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血液透析是这么回事!4个关键问题,帮你读懂生命守护技术 | 科普时间
创始人
2025-10-14 11:53:26
0

当听到“血液透析”这个词时,有些人可能会感到陌生。殊不知,血液透析是一项至关重要的生命支持技术,更是延续生命的希望之光。我们梳理了大众较为关注的几个问题,带您读懂这项看似“复杂”,却已拯救无数生命的医疗技术。

Q1:血液透析是什么,它有什么作用?

您可以把血液透析设备想象成一个“人工肾脏”,或者一台精准的“血液清洗机”,它的核心作用就是替代受损肾脏的部分功能。

健康的肾脏如同人体自带的“精密过滤器”,可以清除代谢产生的尿素、肌酐等毒素,排出多余水分,同时维持血钾、血钠等电解质平衡,还能分泌促红细胞生成素等激素调节生理功能。

当肾脏因慢性肾炎、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损害等,出现严重功能衰竭(即终末期肾病,俗称尿毒症期)时,毒素和水分在体内大量堆积,引发乏力、水肿、恶心、呕吐、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时可能会危及生命。此时,血液透析就成了“救命手段”:它通过专用管路将患者血液引出体外,流经一个名为“透析器”的核心部件(内部有无数半透膜纤维),利用弥散、对流原理清除血液中的毒素和多余水分,同步调节电解质与酸碱平衡,最后再将净化后的血液回输到患者体内。

作为目前最主流的透析方式,血液透析有明确的治疗规范:治疗前需先建立血管通路,患者每周需到医院2~3次,每次完成4小时的血液净化。它的优势是毒素清除效率高,但缺点也很明显——需频繁往返医院,且治疗期间饮食控制较为严格(如限制水、盐、高钾食物摄入)。

除了血液透析,终末期肾病患者还有另一种选择——腹膜透析。这种方式更适合居家操作,主要通过腹腔内植入透析管,利用人体自身腹膜过滤血液。患者可自行在家每天换液或夜间用机器辅助治疗,时间安排更灵活,饮食限制也较宽松。但其主要缺点是操作不规范等因素可导致发生腹膜炎,若注意无菌操作,可以明显降低腹膜炎的发生概率。

临床中,医生会根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身体耐受度和个人意愿等,选择最适配的透析方案。

Q2:一旦开始透析,就要做一辈子吗?

答案是“不一定”,关键取决于患者肾衰竭的性质——是急性还是慢性。

1.急性肾衰竭(急性肾损伤):这类情况多由突发性因素引发,比如严重感染、药物中毒、尿路梗阻、严重的肾小球肾炎等,经过及时有效治疗,肾功能损伤多为“可逆”。通过一段时间的血液透析,可以帮助患者排出体内蓄积的毒素,减轻肾脏负担,为肾脏争取休息和修复的时间。待肾功能逐渐恢复,能满足身体基本需求后,就有机会彻底摆脱透析。

2.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期):这是临床更常见的情况:肾损伤是长期、渐进性的,当肾功能衰退到无法逆转的程度,意味着肾脏已经无法自主完成代谢任务,患者就需要终身接受“肾脏替代治疗”——要么长期规律透析(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要么等待合适的肾源进行肾移植。

简单来说,只有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期的患者,才大概率需要“终身透析”;急性肾衰竭患者的透析,更多是“过渡性治疗”。

Q3:血液透析过程痛苦吗,具体是怎样进行的?

透析过程本身通常不痛苦,患者的“不适感”更多来自治疗前的准备和长期的自我管理。

1.透析前:先建“生命线”——血管通路

进行血液透析,首先要建立一条安全、通畅的血管通路,这是保证透析顺利进行的关键,被称为患者的“生命线”。临床中最常用的有两种:

动静脉内瘘:这是长期血液透析患者的“首选通路”。通过外科小手术,将患者手臂上的一根动脉和临近的一根静脉吻合,让动脉血流入静脉。经过1~3个月, 静脉会逐渐“动脉化”——管壁变厚、管腔变粗,既能承受透析时的血液流量,又便于护士反复穿刺。穿刺时的疼痛感和普通打针、抽血类似,多数患者都能耐受。

中心静脉导管:主要用于“临时或紧急情况”,比如患者急需透析但动静脉内瘘尚未建好,或内瘘出现堵塞、感染等问题时。医生会在患者的颈部或大腿根部植入一根柔软的导管,导管一端留在体外,用于连接透析管路。这种通路的优势是可以立即使用,但长期使用容易引发感染、血栓等并发症,因此不建议作为长期通路。

2.透析中:4小时的“安心等待”

治疗前,护士会先核对患者信息,用生理盐水冲洗透析管路和透析器,确保设备无菌;接着对血管通路部位(如内瘘手臂)进行消毒,然后穿刺内瘘(或连接中心静脉导管),将患者的血液通过无菌管路引入透析机。

治疗过程中,血液会持续流经透析器,完成毒素和水分的清除后,再通过另一根管路回输到患者体内。患者通常躺在床上或坐在椅子上,期间可以看书、听音乐、追剧,甚至闭目休息,4小时的治疗过程通常比较轻松。

3.哪些情况会让患者感到“痛苦”

患者的不适感,很少来自透析本身,更多源于两点。

一是长期的生活改变,比如必须严格控制饮水量(否则容易引发水肿、心衰),不能随意吃香蕉、橙子、土豆等高钾食物(避免高钾血症导致心律失常)。

二是少数并发症,部分患者可能在透析中出现低血压、肌肉痉挛,或透析后出现皮肤瘙痒等问题。但随着现代透析技术的进步,这些并发症的发病率已大幅降低,且医生会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如调整透析参数、补充钙剂),减轻患者的不适。

Q4:血液透析后还能正常生活和工作吗?

完全可以!规律透析的核心目标,不仅是“维持生命”,更是让患者“回归正常生活”。

很多患者在开始接受规律透析后,体内的毒素和多余水分被清除,之前因尿毒症出现的乏力、恶心、皮肤瘙痒等症状会明显减轻甚至消失,食欲和体力逐渐恢复,生活质量能得到显著提升。

生活层面:除了每周固定的2~3次透析时间,患者完全可以像普通人一样生活,如做饭、散步、购物,甚至外出旅行(提前联系目的地的透析中心,预约“旅行透析”)。

工作层面:不少患者在透析稳定后,会选择重返工作岗位,尤其是从事文案、管理等非重体力劳动的患者,只要与雇主沟通好工作时间(如避开透析日),合理安排作息,完全能胜任工作。

所以,对于患者和家人来说,对肾病不必恐慌:充分了解透析知识,积极配合治疗,做好饮食和生活管理,保持乐观的心态,就能与疾病“和平共处”,活出属于自己的精彩。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九紫翔分享霜降秋意浓,艾灸来养... 通过霜降艾灸,让人体上部的阳热之气下降,以暖人体下部,下部得到了天火的温暖,自然肾水上行,以清凉上部...
佛得角力压喀麦隆获直通名额 成... 北京时间10月14日消息,2026世界杯预选赛非洲区D组末轮,佛得角主场3-0斯威士兰,喀麦隆主场0...
原创 别... 当男人的出轨行为被揭露后,他们常常以婚姻不幸福作为借口。 这究竟是出轨男人的辩解,还是确实存在的问题...
困扰周杰伦20年的疾病,专盯年... 近日,周杰伦发文告别“嘉年华”巡演,透露演唱会期间也会有自己无法控制的情况,比如恐慌发作无法上台等。...
腰腹突然绞痛?警惕肾结石!这些... “半夜腰腹突然绞痛,像被刀扎一样,送医后查出肾结石!”38 岁的王先生因延误 2 小时就医,结石已堵...
河北区阳光医院为患者提供了另一... 在追求快节奏、高效率的现代社会中,医疗领域也常常弥漫着一种急切的气息。然而,总有一些健康问题,需要的...
田利医生:专业守护女性妇科健康 沈阳附医北方医院资深妇科主任田利医生作为妇科内分泌疾病领域的权威专家,她深耕于异常子宫出血、月经失调...
提醒:身体出现3个表现,说明血... 血糖水平的波动对健康的影响不言而喻,特别是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血糖的稳定不仅是日常生活的目标,也是防...
孩子贫血是怎么回事?家长应该怎... 从孩子上幼儿园开始,每年体检都会遇到一个“小难关”——采血查血色素,因为许多孩子对针头感到恐惧。 但...
传染性强,有人全家“中招”!搞... 国家卫健委近日的新闻发布会上提到,国庆中秋假期结束后需重点关注三类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消化道传染病...
不管你信不信,男性过了70岁后... 随着年龄的增长,男性步入老年后,身体和心理的变化不可避免。尤其是进入70岁这个年纪后,许多男性会感到...
抽动症新药来了!儿童成人均适用... 你是否听过这样的故事:一个小男孩因为不受控制的抽动动作,在课堂上被同学们嘲笑,甚至被老师误解为故意捣...
“老人味”的祸根被揪出!医生告... “老人味”这个词在很多家庭中都能听到,这种味道通常是人们不太喜欢的,那种略带陈旧的气息,或者说有些难...
酒瘾再大也得戒!医生再次强调:... 酒瘾再大也得戒,尤其是有某些疾病的人,真的一口酒都不能碰。很多人觉得偶尔喝点小酒没事,甚至认为酒可以...
原创 中... 人到中年,事业、家庭、健康、责任四座大山压在肩头,男人看似坚强,其实最懂得“怕”字的分量。年轻时,他...
原创 跳... 伏明霞的辉煌跳水生涯 2000年,悉尼奥运会的女子3米跳板比赛上,伏明霞再次成为全场焦点。她站在跳...
原创 气... 气血不足调理方法:玉灵膏搭配 3 个动作,补气血效率翻倍 “明明睡够 8 小时,脸色依旧像没睡醒;地...
北京菌一生:癌症也挑人!专挑有... 肿瘤医生常说,癌症其实很 “挑人”—— 它专爱找那些生活习惯里藏着 “漏洞” 的人 “下手”。这绝非...
医生紧急提醒:怀孕一个星期可以... 医生紧急提醒:怀孕一个星期可以吃药打掉孩子吗,怀孕一周通常是不可以吃药打掉孩子的。这里的怀孕一周一般...
医院人满为患,“治未病”让我们... 人满为患的医院,背后是多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而国人对于“治未病” 的认知和实践,也呈现出复杂的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