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高血压已不再是中老年人的“专利”,越来越多的青年人成为高血压病患的“后备军”。《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显示,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27.5%,患病人数估计为2.45亿。其中18~44岁、45~59岁和60岁及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分别为13.3%、37.8%和59.2%,中青年患高血压数量不容小觑,但由于很多年轻人对高血压不重视或缺乏相关知识,使得高血压的知晓率仅为51.6%。高血压年轻化趋势愈加明显,而不少人对高血压却缺乏常识化的了解。
一、什么是高血压?
高血压是以血压升高为主要特点的全身性疾病,是导致冠心病、脑卒中等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非同日3次测量诊室血压,收缩压(SBP)≥140mmHg和(或)舒张压(DBP)≥90mmHg。患者既往有高血压史,目前正在使用降压药物,血压虽然低于140/90mmHg,仍应诊断为高血压。
二、中青年高血压患者的特点?
中青年高血压患者常常缺乏典型的临床症状,比如头晕、头痛、颈项发紧等,大多数患者无自觉症状,偶然发现血压高于正常,血压多仅轻度升高,在140~159/90~99mmHg左右,舒张压升高常见。中青年高血压患者合并代谢综合征的比例明显升高,包括糖尿病、血脂代谢紊乱、肥胖、高尿酸血症等。中青年高血压患者依从性差,血压控制率偏低。
三、中青年高血压病因(危险因素)
主要分为遗传(40%)和环境因素(60%)。父母高血压,子女发病率自然高。环境因素包括不合理膳食,如高钠、低钾、高油高脂肪膳食;超重和肥胖;缺乏运动;吸烟、酗酒;精神紧张、压力大;不规律作息,如熬夜。一系列环境因素增加的患高血压的风险。
四、高血压的危害
绝大多数高血压患者并没有明显临床症状,因此高血压又被称为“无声的杀手”。然而长期高血压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尤其损害心、脑、肾、眼等重要脏器功能,如高血压性心脏病、冠心病、脑梗死或脑出血、高血压肾病、高血压视网膜病变等并发症,有发病率、致残率、致死率高的特点,危害不容忽视。
五、高血压的治疗
首先患者需要配合医生设定个体化的降压目标。对于没有并发症的中青年高血压患者,降压目标在140/90mmHg以内,若患者能够耐受,可进一步将血压降至130/80mmHg以内。
降压治疗的原则:早期干预,生活方式改变,药物治疗。除了常规的限盐(<6g/d)、控制体重(BMI<24kg/m2)、戒烟、限酒(男性<25g/d,女性<15g/d),中青年患者相较于老年患者,更能耐受运动,所以有氧运动更加推荐。常见的有氧运动包括步行、慢跑、骑自行车、游泳等,建议每天运动30分钟以上,每周5~7次。
此外中青年患者社会压力大,常常合并一些社会心理问题,如焦虑、抑郁、失眠等,必要时可以寻求心理科的帮助。药物治疗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六、如何预防?
高血压病患者日常要记住口诀“5510半半”:
(1)5-限制钠盐<5~6g/天;
(2)5-肥胖患者减重5kg以上;
(3)1-限酒,每天白酒不超1两;
(4)0-戒烟;
(5)半-均衡饮食,每天食用蔬菜半斤以上;
(6)半-每天适当运动半小时以上。
当年轻人患上老年病“高血压”,需要和心血管内科医师之间紧密配合,通过合理的策略和方案,共同对抗“高血压”这个敌人,一起保护患者的心、脑、肾等重要器官免于伤害。
福建省福州肺科医院 洪翠芬 李秀兰/文
责任编辑:李雅琴 李硕然
医学审核:姜峰
出品人:杨中兴 胡丽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