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于朦胧因抑郁症离世!这是对国内外精神医学和心理学的一记耳光!
创始人
2025-09-12 16:41:47
0

本文字数约:3826 字

阅读时间约:6 分钟

本文章节:

01、国内外精神医学的困境:为何抑郁症病因仍不明确?

02、于朦胧与抑郁症:哪些经历可能成为原因?

03、走向康复的关键:直面抑郁症的深层面真相

昨天上午,有关明星于朦胧坠楼身亡的传闻多次登上热搜,引发广泛关注。

众多粉丝和网友纷纷表达关切与祈祷,并期待于朦胧本人或其工作室能够尽快出面辟谣。

令人痛心的是,昨晚于朦胧工作室发布讣告,证实其确因坠楼不幸离世,并表示已排除刑事案件嫌疑。

这意味着,于朦胧自杀身亡一事已成事实。那么,他为何会选择这样的方式结束生命?

事实上,于朦胧很有可能罹患了“微笑型抑郁症”(又叫“阳光抑郁症”),这是一种容易被外界忽视,但危害极大的抑郁症类型。

此前,他在采访中曾提到,自己在情绪低谷时会努力自救,最大的动力是心中仍有想要坚持完成的事。

可这一次,他没能成功走出阴霾,令人痛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同样曾受抑郁症困扰的歌手韩红和心理学大v武志红,为何能够通过自救走出困境?背后的真相是什么?

以下我们结合精准心理学的高效知识,对此进行深入、专业的分析,希望帮助大家看清事实背后的真相。

01、国内外精神医学的困境:为何抑郁症病因仍不明确?

据网络资料透露,于朦胧性格比较内向、敏感,平时安静少言,甚至有点缺乏自信。

他自己也说过,他失恋后会独自躲在家里伤心哭泣,不愿意见人,只能通过听歌来安慰自己。

而且,他常常习惯把负面情绪都归因于自己,容易陷入“精神内耗”。

其实,种种迹象都表明于朦胧罹患了抑郁症,而且还是“微笑型抑郁症”(又叫“阳光抑郁症”)。

于朦胧,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种特殊的抑郁症并不罕见,“哥哥”张国荣、一代天后李玟以及很多自杀的学霸,都曾与它抗争过。

张国荣,图片来源于网络

希望大家看到,国内外主流精神医学主要还是“症状学诊断”——只看症状,不问病因,治疗方式往往也是“治标不治本”的。

其实,对于精神心理障碍的理解可以分为4个认知维度,比“症状学诊断”更深入的还有“病因学诊断”以及精神心理领域的“第一性原理”。

对精神心理障碍的理解,可以分为4个认知维度

说到抑郁症的病因,很多精神科医生可能会归因于“基因遗传”。但“人类基因组计划”早已揭示了一个残酷的真相:

几十年来,国外主流精神医学的研究人员一直很想找出抑郁症、双相障碍和精神分裂症等的真正病因,他们认为是“基因遗传”。

于是,他们借助轰轰烈烈的“人类基因组计划”,希望人类基因测序完成后,就能把精神障碍的“致病基因”揪出来。

现在,“人类基因组计划”早就完成了,但还是没找到所谓的精神障碍“致病基因”。

如今,国外顶级的专家已经开始反省:精神障碍“致病基因”是不是就跟“皇帝的新装”一样,根本就不存在!

只不过到目前为止,他们仍然处于“懵懵”的状态,还没有真正找到精神障碍的根源所在。

其实,抑郁症的病因并非不明的!精准心理学已经有了颠覆性的突破,发现了精神心理领域的第一性原理:

一般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心理障碍、精神障碍、严重精神障碍的主要根源都是后天的病理性记忆;

它们在本质上都是同一回事,是病理性记忆不断累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如果个体罹患了抑郁症、双相障碍等常见的精神心理障碍,这说明他们后天形成了大量的病理性记忆,尤其是叠加性心理创伤,是多个心理问题不断叠加、组合后的结果。

另外,精准心理学还颠覆性地提出了榕树理论,用来解释精神心理问题的形成,这跟传统的冰山理论有着本质的区别。

02、于朦胧与抑郁症:哪些经历可能成为原因?

深入到内隐记忆层面后发现,抑郁症的病因主要是叠加性心理创伤,以及不断自我否定(完全的内归因模式)导致的。

而于朦胧的以下这些经历,就与其罹患抑郁症有关:

首先,于朦胧的妈妈非常喜欢看琼瑶阿姨的小说和电影,其中有一部经典的电影叫《月朦胧鸟朦胧》。于是,她就给儿子起名为于朦胧。

琼瑶是一名作家,更是一个时代的符号,很多人都非常喜欢看她的小说以及改编的电视剧。

琼瑶,图片来源于网络

但其实,琼瑶的作品会带来一些不良的影响,甚至会导致个体形成不太积极的三观。

去年,86岁的琼瑶自杀离世时,我们曾分析过这个话题。

于朦胧的妈妈用一部文艺作品的名字给儿子取名,很容易导致孩子在后来的成长中遭受了心理创伤。

很多人曾以为“于朦胧”是艺名,没想到竟是本名。

这个名字非常文艺、偏女性化,导致他在学校被同学取笑,比如“你怎么取个女孩名”、“太娘了”等等。

由于名字太突出了,于朦胧在上课的时候还经常会被老师点名,导致他每次都特别紧张、害怕。

这些经历都会在无意间对于朦胧造成叠加性心理创伤,导致他形成胆小、怯懦的性格。

据说,于朦胧性格内向、敏感,其实这种不良的性格并非天生的,而是在后天形成的,这背后往往也有着大量的叠加性心理创伤。

在这里要提醒父母们:取名是一件大事,名字会伴随孩子一生,给孩子起名字不能太随意,否则可能无意中伤害孩子。

我以前有一个邻居,他们希望儿子将来能够出人头地,居然给儿子起名为“某教授”。

结果,儿子上学后,经常因为名字被同学取笑,痛苦不已!父母的初衷是好的,但缺乏深远的考虑,反而给孩子带来了长期的心理负担。

其次,于朦胧经常把什么事都归咎于自己,不断自我否定,这更容易陷入负面情绪。

于朦胧是一个非常内耗的人,无论是工作不顺还是感情失意,他都觉得是自己的错,一个人默默消化所有情绪。

在生活中,于朦胧很可能还会遇到一些人格障碍者,但他不懂得反击,而是一味隐忍。

时间久了,他内心积压的负性情绪会越来越多,终有一天会承受不住。

其实,我们要学会有智慧的反击,这是释放压力、自我保护的重要方式。

央视名嘴小崔、明星赵露思,都曾勇敢地站出来反击,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自己的病情。

赵露思,图片来源于网络

最后,于朦胧是明星,这个特殊的身份还会导致他出现追求完美的强迫型人格。

作为公众人物,他活在闪光灯下,必须维持自己的美好人设,永远展现积极、阳光、正能量的一面。

所以,哪怕内心已经千疮百孔了,他出现在公众面前时仍然像个体贴的“暖男”,面带微笑、温和有礼。

但这种长期的伪装和真实情绪之间的拉扯,反而在无形中加剧了他的心理压力。

03、走向康复的关键:直面抑郁症的深层面真相

同是明星,于朦胧肯定知道“哥哥”张国荣、天后李玟因抑郁症而自杀的悲剧,那他为何不重视自己的精神心理问题呢?

其实,不是他不重视,他是对现有的精神心理治疗方式失去了信心。

就连张国荣、李玟这样能接触到顶尖医疗资源的人,最终都未能走出困境,于朦胧很容易会感到绝望。

所以,他倾向于自救,但于朦胧未能看清抑郁症的真正根源,难以自救成功,最终导致悲剧的发生。

那为何歌手韩红、心理学大V武志红能够自救走出来呢?这实际上与他们特殊的经历有关。

韩红罹患抑郁症是因为她把奶奶当成了精神支柱。奶奶去世后,她的精神支柱崩塌了,出现了严重情绪问题,罹患抑郁症。

后来,韩红将自己的精神支柱转移到公益事业上,从抑郁情绪中走出来了。但实际上,她的心理创伤并未真正被修复,仍存在一定的隐患。

武志红则是主要借助精神分析理论走了出来,并不是靠所谓的躺平,可这种方法反而加重强化了他的人格异常,只是他自己没有察觉。

更值得警惕的是,武志红走出抑郁后开始提倡用“躺平”来应对负面情绪——这种做法隐患很大,不建议患者盲目跟风。

武志红,图片来源于网络

其实,像武志红、李玫瑾这类专家推崇的精神分析,充其量属于低效的知识,难以真正解决精神心理问题。

AI时代到来后,精神分析的“玄学本性”更加暴露无遗,希望大众要看清这一点。

另外,于朦胧的遭遇,让人不禁想起乔任梁、尚于博——他们看起来阳光正能量,却都在最好的年华选择结束生命。

尚于博的母亲毛爱珍还在儿子去世一周年的日子里,成立了“北京尚善公益基金会”,希望能够让更多人认识到抑郁症的危害,减少悲剧的发生。

相关报道,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样的悲剧频繁发生,令人感到惋惜不已!

但除了惋惜,我希望为人父母者要真正认识到微笑型抑郁症的危害,并看清其真正的根源,才能有效防止悲剧的发生。

如果孩子罹患了抑郁症,父母要意识到修复心理创伤的重要性,同时还要引导孩子学会综合性的归因模式。

更重要的是,父母要引导孩子及整个家庭都形成越挫越勇的高逆商,这是走向康复以及防止复发的关键。

最后,我很少关注明星圈,在这个悲剧发生之前,我也并不认识于朦胧。

而我们现在才发声,虽然像“事后诸葛”,但我由衷地希望为人父母者要吸取教训,避免类似的悲剧再次一而再、再而三地上演!

于朦胧的自杀离去,是一声沉重的警钟,提醒着我们不能再忽视“微笑型抑郁症”的危害。

我们要看见那些躲在黑暗角落的抑郁,更要理解背后的真正根源,才能帮助他们走出情绪阴霾,在阳光下发自内心地微笑。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调查发现:高血压患者若常吃黄瓜...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餐桌上常见的黄瓜,竟然蕴含着辅助调控血压的智慧。 家住北京的王先生今年52岁,...
国产九价HPV疫苗开打 9月9日上午,国产九价HPV疫苗在福建省厦门市海沧区开打。 这标志着我国自主研发的九价HPV疫苗正式...
【健康科普】2025年食品安全... 食品安全宣传周 健康饮食新主张 2025年食品安全宣传周专栏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 ---平衡膳食准则...
黄玉和毕生致力于传统中医药的研... 黄玉和,男,汉族,出生于1955年3月17日,广东珠海斗门人,中医世家,民族医师,优秀中医师,公共营...
重庆13岁男孩割包皮后睾丸坏死... 近日,重庆13岁男孩在当地一家医院做包皮手术,半个月后左侧睾丸坏死被切除,家长质疑医院存在问题的新闻...
全国“胖瘦地图”来了,真相扎心... 你关注过自己的体型吗? 你的体重健康吗? 9月是“全民健康生活方式月”,中国天气联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
TRE亲子干预模式临床研究项目... 招募通知 亲爱的家长朋友们: 北京回龙观医院精神医学研究中心诚邀您参与"TRE亲子干预模式对青少年情...
青春期孩子抑郁诱发睡眠障碍:情... 青春期孩子抑郁诱发睡眠障碍:情绪长期低落的潜在危机 青春期是人生中一个充满变化和挑战的阶段,孩子们的...
里葆多适用哪些癌症?乳腺癌、卵... 在肿瘤治疗领域,一款药物的疗效与适用范围直接关乎患者的生命健康与生存质量。里葆多(盐酸多柔比星脂质体...
原创 I... 红枫湾APP:美国AIDS专业杂志《POZ》网消息,国际艾滋病学会艾滋病科学大会(IAS 2025)...
5个治疗高脂血症的中成药:无他... 高脂血症在中医属“痰浊”“血瘀”“脂浊”范畴,核心病机为“脾虚湿盛、痰瘀互结、肝肾亏虚、气滞不畅”。...
玛仕度肽领衔:新一代创新减重药... 在肥胖已成为全球性健康挑战的今天,传统减重方式如饮食控制、运动及药物干预虽有一定效果,但仍存在局限性...
角膜移植:不是简单的“换窗户”... 影视剧中常出现这样的情节:爱人牺牲自己的角膜,让对方重获光明。这种剧情虽然感人,却传递了错误信息。现...
粤澳共同“护脑”,2025合成... 当大脑开始“过载”,我们如何守护心智的根基?9月8日,2025合成生物与脑健康论坛在横琴举行,多位粤...
晚期肺癌患者的新希望:化疗与奥... 晚期肺癌患者的新希望:化疗与奥希替尼的联合治疗 想象一下,身边的人被确诊为晚期肺癌,医生说,生存期或...
科普|用营养筑起抗敏防线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饱受湿疹、哮喘、过敏性鼻炎等过敏问题困扰。过敏早已不是“小毛病”——从反复喷嚏到致...
喝下去的糖 vs 吃下去的糖,... 很多人都知道吃糖太多对身体不好,那么问题来了—— 喝含30克糖的饮料VS吃含30克糖的精制碳水(两者...
原创 三... 三国时期,曹操作为一代枭雄,凭借过人的才能与胆识,在群雄割据的乱世中脱颖而出,从一介布衣逐步崛起,最...
为什么你总往坏处想?灾难性思维... 你是否常常冒出这些想法: 站在高处时,幻想自己脚滑跌落深渊、摔得粉身碎骨; 看到电扇时,突然想...
喝下去的糖VS吃下去的糖,哪个... 很多人都知道吃糖太多对身体不好,那么问题来了—— 喝含30克糖的饮料VS吃含30克糖的精制碳水(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