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是血糖的“加速器”?警惕:不想血糖控制不住,最好少喝5茶
创始人
2025-10-19 15:43:15
0

很多人都觉得茶是天然饮品、健康象征,不少中老年人甚至把“多喝茶”当作保健常识。尤其是血糖偏高的人,更愿意相信“喝茶能降糖”的说法。

事实上,茶本身的确有一些对代谢有益的成分,比如茶多酚、茶多糖、儿茶素等,它们能抗氧化、促进代谢、改善胰岛素敏感性。

规律饮用无糖茶的人,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比不喝茶者低约20%。北京协和医院也曾发表报告指出,绿茶、乌龙茶中的茶多酚可抑制血糖上升,延缓糖吸收。

然而,科学结论从来不止一面。若喝茶方式不当,茶叶就可能从“护糖搭档”变成“控糖绊脚石”。

很多糖友血糖控制不稳,却从未怀疑过那一杯杯“好心喝的茶”。在门诊中,医生发现不少人早上空腹喝浓茶、饭后立刻泡大壶茶、下午提神喝奶茶、晚上睡前再来一杯普洱。

这样的习惯长期下来,不仅不能稳定血糖,反而让波动更频繁。有人甚至早晨空腹喝绿茶,结果出现手抖、出汗、心慌的情况。

为什么喝茶会这样?原因很复杂。浓茶中的咖啡因能刺激中枢神经,让肾上腺素分泌增加,血糖被动升高。尤其在糖耐量异常或胰岛素抵抗的人群中,这种刺激更明显。

许多茶饮早已被“加工”得面目全非。奶茶、果茶、蜂蜜茶、桂花乌龙、红枣枸杞茶等,看似健康,实则含糖量惊人。

一杯手摇奶茶的含糖量往往超过30克,相当于吃下六七块方糖。喝得越多,血糖越容易上升。

还有人喜欢泡茶特别浓,总觉得“浓茶提神效果好”,殊不知这也是风险之一。浓茶中鞣酸含量高,容易与食物中的铁结合,影响吸收;

同时咖啡因过量,会让神经系统兴奋、心跳加快、代谢紊乱,甚至干扰胰岛素作用。中医也有“茶多伤脾胃”的说法,指的正是这种过浓、过量饮茶带来的内环境刺激。

有意思的是,很多糖尿病患者喜欢饭后马上喝茶,觉得能“去油解腻”,但这其实会让血糖升得更快。

因为饭后茶水稀释胃液,影响食物分解速度,促使碳水化合物更快进入小肠吸收,从而让血糖骤升。

而晚上喝茶更是错误示范之一。睡前摄入含咖啡因的饮品容易导致失眠,睡眠不足会让体内胰岛素抵抗加重、血糖升高,这是近年来多项临床研究证实的结果。

那是不是血糖高的人就不能喝茶了?并不是。关键在于——喝什么茶、怎么喝、喝多少。健康成年人每日茶水总量宜控制在600—1200毫升之间,不宜浓茶暴饮。

对于糖友,更要关注茶的“纯净度”和“时机性”。一般来说,淡茶优于浓茶,原味优于调味,白茶、绿茶、乌龙茶相对温和,而加糖茶、奶茶、果味茶、花草糖茶则应尽量避免。

比如第一种要少喝的,是各种奶茶。市售奶茶多含糖、奶精、植脂末,不仅升糖快,还可能增加血脂、体重。第二种,是“蜂蜜茶”“红糖姜茶”这类加糖茶。

虽然很多人觉得它们“养生”“驱寒”,但对血糖敏感人群来说,糖含量依然是致命点。第三种,是水果茶。看似清爽天然,但果汁、果酱往往是高果糖成分,喝一杯相当于吃一个苹果加半杯糖水。

第四种,是浓茶、久泡茶。尤其是茶色深、入口苦的茶,鞣酸浓度高,会刺激胃、干扰代谢。第五种,是夜茶或隔夜茶。

茶叶放置时间过长,其中的多酚氧化物会增加胃肠负担,夜茶还会影响睡眠质量,从而间接使血糖升高。

那么,如果喜欢喝茶,又不想血糖“被带跑”,正确的做法是什么?喝茶要讲究“三轻一稳”——茶要淡、量要少、时间要对、习惯要稳。

早上起床后可先喝一杯温白水,再在早餐后半小时饮一小杯淡绿茶,有助清醒代谢。下午可选乌龙或白茶提神,避免空腹或夜间饮用。泡茶时茶叶量控制在2—3克,浸泡时间不超过3分钟为宜。

喝茶频率控制在每天2—3杯,总量不超过1000毫升。同时要记得:喝茶不能替代喝水。水是代谢基础,茶则属于调剂饮品,二者不能混为一谈。

在长期随访中,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同样是喝茶,有的人血糖稳定、有的人却越喝越高。差别往往在于“加法”和“减法”。

懂得“减”的人,舍弃了糖浆、果味、奶精,用原叶茶淡饮;而喜欢“加”的人,总忍不住加点蜂蜜、红枣、陈皮、桂圆。小小一勺糖浆,就能让血糖控制功亏一篑。茶的健康,取决于它有多纯粹。

合理饮茶反而有助于血糖稳定。绿茶中的茶多酚能促进脂肪氧化、减少脂肪堆积;普洱茶可改善血脂代谢;乌龙茶则有助于调节肠道菌群。

经常喝茶者,2型糖尿病风险比不喝者低约28%。但所有研究都强调——这种保护作用仅存在于“无糖茶、淡茶、规律饮茶”的条件下。若加糖或饮用量过大,效果就会反转。

对糖友而言,饮茶更像是一种“辅助治疗”,不是“药”。再好的茶也无法取代合理饮食、规律运动和药物治疗。

若血糖异常,还要遵医嘱使用药物、监测血糖、调整饮食比例。茶,只能是锦上添花,绝不是救命稻草。

健康管理从不是非黑即白的选择题。茶是好东西,但要用对方法。若能记住这句话——“淡茶少饮、纯茶不加、不空腹喝、不夜间喝”,你就能让这片茶叶真正为健康加分,而不是拖后腿。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若身体不适,请及时咨询专业医生

关于血糖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

参考资料

谢锋 , 张宏杰 , 朱华 . 浓茶汁的制备工艺及其解毒作用实验研究 [J]. 茶叶通讯 ,2021,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吃他汀不能碰牛奶?医生直言:不... 吃降脂药物的人越来越多,尤其是他汀类药物。医生常说吃药别乱搭配,但很多人只记得不能喝酒,却没注意到一...
男性喝酒后,如果经常出现4种异... 男性喝酒是社交场合中常见的行为,许多人会在聚会或休闲时喝上一杯,放松心情。酒在适量的情况下,确实可以...
茶叶是血糖的“加速器”?警惕:... 很多人都觉得茶是天然饮品、健康象征,不少中老年人甚至把“多喝茶”当作保健常识。尤其是血糖偏高的人,更...
不管你信不信,男性过了60岁后... 男性过了60岁,身体确实会出现一些“共性变化”。这不是谁老得快,而是自然规律的体现。就像机器用了几十...
立秋后 “养肺黄金期”!这种水... 秋风起,早晚温差一拉开,空气就跟着燥起来。 呼吸道受不住这干燥和温差刺激,咳嗽便成了常事。 老话讲...
原创 古... 古巴比伦人使用的记数系统——古巴比伦记数法,是一种历史悠久、在古代广泛应用的计数方式。至今,学者们仍...
身体出现6个迹象,说明胰岛开始... 许多人都知道,胰岛健康对我们的身体至关重要,胰岛是位于胰腺中的一个小器官,主要功能是分泌胰岛素,帮助...
FDA首批9个药物获优先审查,... 引言 近日,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推出了首批九个获得优先审查凭证的药物,这一新政策旨在加速...
史常梅医生:经常吃这三种菜让血... 身边不少人总说 “年纪大了,血管慢慢就‘老’了”,其实不用太焦虑,咱们从日常吃饭就能帮血管 “减龄”...
原创 梁... 广州的体育比赛非常多,尤其是每年的夏季,体育馆里常常挤满了人。天气炎热,有的人穿着短袖,有的人围着围...
53岁阿姨每次做饭都放点陈醋,... “医生,我平时吃得不多,为什么血脂还是高?” “您平时做菜怎么做?用油多不多?” “油不多,但我有个...
医生发现:大量喝水的冠心病患者...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饮食结构的变化,冠心病已经成为了许多中老年人的常见健康问题,尤其是高血压、高血脂...
分娩人数大幅下降,县卫健局:产... 精彩活动 时间:12月13日-14日上海 形式:会前训练营+高峰论坛+展位交流 【点击蓝色项目名称...
“血栓大户”被揪出,是肥肉十倍... 近年来,血管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尤其是中老年人群中,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持续上升。殊不知,不少人每...
先后启用42款特种武器 美国网... 据央视新闻消息,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是“北京时间”的发播运转单位,为国家通信、金融、电力、交通、测...
10月23霜降,这肉要常吃,个... 23号就是霜降节气了,这个时候天气转凉,除了换上长袖以外,人体也需要进行滋补了,这个补跟以往大补不一...
江苏代表队在全国消毒技能竞赛中... 2025年10月15-16日,全国消毒技能竞赛在南京举办。本次竞赛由国家疾控局主办,中国疾控中心承办...
能长高、瘦脸?这项传统中医技能... 近几年,正骨操作频频出现在综艺节目上。有男歌手尝试正骨后号称“长高”3厘米,还有女艺人因正骨瘦脸视频...
原创 膀... 想象一下,我们的身体是一个精密运作的工厂,而膀胱,就像一个安静而尽责的仓库管理员。它负责临时储存肾脏...
霜降时节,这季节菜再贵也要买,... 马上就是霜降这个节气了,这个时间天气逐渐变得凉爽,在南方也该穿上长袖了。空气也干燥,人体容易感觉不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