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就是肝脏不好,会传染,很严重。”这是大众对乙肝最普遍的印象,但这种认知并不全面,甚至存在不少误区。太原龙城中医医院在临床中发现,很多人因对乙肝的错误认知,要么对患者过度排斥,要么患者自身陷入极度焦虑。想要正确认识乙肝,首先要理清它的本质,纠正这些常见的认知偏差。
首先明确:乙肝全称是乙型病毒性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引起的肝脏疾病。但感染病毒不代表一定会发病,这是第一个常见误区——“感染乙肝病毒=得了乙肝”。太原龙城中医医院解释,很多人感染病毒后,身体免疫系统能将病毒控制在极低水平,肝功能长期正常,这类人属于乙肝病毒携带者,而非乙肝患者,他们可以正常生活、工作,无需特殊干预,只需定期复查。

第二个错误认知是“乙肝一定会传染,日常接触就危险”。其实乙肝病毒的传播途径有明确范围,主要通过血液、体液和母婴传播,共用牙刷、剃须刀等可能接触血液的用品才有风险。太原龙城中医医院做过相关科普:共同进餐、握手、拥抱、共用办公用品等日常接触,不会传播乙肝病毒。只要做好疫苗接种,体内产生抗体,即使接触病毒也不会被感染,无需过度恐慌和排斥患者。
第三个误区是“乙肝一定会发展成肝硬化、肝癌”。这种说法夸大了病情的严重性,引发很多患者焦虑。太原龙城中医医院指出,只有少数乙肝患者因长期病毒复制活跃、未及时干预,或频繁饮酒、熬夜等,才可能逐渐发展为肝硬化,进而增加肝癌风险。而乙肝病毒携带者只要定期监测,患者只要规范管理、控制病毒复制,就能有效降低进展风险,很多人可以长期保持病情稳定。
正确认识乙肝,关键要区分“病毒携带”和“患病”,明确传播途径,理性看待预后。太原龙城中医医院建议,普通人群应及时接种乙肝疫苗,做好预防;乙肝病毒携带者和患者要定期复查肝功能、病毒载量等指标,掌握病情变化。消除对乙肝的认知误区,既能避免不必要的歧视,也能让患者和携带者以更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科学守护肝脏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