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感谢各位看官,支持原创,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
张大爷一直以来都有点高血脂,平时谨遵医嘱,家里的降脂药片都快堆成小山了。一天他去邻居老王家串门,发现老王桌上空空荡荡。
张大爷忍不住问:“老王,你血脂比我高,药呢?”老王笑了笑:“我呀,去看了个专家,说只要血脂不超过7,就不必过量吃药,过犹不及。现在只吃个最低剂量,精神头可好了。”
张大爷一听,心里不由得打鼓:“那我这堆药,是不是白吃了?”回家后,他找到药瓶上的说明,仔细对照自己的血脂值,发现确实没超标。
这才明白自己在药上花冤枉钱了。
为啥说血脂不超过7,就没必要过量吃药
高血脂常被称为隐形杀手,很多人一听到“高血脂”这三个字就如临大敌,恨不得立即把血脂降到安全线以下。
实际上,高血脂并不意味着必须大量服药,尤其是对于血脂水平没有超过7的情况,过度服药反而可能会带来一些不必要的副作用,还会增加心理负担。
首先,人体血脂水平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受到饮食、运动、睡眠和情绪等多方面的影响。
血脂值每天会有小幅波动,这些变化本身是正常的,对于一些轻微升高的情况,身体完全有自我调节能力,适当调整生活方式可能就足够了。
医学研究表明,血脂值未超过7的情况下,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合理控制饮食,配合适量的运动,往往就能达到稳定的效果。
如果一味依赖药物,血脂虽然降得快,但一旦停药,反弹的几率也会更高,结果还是得不偿失。
再说,降脂药本身并非多多益善,很多降脂药的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肝脏的胆固醇合成或者促进胆固醇排泄,从而降低血脂水平。
虽然它们效果显著,但长期服用对肝脏和肌肉可能产生一定的负担,有些人服用降脂药后会出现肌肉酸痛、疲劳乏力,甚至严重时会影响肝功能。
对于那些血脂轻微偏高但没有超过7的人来说,这些副作用完全可以避免。
简单来说,这些人只要稍微注意下生活方式,药可以少吃甚至不吃,既避免了副作用,又节省了医药开支。
很多人觉得既然医生给开药了,那就按大剂量吃,这其实是对降脂治疗的误解。现代医学并不提倡一刀切的治疗,而是更加注重个性化方案。
医生开药时会考虑多种因素,比如患者的年龄、基础疾病、血脂水平、生活习惯等。
如果血脂没有超标,仅仅因为体检数值稍高就立刻大量服药,不但增加身体负担,还可能掩盖一些潜在的问题。
毕竟药物只是辅助,生活方式的改善才是长久之计。调整饮食结构,减少油腻食物,多吃富含纤维的食物,多运动,这些才是真正的降脂秘诀。
当然,血脂管理还是要听从医生的建议,并根据个人情况决定是否用药,对于血脂超过7或者有高血压、糖尿病等风险因素的人群,药物干预可能是必要的。
不同于轻微血脂偏高的情况,这类人群更需要遵医嘱规范用药,但对于血脂没有超标的人群来说,过量服药反而可能得不偿失。
控制好血脂,做好这3件事的重要性不亚于吃药
很多人听说自己血脂高,就开始担心,不是马上去配药就是整天戒口不敢吃肉。其实,血脂高并不总是需要吃药,尤其是血脂轻度偏高的人,更应该把目光放在健康的生活习惯上。
医学研究已经表明,通过合理的饮食、规律的运动、以及心理管理,可以显著降低血脂水平,而且效果一点不亚于吃药。
了解这三件事,可能会让你对控制血脂有全新的认识。
1、调整饮食结构
饮食是影响血脂水平的直接因素,吃得对,血脂自然降下来。
现代人生活中高油、高盐、高糖的饮食习惯让血脂管理变得更为复杂。
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摄入过多,容易造成血脂异常,甚至会导致血管壁脂肪堆积,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调整饮食结构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控制脂肪的摄入,特别是饱和脂肪,减少油炸、腌制等高油高盐的食物,尽量避免含有反式脂肪的食品。
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也很关键,纤维可以帮助吸附肠道内多余的胆固醇,加速其排出体外。
新鲜蔬菜、水果、全谷物都富含膳食纤维,有助于改善血脂水平。
此外适量补充优质蛋白质,像鱼、豆类等食物,富含不饱和脂肪酸,不仅不会升高血脂,反而能够帮助调节血脂平衡。
通过合理的饮食搭配,不仅能让血脂更稳定,还能保持健康的体重。
2、保持规律运动
不运动的人群血脂水平更容易偏高,规律运动对血脂的调节作用已经得到充分验证。
运动可以促进体内脂肪的分解,消耗掉过多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还能改善血液循环,增强心血管系统的健康。
运动的好处不仅仅体现在身体上,它还能帮助减轻心理压力,调节情绪,从而间接地改善血脂。
每天的运动时间不需要过长,但一定要保持规律性,哪怕每天只运动二十分钟,坚持下来都会看到效果。
选择自己喜欢的运动方式,能让人更有动力坚持,跳舞、游泳、快走、跑步都是不错的选择,保持适度的运动量有助于让血脂自然下降。
除了有氧运动,力量训练同样重要。
力量训练能增加肌肉量,肌肉代谢会帮助消耗更多脂肪,有利于控制体重,稳定的体重也会让血脂水平更加平衡,从而起到长期的预防作用。
3、管理好心理压力
压力会刺激体内皮质醇分泌增多,而皮质醇是一种升高血糖、血脂的激素。当人长期处于焦虑、紧张的状态下,血脂水平往往会不知不觉上升。
尤其是生活节奏快的人群,长期积累的情绪压力会导致心率加快,血管收缩,从而引起一系列心脑血管问题。
学会管理压力,保持心态平和,对控制血脂有很大帮助,通过一些简单的放松练习,比如深呼吸、冥想、瑜伽等方法,可以让情绪更稳定。
当你心情愉快时,体内血脂水平更容易保持在合理范围内。
此外规律的作息、充足的睡眠同样是控制情绪、保持良好心态的重要部分。每天保证7-8小时的睡眠,有助于调节体内激素,平衡血脂水平。
除了高血脂,这两种病也是日常预防为主
高血脂不是唯一需要日常预防的健康隐患,现代生活中,高血压和糖尿病也成了困扰不少人的常见病。
这两种病的发病和生活方式有很大关系,虽然药物能控制症状,但要从根本上降低风险,还是要靠生活上的预防。
1、高血压
高血压被称为沉默的杀手,因为它早期很少有明显症状,往往等到出现头晕、心慌等不适时,血压已经超标一段时间了。
高血压的产生和年龄、家族遗传、生活方式都有关系,特别是饮食过于重口味、久坐不动、情绪压力大的生活方式,很容易让血压悄悄升高。
高血压不可忽视,因为长期高血压会导致心脏、血管、肾脏等多个器官受损,严重时可能诱发心脑血管疾病。
控制盐分摄入是防治高血压的关键,饮食上尽量少吃高盐食物,避免重口味,多摄入富含钾、钙、镁的食物,因为这些矿物质能够帮助调节血压平衡,降低血管的收缩和压力。
保持健康的体重也很重要,超重和肥胖人群患高血压的风险更高。适当减重不仅能降低血压,还可以减轻心脏负担,有助于减少并发症风险。
运动在血压管理中不可或缺,特别是有氧运动,比如快步走、游泳等,可以有效降低血管阻力,让血压更平稳。
心理压力的调节也很重要,长期处于焦虑或紧张状态的人血压往往更高,通过冥想、深呼吸等方法放松心情,对高血压患者的心血管健康大有裨益。
2、糖尿病
糖尿病和现代人的生活方式息息相关,高糖高脂的饮食结构,加上久坐少动的生活习惯,让糖尿病成为了流行病。
糖尿病不仅是血糖高的问题,它对心脑血管、肾脏、神经系统都有很大影响。虽然药物可以控制血糖,但糖尿病的管理离不开生活方式的改善。
首先,控制饮食中的糖分摄入是预防糖尿病的核心,高糖食物、含糖饮料会导致血糖迅速升高,长期下去,胰岛素的调节功能容易失控。
对于有糖尿病风险的人来说,合理的饮食分配和适当的碳水化合物摄入可以有效防止血糖波动。
选择富含纤维的食物,比如全谷物、蔬菜,不仅能够延缓血糖上升的速度,还可以提供饱腹感,避免暴饮暴食。
规律运动也是糖尿病管理的重要一环,运动可以消耗体内多余的血糖,帮助肌肉吸收更多葡萄糖,降低胰岛素抵抗。
体重控制对于糖尿病患者尤为关键,特别是腹部脂肪过多的人,体内脂肪细胞会影响胰岛素的敏感度,从而加重糖尿病症状。
通过运动控制体重,不仅能让血糖更平稳,还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结语
饮食调整、适度运动、心态管理,这三件事也许不会马上带来立竿见影的“降脂、降压、降糖”奇效,却会悄悄地为我们铺好健康的路。
日复一日的小改变,最终汇成生命的大改观。
记住,健康不是一场短跑,而是一场马拉松;不是临时抱佛脚,而是点滴坚持。
当我们从容地去迎接每一个清晨、珍惜每一口食物、愉悦每一个心情的时候,疾病自然会离我们更远。让生活变得健康,是给自己最深情的一份投资。
参考资料:[1]陈宣晔;张津铖,鞠建庆,徐浩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杂志.2024–11–22
[2]颜靖文.人人健康.2024–08–25.特色期刊
上一篇:北师大教授六年素食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