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得越少活得越久”“顿顿喝粥才健康”“吃饱才能有力气”—— 关于饮食与长寿的说法众说纷纭,不少人陷入 “暴饮暴食” 或 “过度节食” 的极端误区。其实,健康饮食并非 “走极端”,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虽已 87 岁高龄,仍精神抖擞,他的饮食方式和三餐建议,或许能为我们揭示 “吃对” 而非 “吃少” 的长寿密码。

一、饮食最怕 “走极端”:暴饮暴食与过度节食都伤身
很多人对 “健康饮食” 存在误解,要么认为 “吃得越多越补”,顿顿暴饮暴食;要么觉得 “吃得越少越长寿”,每顿只喝稀粥、吃小菜,这两种做法都会给身体埋下隐患:
- 暴饮暴食:慢性病的 “加速器”长期过量进食,不仅容易导致肥胖,还会增加身体代谢负担,让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甚至癌症等慢性病找上门。钟南山院士曾特别提醒,像油炸食物、腌制食品、烧烤等高脂高热量食物,会加重身体负担,应尽量少吃。
- 过度节食:营养不良的 “导火索”若每顿都刻意少吃,甚至跳过正餐,会导致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必需营养素摄入不足,引发营养不良,出现免疫力下降、体力衰退、贫血等问题,反而加速身体机能老化,与 “长寿” 背道而驰。
真正健康的饮食,讲究 “适度” 而非 “极端”—— 既不过量增加身体负担,也不刻意克扣营养,让三餐成为滋养身体的 “能量源”。
二、钟南山的三餐菜单:简单家常,却藏着 “均衡密码”
钟南山院士的饮食从不追求 “名贵补品”,而是注重食材多样与营养均衡,尤其早餐堪称 “吃好” 的典范,值得借鉴:
- 早餐:丰盛不油腻,开启活力一天钟老的早餐包含:一碗红豆粥(补充碳水与膳食纤维)、一碗加全麦饼干的牛奶(优质蛋白 + 复合碳水)、两片夹芝士的面包(蛋白质 + 碳水)、一个鸡蛋(优质蛋白)、两个橙子(维生素与水分)。看似简单的搭配,却覆盖了五谷杂粮、优质蛋白、蔬果三类核心食材,既能快速补充夜间消耗的能量,又能为上午的脑力与体力活动提供支撑,真正做到 “早餐要吃好”。
- 午餐:吃饱更要吃杂,补足全天能量午餐是一天中热量占比最高的一餐,需保证 “吃饱” 以应对下午的消耗。钟老建议,午餐除了主食(可搭配部分杂粮),菜品选择要丰富,比如搭配鱼虾、去皮禽肉等优质蛋白,再加上 2-3 种不同颜色的蔬菜,做到 “荤素搭配、色彩多样”,确保碳水、蛋白质、膳食纤维等营养素全面摄入。
- 晚餐:七分饱 + 清淡,减轻肠胃负担晚餐后身体活动量减少,且临近睡眠,钟老强调 “要吃少、吃清淡”:吃到七分饱即可(感觉不饿但也不撑),避免大鱼大肉或油腻食物(如油炸、红烧),可选择杂粮粥、清蒸鱼、凉拌蔬菜等易消化的食物,减少肠胃消化压力,同时避免影响睡眠质量。特别提醒:坚决不吃夜宵,尤其是辛辣、烧烤类食物,这类食物不仅易导致肥胖,还可能刺激肠胃,引发不适。
三、长寿饮食的核心原则:记住 “20%+80%” 黄金比例
除了三餐搭配,钟南山院士还分享了一个关键饮食比例:动物性食物占 20%,植物性食物占 80% 。
- 动物性食物(如鱼虾、禽肉、鸡蛋、牛奶)提供优质蛋白、维生素 B12 等,适量摄入能维持身体机能,但过量易导致脂肪堆积;
- 植物性食物(如蔬菜、水果、全谷物、豆类)富含膳食纤维、维生素、矿物质和植物化学物,能促进肠道蠕动、调节代谢,对预防慢性病有益。
同时,需远离 5 类 “不健康食物”:油炸食物(钟老称其为 “油炸鬼”)、煲仔饭、老火汤、牛三星、广东腊肠,这些食物要么高脂高热量,要么盐分或嘌呤含量高,长期食用不利于健康。
健康饮食没有 “神奇配方”,也不是 “吃得越少越好”,而是像钟南山院士那样,通过 “均衡搭配、拒绝极端、长期自律”,让三餐成为滋养身体的 “基石”。从今天开始,试着把早餐吃丰盛、午餐吃饱吃杂、晚餐吃少清淡,或许就能离健康长寿更近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