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病这个名字听起来有点陌生,但现实中,它离很多人并不远。尤其是上了年纪的人,常常会出现手抖、走路慢、说话轻这些情况。
很多人以为只是“老年退化”,殊不知,这背后可能就是帕金森。医学上说,它是一种慢性神经变性疾病,病程非常长,从发病到生命终点,往往需要十几年甚至更久。
它并不会直接让人去世,但到了后期,身体一个系统接一个系统被拖垮,最后往往是因为并发症而离开。而医生在调查中发现,大多数帕金森患者在去世前,身体会出现五个比较明显的信号。
帕金森早期最典型的表现就是手抖、动作迟缓,但到了晚期,这些症状会急剧加重。患者的肌肉僵硬得厉害,走路不稳,身体前倾,一旦想停下脚步,往往来不及反应。
再加上平衡能力下降,很容易摔倒。据统计,晚期帕金森患者一年内平均跌倒次数可达数十次,其中约30%的跌倒会导致骨折或颅脑损伤。
而跌倒后的恢复对这类患者来说非常困难,因为肌肉协调性差、反应慢、营养状态差。尤其是老年人,一次摔伤可能就彻底卧床,再加上长期不动,容易出现肺炎、压疮、下肢血栓等连锁问题。
换句话说,虽然跌倒不是直接致命的原因,但往往是恶化的起点。医生常说,帕金森后期最怕的不是抖,而是“倒”。
到了病程晚期,患者的喉部肌肉和舌头协调能力明显下降,吃饭喝水变得非常艰难。常常一口饭还没咽下去,就呛得脸红气短。
临床上称之为“吞咽障碍”,它的危险性比很多人想象的大得多。因为频繁呛咳会导致食物或液体误吸入肺里,引发吸入性肺炎。
研究表明,大约有45%的帕金森患者在病程晚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吞咽障碍,而吸入性肺炎是他们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这类肺炎往往来得急、治得慢,因为患者咳嗽无力,排痰功能差,肺部感染就更难控制。
尤其是抵抗力本来就弱的老年人,一次肺炎可能就扛不过去。医生常提醒家属,看到患者吃饭时经常呛咳、吞咽时间变长,就要及时去医院做吞咽功能评估。
痴呆与精神症状也是后期常见的问题。帕金森不只是身体抖,它其实也是大脑神经递质失衡的表现。随着病程发展,多巴胺减少会影响认知功能,很多人出现记忆力下降、情绪不稳、甚至幻觉。
约有50%的帕金森患者在发病十年后出现不同程度的痴呆。更糟糕的是,这种痴呆不同于普通老年痴呆,它伴随着焦虑、妄想、睡眠障碍等多重症状。
患者可能白天还清醒,晚上突然胡言乱语或者失控大喊,这让家属身心俱疲。精神症状不仅影响生活质量,还增加跌倒、自伤的风险。
有时候,患者会因为恐惧而拒绝吃药、拒绝活动,身体就进一步恶化。长期来看,这种精神功能衰退让病人进入一种“半植物状态”,对外界反应减少,只剩本能反应。
此外,还有顽固性便秘与自主神经功能衰竭。这是很多人忽视的致命问题。帕金森不仅影响运动系统,还会损伤自主神经系统,导致肠道蠕动减慢。
病人排便困难,有的三四天不解一次大便,甚至需要灌肠或用药。别小看这个问题,长期便秘会导致体内毒素积累,引起食欲下降、电解质紊乱,甚至诱发肠梗阻。
同时,自主神经功能衰竭还会影响血压、心率调节。比如体位性低血压,患者一坐起来血压就往下掉,头晕、眼前发黑甚至晕倒。
有数据表明,晚期帕金森患者约70%有不同程度的自主神经障碍。这种情况下,身体的“自动调节系统”几乎瘫痪,从肠胃到心脏都在被拖垮。
最后一个信号是呼吸系统并发症。帕金森到了末期,呼吸肌肉也会受影响。患者的胸部扩张能力变差,呼吸浅而慢,加上咳痰无力,肺部容易积痰。
痰多排不出,细菌滋生,感染就不可避免。再叠加吞咽障碍引起的误吸,呼吸系统几乎成了最脆弱的环节。研究显示,帕金森患者最终去世的直接原因中,呼吸系统疾病占了近40%。
肺炎、呼吸衰竭、窒息,这些都是最后阶段常见的结局。可以说,帕金森让身体的“自动运行机制”一点点失灵,呼吸也慢慢变得吃力。家属常形容,到了那一步,病人像是“慢慢走远”,其实就是呼吸功能逐渐衰竭的表现。
帕金森不是突发的病,而是一场漫长的消耗战。它从手抖开始,慢慢侵蚀运动、吞咽、认知、排泄和呼吸功能。很多人熬过十年、二十年,但最后往往败在并发症上。
医生一直强调的不是“治愈”,而是“延缓”。通过药物、康复、合理饮食、心理支持,可以让病人多活得几年、更有质量一点。
毕竟,帕金森不是绝症,但它能把一个人一点点拖垮。特别是家属,应该理解这病的残酷,也要明白,照护不仅是喂药和防摔,更是对人的尊严的守护。
在笔者看来,帕金森最让人心疼的地方,不是它有多痛苦,而是它太慢。慢到病人自己也能感觉到身体在一天比一天退步,却什么也做不了。
总而言之,这场病教会人一个道理:身体的衰退从来不是突然的,所有的信号都早有预兆,只是人们往往看到了,却不敢面对。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若身体不适,请及时咨询专业医生
关于帕金森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
参考资料
[1] 羊郑薇,文晓东,苏锦丽,等.黄连防治帕金森病的研究进展[J/OL].中华中医药学刊,1-18[2024-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