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股骨头坏死患者总在找“快速康复”的捷径,试过各种方法却不见起色。其实,病情改善的核心不在“多”而在“准”,只要坚持做好两件事,就能为髋关节修复打牢基础,尤其是最后一件!
第一件事,是科学控重减负,给股骨头“休养生息”的空间。很多人误以为“多走动能锻炼关节”,反而让坏死的股骨头承受过量压力。要知道,股骨头是支撑身体的“核心受力点”,一旦缺血坏死,承重能力会大幅下降,过度负重只会加速软骨磨损、诱发塌陷,让病情雪上加霜。
正确的“减负”不是不动,而是分阶段调整:早期患者可借助手杖或助行器行走,保持身体直立不弯腰,每天累计行走不超过30分钟,分2-3次完成;中晚期以卧床休息为主,可在床边缓慢屈伸膝盖,但不可以爬楼梯、提重物。同时选柔软的防滑鞋,减少行走时对股骨头的冲击。坚持这样做,能为股骨头创造温和的修复环境,避免病情恶化!
第二件事,也是更重要的一件——坚持进行康复训练,激活髋关节“肌肉保护层”。很多患者只盯着“养骨头”,却忽略了肌肉的作用。髋关节周围的股四头肌、臀大肌,就像保护股骨头的“缓冲垫”,肌肉越强壮,对股骨头的支撑力越强,还能延缓病情进展。
不过要注意,康复训练得长期坚持,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强度也要循序渐进,一旦练的时候髋部疼,就需要停下,调整幅度或咨询医生。很多患者坚持1-3个月后,会感觉到髋部发力有些轻松,疼痛也减轻了。
骨头坏死恢复是场“持久战”,没什么捷径。但把“科学减负”和“康复训练”坚持好,就可以推着病情往好的方向走。千万别乱用方法,免得耽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