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后胸口发闷、喉咙泛酸水,吃点辛辣食物就烧心 —— 这些看似 “小毛病” 的不适,很多人都曾经历过。有人觉得是饮食不当引起的,忍忍就过去了;也有人认为是胃炎、胃溃疡,随便吃点胃药缓解。但很少有人会将这些症状与 “胃癌” 联系起来。今天,成都普济中医药研究院中医门诊部的杨成平主任要提醒大家:频繁烧心反酸绝非小事,它可能是胃癌早期发出的危险信号,一定要警惕!
在日常生活中,烧心反酸太常见了。吃多了、吃快了、吃了辛辣油腻食物,甚至情绪紧张时,都可能出现胸口灼烧感、反酸水的情况。正因如此,很多人对这些症状习以为常,从不主动就医。不少胃癌患者在确诊前,都长期存在烧心反酸的症状,却一直误以为是普通胃病,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
其实,烧心反酸本身不是胃癌,但它可能是胃部病变的 “预警信号”。当胃黏膜长期受损、胃功能紊乱时,就容易出现烧心反酸;而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胃黏膜持续受到刺激,可能会引发萎缩、肠化生,甚至发展成胃癌。尤其是 40 岁以上、有胃癌家族史、长期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人群,若频繁出现烧心反酸,更要重视。接下来,杨成平主任将详细讲解烧心反酸与胃癌的关联,以及胃癌还有哪些容易被忽视的症状。
杨成平主任解释,正常情况下,胃有完善的 “保护机制”,胃酸会被限制在胃内,不会反流到食管。但当胃部出现病变时,这个机制就可能失效。比如,长期饮食不规律、酗酒、吸烟,或感染幽门螺杆菌,会破坏胃黏膜屏障,导致胃食管反流,出现烧心反酸。
如果烧心反酸长期反复,胃酸会持续刺激食管黏膜,引发食管炎;同时,胃部黏膜在长期炎症刺激下,会逐渐失去正常功能,细胞可能发生异常增生。更危险的是,部分患者的胃黏膜会出现 “肠化生”—— 原本应该在肠道的细胞出现在胃里,这是一种癌前病变。若不及时干预,肠化生可能进一步发展为异型增生,最终演变成胃癌。
杨成平主任特别强调:“偶尔一次的烧心反酸可能是饮食引起的,但如果每周出现 2 次以上,持续超过 1 个月,就属于‘病理性反流’,必须及时做胃镜检查,排除胃癌风险。”
很多人以为胃癌的早期症状很明显,其实不然。杨成平主任指出,胃癌早期症状往往比较隐匿,容易与普通胃病混淆,除了烧心反酸,还可能出现以下症状:
杨成平主任给出了 3 个关键判断点:一是频率,普通烧心偶尔发生,胃癌相关的烧心反酸每周至少 2 次,且持续时间长;二是伴随症状,普通烧心不会伴随体重下降、黑便、持续胃痛,而胃癌预警常伴随这些症状;三是缓解情况,普通烧心吃胃药或调整饮食后会明显缓解,胃癌相关的烧心反酸用常规胃药效果差。
“最稳妥的方式还是就医检查。” 杨成平主任建议,有烧心反酸症状的人群,尤其是高危人群,应及时到成都普济中医药研究院等正规医疗机构做胃镜检查,必要时进行病理活检,明确胃部病变情况,避免延误治疗。
“烧心反酸不是‘小毛病’,它可能是身体发出的‘求救信号’。很多人因为忽视这些早期症状,等到出现严重胃痛、呕血时才就医,此时胃癌往往已经发展到中晚期,治疗难度大大增加。”
预防胃癌,关键在于 “早发现、早干预”。日常要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少吃辛辣、腌制、熏烤食物,避免酗酒、吸烟,规律三餐;有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人群要及时根治;40 岁以上人群每年做一次胃镜检查,有胃癌家族史的人群可提前到 35 岁开始筛查。
如果你的烧心反酸症状已经持续一段时间,或伴随其他不适,别再 “忍一忍”,赶紧去医院做检查。记住,健康没有 “侥幸”,重视每一个身体异常信号,才能远离胃癌风险,守护好自己的 “胃健康”。
免责声明: 文章中所展示的图片均为人工智能生成。若这些图片存在版权问题或不适用于商业用途,我们将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一经指出,将立即删除相关图片,感谢您的理解与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