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去世的人越来越多!建议:2不喝、3不吃、1坚持,别马虎了
创始人
2025-10-26 05:14:11
0

高血压这几年真是越来越常见了,不管是城市还是农村,大家身边几乎都有亲戚朋友在吃降压药。以前总觉得高血压没啥大不了,顶多是“血压高点”,可如今现实摆在眼前,因为高血压去世的人越来越多,而且年纪也在变小。

很多人还没意识到,这个看似“慢”的病,其实是许多人猝死、脑梗心梗背后的罪魁祸首。医生们反复提醒,控制不好血压,早晚出问题。其实,高血压要稳定,并不是靠药物就行的,生活方式才是关键。尤其是“2不喝、3不吃、1坚持”这六个字,真得放在心上。

首先说“2不喝”。第一个就是不喝酒。这个真的是很多人控制不住的。有人觉得每天来点小酒,能活血、能助眠,甚至说对心脏好。殊不知,酒精会直接刺激血管扩张,喝完后血压先降一会儿,紧接着反弹更高。

这个过程反复多了,血管的弹性就没了。再加上酒精代谢过程中会产生活性物质,对血管内壁是种损伤。根据中国疾控中心2024年的一项数据,中国成年人中,有饮酒习惯的高血压患者,其脑卒中风险比不喝酒的人高出42%

这可不是小数。还有很多人以为只要是红酒、黄酒就没事,其实不管度数高低,只要含酒精,都会让血压波动。而血压波动,恰恰是最容易引发脑出血的。

第二个不喝的是浓茶。很多上了年纪的人都有喝茶的习惯,尤其是喜欢喝浓茶的老年男性。茶本身没问题,但茶叶中的咖啡碱会让心跳加快、血压升高

特别是那些血压原本就不稳的人,喝完茶后可能一两个小时血压就往上飙。医生在门诊也常看到这种情况——患者吃了药,血压本来挺稳的,结果下午一杯浓茶下肚,晚上头就晕。

要知道,长期喝浓茶,会让降压药的药效减弱,这一点不少人都忽略了。其实淡茶可以喝,绿茶、花茶都没问题,关键是别太浓,别空腹喝

再说“3不吃”。第一个要强调的就是不吃太咸的食物。这几乎是老生常谈了,可偏偏是最难做到的。盐摄入太多,会让血液中的钠浓度升高,身体为了平衡就会保留更多的水分,血容量增加,血压自然上去了。

世界卫生组织的推荐是每天盐不超过5克,但根据一项调查,中国人平均每天吃了将近10克,几乎是标准的两倍。而盐不是只有在炒菜里,酱油咸菜、腊肉、方便面榨菜这些都是“隐形盐库”。所以说,真想稳血压,得从少盐开始,哪怕每顿少一点,长期下来血压就能往下降。

第二个不吃的是动物内脏和高胆固醇食物。这类食物脂肪多、胆固醇高,吃多了容易造成血脂异常高血脂和高血压是“难兄难弟”,一旦叠加,心血管问题就更难收拾。

研究显示,血脂超标的人,动脉硬化风险比正常人高出三倍,而动脉硬化反过来又会让血压更高。这种恶性循环一旦形成,再想降压就更难了。

猪肝鸭肝、脑花、肥肠这些,真要少碰。不是不能吃,而是不能常吃。特别是中老年人,最好一周不超过一次。

第三个不吃的,其实很多人想不到,那就是加工类零食和高糖食品。现代生活节奏快,很多人喜欢吃点饼干、蛋糕、饮料来补充能量,但这些食物里含有大量的糖和反式脂肪

长期吃不仅让体重增加,更容易让胰岛素抵抗,而胰岛素抵抗会导致血管收缩功能受损,间接推高血压。美国心脏协会的一份报告指出,每天摄入含糖饮料超过一瓶的人,高血压发病率比控制在每周一瓶以内的人高出29%。所以啊,哪怕嘴馋,也要学会控制,高糖食品少吃点,对血管是真好

然后就是“1坚持”。其实,这一个字,说起来容易,做起来最难。坚持什么?最重要的就是坚持运动。很多人一听运动就摇头,说自己年纪大了、腿脚不好、没时间。

可医生说得很明白,不运动才是真正的危险。只要身体条件允许,哪怕每天走30分钟,都比坐着不动强。有研究表明,每天快走30分钟,坚持三个月,收缩压平均能下降5到10毫米汞柱,这可比换药都有效。

有的人觉得冬天冷,就懒得出门,其实在家里也能动一动。简单的拉伸、深蹲、原地走动,哪怕每天十几分钟,对血管都有帮助。关键是要坚持,而不是一时兴起。血管是养出来的,不是吃药吃出来的。

当然,坚持还不止运动,还有定期监测血压。很多人吃药靠感觉,不量血压,只看头晕不晕。殊不知,有的高血压患者一点症状都没有,血压却高得吓人。

医生建议,每天固定时间测两次血压,早上起床后一次,晚上睡前一次,有规律地记录下来,这样才能知道药有没有起作用、血压是否稳定。

现在电子血压计也便宜,操作简单,完全可以在家自己监测。别等出事了才想起来检查,那就晚了。

还有一点容易被忽视的,就是睡眠。睡不好,血压更容易高。研究发现,睡眠少于6小时的人,高血压发生率明显上升。尤其是那些长期熬夜的人,早上起床后血压飙升,是诱发脑出血的高危时段。所以规律作息真的很关键,不管多忙,都要保证充足睡眠。别拿身体去换时间,后悔没用。

除此之外,情绪稳定也很重要。有的人血压一测高,心里就慌,越慌血压越高。其实很多时候,情绪波动对血压的影响,比饮食还大

焦虑、愤怒、紧张,都会让交感神经兴奋从而引起血压升高。所以高血压患者不仅要管好嘴,也要管好心。遇到事尽量放宽心,别什么都往心里搁。学会放松,血压自然就稳。

总而言之,高血压不是一下子要命的病,但它的可怕在于“慢刀子割肉”。很多人就是因为觉得没事,不疼不痒,就不在意,结果突然倒下。

别以为年轻就没事,现在30多岁得高血压的人越来越多。生活方式真的是决定血压的根本。少喝两样,少吃三样,坚持一个习惯,说难也不难,只要真心在意,总能做到。

最后要说一句,血压这个东西,不是别人帮得了的,药再好也抵不过糟糕的生活习惯。吃药重要,但生活才是根基。控制高血压,靠的是自律,靠的是一点一滴的积累。

高血压不是命中注定,它是可控的,只要行动早点开始,危险就能远一点。希望看完这些,心里能敲响警钟,不再马虎,不再拖延。毕竟,生命只有一次,稳住血压,就是在稳住命。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若身体不适,请及时咨询专业医生

关于高血压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

参考资料

[1]武龙君.心脏彩超在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病情评估中的临床价值,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24-09-26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躺床上也能做的4种降糖运动,分... 如果哪一天你特别不想出去运动了,就想在床上躺着,可以做哪些运动呢? 今天给大家推荐4种运动方式,不仅...
武汉缺牙人在看:牙齿拔了可以不... 武汉缺牙人在看:牙齿拔了可以不种吗,当牙齿因各种原因被拔除后,很多人会纠结是否要进行种植。实际上,牙...
为何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手术... 不少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病情加重,多因没在意难治阶段症状,错过最佳治疗窗口。若早发现这些症状,手术干...
原创 这... 在1936年10月,红军的三大主力成功会师于甘肃的将台堡,这一胜利让蒋介石在南京感到极度不安,于是他...
原创 中... 北京时间10月23日,WTA250级别的广网女单迎来第二轮较量,中国选手王曦雨对阵意大利的科恰雷托。...
原创 最... 你知道吗?人的一生约有1/3的时间需要在睡眠中度过。 人体神经系统、消化系统以及内分泌系统等只有在睡...
别再强凹 “硬汉” 人设了,男... 明天(10月28日)是第26个 “中国男性健康日” 怎么样,你是不是第一次听说? 事实上,男性对自己...
肝病是“拖”出来的!晨起有这四... 中医看病最讲究未病先防,以小见大,从生活中的细微表现,便能洞察体内潜藏的健康隐患。 肝脏作为人体重...
同时患近视、老花、白内障怎么办... “以前看远模糊不清,看近又得拿远,眼前还总像蒙着一层薄雾,现在,远处公交牌、手机上的小字,都能看得清...
花菜被关注!医生:甲状腺结节老... 王阿姨今年67岁,体检时发现甲状腺有个小结节,顿时忧心忡忡。她挂了三甲医院的内分泌科专家号,已经做好...
近视手术后长时间看手机有影响吗... 要说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件物品是什么,手机可能是大多数人的选择,它占据了每天睡觉以外的绝大部分时间...
如果在家突发脑梗,黄金6分钟自... 脑梗死,作为一种突发性极强的疾病,常常在没有任何预警的情况下发生,尤其对于中老年人群体,脑梗的发生往...
原创 王... 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草根逆袭成王的例子,比如秦始皇依靠家族背景统一了中国,刘邦虽出身低微,却建立了汉...
心脑血管科│史常梅医生│冠心病... “医生,我最近总觉得胸口发闷,是不是心脏出问题了?”“我一爬楼梯就胸痛,歇会儿又好了,这到底是怎么回...
新书推荐 | 《冠状动脉外科技... 如果把心脏外科手术比作现代外科手术体系中的一顶皇冠,那么冠状动脉外科就是皇冠上的明珠。 冠脉外科技术...
原创 说... 近日,金州勇士队核心球员德雷蒙德·格林在接受《The Athletic》的安东尼斯·莱特采访时,谈到...
糖尿病饮食不用愁,“手掌法则”... 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科学控制饮食是管理病情的关键一环。赣州市中医院针灸康复三科带来简单实用的“手掌法...
原创 美... “我都得了癌症了,还戒烟有什么用?”很多患者被要求戒烟时,心里或许都有这样的念头。 然而,美国最新研...
原创 霜... 霜降已至,前些天湖北多地降下一场雪,近日风吹在脸上凉凉的,清晨窗边常可见淡淡白霜。传统观念有言,“霜...
原创 医... “医生,我体检报告显示HPV阳性,是不是得了癌症?”在妇科门诊,这样的提问几乎每天都会发生。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