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肌炎是一种特发性炎症性肌病,主要影响皮肤和肌肉,当咽喉部和食管的肌肉受到攻击时,就会变得无力、不协调,导致食物或液体难以安全地从口腔运送到胃里。这不仅会引起进食疼痛、营养不良,最危险的是可能导致食物误入气管(误吸),引发吸入性肺炎。幸运的是,通过科学的吞咽功能锻炼,许多患者能够改善吞咽能力,重拾享受美食的快乐。接下来,让我们一起了解如何进行有效的吞咽功能锻炼。
一、锻炼核心原则
1.循序渐进:从简单动作开始,逐渐增加锻炼强度与时长,避免因过度用力导致肌肉疲劳或损伤。例如先进行基础口腔运动,适应后再过渡到吞咽模拟训练。
2.个体化调整:根据患者吞咽困难程度(轻度仅进食缓慢、重度无法吞咽流质)、肌力状况调整方案,若锻炼中出现呛咳、胸闷等不适,需立即暂停并咨询医生。
3.长期坚持:吞咽功能恢复是长期过程,建议每日锻炼2-3次,每次15-20分钟,坚持1-2个月可见初步改善,避免半途而废。
二、分阶段锻炼方法
1.基础口腔肌肉训练(适用于轻度吞咽困难或锻炼初期)
舌头运动:舌头尽力伸出,向上下左右四个方向转动,每个方向停留3-5秒,重复10次;再将舌头抵紧上颚,保持5秒后放松,重复10次,增强舌肌力量。
鼓腮与张闭口:用力鼓腮,使两颊充满空气,保持5秒后呼气,重复10次;缓慢张大嘴巴,再缓慢闭合,过程中感受下颌肌肉发力,重复15次,改善口腔周围肌群协调性。
2.吞咽模拟训练(适用于中度吞咽困难,无明显误吸者)
空吞咽训练:端坐位,双手自然放置,做正常吞咽动作,每次吞咽时尽量收紧喉咙肌肉,重复20次,每次训练间隔1分钟,帮助激活吞咽反射。
冰刺激训练:用无菌棉签蘸取少量冰水,轻轻刺激咽喉部(舌根、咽后壁),每次刺激后引发吞咽动作,重复5-8次,注意动作轻柔,避免刺激过度引发不适,该训练可增强吞咽反射敏感性。
3.进食辅助训练(适用于可少量进食者,需家属协助)
姿势调整:进食时采取坐位或半坐位(上半身抬高45°-60°),头部稍向前倾,避免仰头进食,减少误吸风险;进食后保持坐位30分钟再躺下,防止食物反流。
小口慢咽训练:选择稠厚流质(如米糊、藕粉)或软食(如软面条、蒸蛋),用小勺小口喂食,每口食物量控制在5-10毫升,确保患者完全吞咽后再喂下一口,同时观察是否有呛咳,逐步提升吞咽效率。
吞咽困难虽会给皮肌炎患者带来不便,但通过科学、规律的锻炼,多数患者的吞咽功能可逐步改善。患者与家属需保持耐心,严格遵循指导方案,同时密切关注身体反应,让锻炼在安全、有效的前提下推进,助力患者逐步恢复正常进食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