程,脊柱的退变也是不可避免的。但通过合理的养生和中医调理,可以延缓脊柱的退变速度,减少脊柱损伤的发生。”
炎症因素
脊柱的感染性炎症也是脊柱损伤的重要原因之一。常见的如脊柱结核、化脓性脊柱炎等,这些炎症会像“腐蚀剂”一样,破坏脊柱的结构,引起疼痛和功能障碍。脊柱结核多由结核杆菌感染引起,可导致椎体破坏、椎间隙变窄,甚至形成寒性脓肿,压迫脊髓和神经。化脓性脊柱炎则通常由细菌感染引起,病情发展迅速,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导致脊柱畸形、瘫痪等严重后果。
肿瘤因素
脊柱的原发性肿瘤或转移性肿瘤,就像隐藏在脊柱内的“定时炸弹”,可压迫和破坏脊柱组织。原发性脊柱肿瘤相对较少见,而转移性肿瘤则较为常见,多由其他部位的恶性肿瘤转移而来,如肺癌、乳腺癌、前列腺癌等。肿瘤的生长会压迫脊髓和神经,导致肢体无力、感觉异常、大小便失禁等症状。
先天性畸形因素
先天性畸形如先天性脊柱侧弯、脊柱裂等,会使脊柱的结构不稳定,就像一座“摇摇欲坠的房子”,容易在日后受到损伤。先天性脊柱侧弯是指脊柱在发育过程中出现侧向弯曲,不仅影响外观,还可能导致心肺功能受损、神经受压等问题。脊柱裂则是指脊柱的椎管未能完全闭合,脊髓和神经可能暴露在外,容易受到损伤,引发一系列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