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很瘦了,怎么胆固醇还超标
创始人
2025-10-19 18:17:09
0

你的体检报告胆固醇项,是否已出现上升箭头?明明年纪不大,甚至可能体重略低,饮食清淡,血压、血糖、甘油三酯都正常,为什么胆固醇却远超临界值?

很多人觉得胆固醇不好,其实它本身无罪,甚至是人体不可或缺的物质,也是血脂的重要组成部分。胆固醇不仅是合成肾上腺皮质激素、性激素以及维生素D的重要原料,还是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在细胞内物质转运、神经信号传导等方面的作用都相当关键。

认识胆固醇

人体内的胆固醇有两个主要来源,一是靠吃,大概占30%。正常人每天膳食中的胆固醇,主要来自动物内脏、蛋黄、奶油及肉等食品;二是内源性胆固醇,主要在肝脏合成,约占70%。因此,即使完全不吃胆固醇类的食物,人体自身也会合成胆固醇。千万别把高胆固醇的锅甩给鸡蛋了!

从胆固醇的构成,我们可以看到,它升高与内外因素有关——

内部原因包括遗传因素(比如家人有高血脂,则患病概率相对高,即便不胖也可能会出现高胆固醇血症);疾病因素(甲状腺功能减退、脂肪肝肝炎等或者一些胆道疾病和肾脏疾病);另外长期口服一些药物也可能导致胆固醇升高(具体请咨询门诊医生)。

外部因素主要包括肥胖、糟糕的饮食习惯(高胆固醇食物及饱和非优质脂肪摄入过多、长期大量精致碳水化合物摄入过多)、缺乏运动、长期熬夜、长期吸烟、过量饮酒、都是胆固醇升高的危险因素。

虽然肥胖是高胆固醇非常重要的因素,但是因为胆固醇的特殊性,即便体重不大,也可能会出现高胆固醇血症。

不过,胆固醇其实也有好坏之分,就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就是“好胆固醇”,它会主动搬运血液中多余的胆固醇,经过肝脏分解再排出体外,防止胆固醇在血管中过多地聚集,避免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冠心病、脑梗就和动脉粥样硬化斑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坏胆固醇”,会在血管沉积,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如果斑块脱落、破裂,就会变成血栓阻塞血管,引发冠心病、脑卒中、心梗、猝死等问题。

如何判断胆固醇高?

大家平时所说的胆固醇偏高,通常指的就是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指标偏高。当然,坏胆固醇偏高除上述危害外,还可能引发高血压、认知障碍、免疫力下降,也会影响胆汁分泌,导致胆囊胆固醇沉积形成胆结石,甚至引发急性胆囊炎、胆管炎。

门诊中常有患者持胆固醇项带上升箭头的抽血报告,要求医生开药,但经问诊,其指标根本达不到用药标准,您可能会很懵,为什么箭头高了医生还不给我用药,有部分却相反,明明没有箭头,医生就是不让停药?

判断胆固醇是不是健康,需不需要用药,不能单纯只看总胆固醇或者是某一种胆固醇的数值,综合分析抽血化验“血脂”这一个大项里面的几个关键指标才有价值,包括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等等。同时医生还会从其他代谢指标(血糖、尿酸、胰岛素水平等)、家族史、生活习惯、是否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等情况综合分析是否用药。

虽然“坏胆固醇”的数值很重要,但不能单看其异常就慌,不同人群的“正常水平”不同:年轻、无吸烟、不肥胖、无心血管病且无高血压糖尿病家族史者,不超过检验单的标准范围就没有什么问题;已患冠心病或者有血管斑块、合并糖尿病或者其他代谢异常的患者,控制目标就更严格了(如有异常建议到医院通过医生面诊确定自己的血脂控制目标范围)。

降低胆固醇

想降低胆固醇?建议做到这几点:

多吃全谷物和优质脂肪。高胆固醇人群推荐多吃燕麦、糙米等全谷物,它们富含膳食纤维(这里敲重点,别以为只有蔬菜富含膳食纤维,全谷物和豆类的膳食纤维同样优秀且不可替代),可以帮助胆固醇的代谢和吸收。且燕麦吸水性强,易增加饱腹感,对减重和调整饮食习惯也有益。选择全谷物类食物时也要注意,尽量选未精加工的,别选油炸或添加蔗糖或者水果干的燕麦。

“胆固醇高,吃素才降得下来,干脆一狠心戒荤算了!”这种说法对吗?事实上,尽管全谷物对血脂有益,新鲜蔬菜也是膳食纤维的优质来源,能帮助降血脂。但不建议只吃素,因为身体所需的蛋白质、脂肪及其他重要营养成分,很多都要靠肉类提供,且胆固醇更多的还是来源于内源性的合成,长期单一营养吃素给健康带来的风险可能更高。

另外,降低胆固醇需重视优质脂肪摄入,对于脂肪的摄入既要控量也要保证质。优质脂肪丰富的食物包括各种少加工或不加工的坚果(夏威夷果、核桃、榛子、碧根果等)、牛油果以及适量的深海鱼、虾、亚麻籽等。

不推荐含以下两种脂肪酸的食物——

饱和脂肪酸:如猪油、黄油等动物油,全肥肉、五花肉等肥肉,及肉糜、火腿肠等隐形肥肉,胆固醇高者尽量少碰;

反式脂肪酸:如烘焙类的糕点、油炸食物、植物奶油、植脂末,购买时可看包装信息,无反式脂肪酸的通常标明含量为0。另外炒菜避免种子油高温爆炒,这也是常常忽略的反式脂肪酸重灾区。

除此以外,吸烟会损害血管内皮细胞,加重动脉粥样硬化,而过量饮酒可能影响肝脏对药物的代谢,增加药物不良反应的风险。对于糖尿病和高血脂人群(尤其甘油三酯高者)暂不建议饮酒。

给胆固醇高者的几点运动建议是,可根据自身身体情况选择,不确定也可以先咨询医生再运动。每周进行至少3至5次、每次30分钟以上、总量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同时建议增加阻力运动,如哑铃、弹力带、平板支撑、俯卧撑等,每周2至3次。肌肉量增加能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减少脂肪在腹部堆积,降低血脂;太极拳、八段锦、瑜伽等运动属于阻力运动的一种类型,建议喜欢慢节奏的人群可选择此类运动,同样可以达到增加胰岛素敏感性,减少腰腹围的效果。

(光明日报)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63岁男性声嘶2月不愈,仁品专... “声音突然哑了,嗓子也持续的不舒服,也吃过一些治嗓子的药都无效。”这是一位63岁男性患者的自述。 在...
艾迪注射液:抗癌、升白、强免疫... 提到癌症治疗,很多人第一反应是化疗、放疗、靶向药,却很少关注能辅助抗癌的“艾迪注射液”。这款由斑蝥、...
伤肝水果被揪出,这3种越吃肝越... 水果是我们日常饮食必备,但是吃不对,可能会引起大毛病。这些听起来有点夸张,但其实都是真实发生的事情。...
升糖快的主食被发现,是米饭的数... 近年来, 糖尿病的发病率逐渐上升,尤其是在都市化快速发展的环境中,很多人因为饮食不当和生活习惯的改变...
半年22816斤:尚氏大数据交... 在“健康中国2030”战略持续推进的背景下,体重管理已成为健康产业发展的关键方向。根据国务院新闻办公...
成都超声炮治疗机构排名!哪家医... 在成都,超声炮作为一种热门的非手术抗衰技术,受到了众多求美者的青睐。超声炮能够通过高强度聚焦超声波(...
药食新解丨施宣赫老师:鸭肉怕腥... 一、吃鸭肉的常见困扰,你有吗? 炖鸭总带腥味,肉柴嚼不动;想清热却不知吃它;分不清什么时候吃合适 —...
明明很瘦了,怎么胆固醇还超标 你的体检报告胆固醇项,是否已出现上升箭头?明明年纪不大,甚至可能体重略低,饮食清淡,血压、血糖、甘油...
回避型人格儿子内心真相,这个关... 一个周末的下午,阿辰来到了咨询室。当我们坐在一起时,我发现他并不像此前我了解到的,他跟人在一起时几乎...
原创 医... 你是不是经常觉得背部沉重,时不时感到全身乏力,或者牙齿附近莫名的不适?这些症状你可能没太在意过,觉得...
帕金森到最后都是咋去世的?医生... 帕金森病这个名字听起来有点陌生,但现实中,它离很多人并不远。尤其是上了年纪的人,常常会出现手抖、走路...
这些“健康食物”,用处小还可能... 是时候对一些“健康食物”祛魅了! 在爸妈的饮食“滤镜”下 米油、骨头汤、鲜榨果汁和蜂蜜 被赋予了过多...
共同关注心理健康 郑州市举办2... 本报讯(记者 杨须)今年10月10日是第34个世界精神卫生日,今年的宣传活动主题为“人人享有心理健康...
10月多吃这个“脑黄金”,帮助... 到了秋季,各类坚果、炒货都开始陆续上市。一说起坚果,很多人喜欢吃核桃,觉得可以补脑益智。核桃可谓是“...
原创 3... 2025年10月21日至26日,WTT伦敦球星挑战赛将在英国伦敦的铜箱体育馆举行。这座体育馆并非首次...
吃他汀不能碰牛奶?医生直言:不... 吃降脂药物的人越来越多,尤其是他汀类药物。医生常说吃药别乱搭配,但很多人只记得不能喝酒,却没注意到一...
男性喝酒后,如果经常出现4种异... 男性喝酒是社交场合中常见的行为,许多人会在聚会或休闲时喝上一杯,放松心情。酒在适量的情况下,确实可以...
茶叶是血糖的“加速器”?警惕:... 很多人都觉得茶是天然饮品、健康象征,不少中老年人甚至把“多喝茶”当作保健常识。尤其是血糖偏高的人,更...
不管你信不信,男性过了60岁后... 男性过了60岁,身体确实会出现一些“共性变化”。这不是谁老得快,而是自然规律的体现。就像机器用了几十...
立秋后 “养肺黄金期”!这种水... 秋风起,早晚温差一拉开,空气就跟着燥起来。 呼吸道受不住这干燥和温差刺激,咳嗽便成了常事。 老话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