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一款名为复方枣仁胶囊的助眠药价格从20元飙升至100多元,涨幅高达600%,引发广泛关注。这款由重庆希尔安药业生产的药品,因主要原料酸枣仁价格暴涨、市场需求激增及流通环节加价等因素,成为“睡眠经济”乱象的典型缩影。
原料疯涨与资本介入:价格失控的核心动因
原料疯涨与资本介入
复方枣仁胶囊的核心成分酸枣仁,是中药材市场的“明星品种”。数据显示,酸枣仁价格从2020年的200元/公斤,一路攀升至2023年的1050元/公斤,三年涨幅达400%。尽管2024年后价格回落至400-500元/公斤,但终端成药因价格传导滞后仍维持高位。中药材专家指出,酸枣仁主产区位于黄河以北的野生丘陵地带,近年因自然灾害减产、“抢青”采收(未成熟提前采摘)及资本囤积炒作,导致供需失衡。此外,疫情后失眠人群扩大,进一步加剧原料争夺。
市场乱象:从药品短缺到替代品跟涨
药架上药品空缺
复方枣仁胶囊的销售渠道单一,仅通过药店流通,缺乏医院渠道的价格平衡机制。部分药店为追求利润,将售价抬高至148元/盒(12粒装),平均单粒价格超12元,患者直呼“吃不起”。与此同时,替代品如灵芝安神冲剂、褪黑素等价格亦水涨船高,形成“替代性涨价”链条。更严重的是,二手平台甚至出现非法销售管制类精神药品的现象,部分商家以“助眠药”名义高价倒卖三唑仑等地西泮类药物,埋下滥用成瘾隐患。
失眠群体扩大:3亿人的“睡眠焦虑”
睡眠焦虑
中国有超3亿人存在睡眠障碍,成人失眠率达38.2%,远超全球平均水平27%。庞大的需求催生了千亿级“睡眠经济”,2027年市场规模预计达6586.8亿元79。然而,患者对助眠药物的依赖与价格承受力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以复方枣仁胶囊为例,其用户梁先生表示,三年前20元一盒的药如今需花费近150元,经济压力陡增。
监管与应对:呼吁回归合理用药
面对乱象,专家建议从多维度入手:
睡眠是健康的基本需求,助眠药价格失控暴露的不仅是市场机制的失灵,更是公共健康管理的短板。唯有通过系统性治理,才能让“好睡眠”不再成为奢侈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