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卫生报·新湖南客户端8月26日讯(通讯员 文浩杰)近日,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成功为一名因外伤导致左眼濒临失明的患者涂女士(化名),实施了鼻内镜下视神经管减压术。术后,她的视力得到了显著恢复。这听起来有些神奇:一个从鼻腔进入的手术,为什么能治疗眼睛失明?
事故背后隐藏的视力杀手
涂女士在劳作时不慎从高处坠落,头部受伤。虽然生命保住了,但她的左眼视力却急剧下降,仅能感觉到微弱的光线。经多学科专家共同会诊,发现问题的根源不在眼球本身,而在于传递视觉信号的“电缆”——视神经。
这根重要的“电缆”必须穿过颅骨上一个名为“视神经管”的骨性管道才能进入大脑。涂女士的外伤导致了视神经管骨折,碎骨片压迫或损伤了管内的视神经,就像被掐住的电线,信号无法传递,从而面临失明风险。
CT提示视神经管骨折片嵌顿视神经,MRI提示损伤的视神经水肿明显
鼻内镜手术:为何能从鼻子入手救视力?
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必须尽快为受压的视神经“松绑”,这就是视神经管减压术的目的。巧妙的手术路径:鼻腔与眼眶(容纳眼球的骨腔)其实是“邻居”,仅一壁之隔。医生借助细长的鼻内镜,就像举着一个高清探灯,从鼻孔这个自然通道深入,可以精准地到达位于鼻腔顶端的“邻居家墙壁”——也就是视神经管的管壁。
精准的“松绑”操作:在高清显示屏的引导下,医生使用精细的微型器械,小心翼翼地磨除骨折的碎片,并打开视神经管的骨壁,如同为被掐住的视神经开辟一个更大的窗口,解除压迫,为神经的恢复创造空间。
微创的巨大优势:与传统需要开颅的大手术相比,这条“鼻内捷径”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避免了对脑组织的干扰,大大降低了手术风险。
术后,再配合药物等综合治疗,受损的视神经有了恢复的可能。涂女士在术后第二天就能辨认大字,视力一天天好转,重获了看清家人笑脸的能力。
哪些情况适合这类手术?
这种手术主要针对非眼球本身问题导致的失明,当病因出在“信号电缆”上时:
1. 头部外伤后:这是最常见的情况。车祸、坠落等撞击后突然视力下降或失明,应高度怀疑。
2. 某些肿瘤压迫:如果眼眶或颅底长了肿瘤,恰好压迫到了视神经。
3. 少数特定炎症:极少数严重的炎症可能导致视神经管内的压力增高,压迫神经。
专家提醒:视神经损伤后的6-8小时是救治的黄金时间,越早解除压迫,恢复视力的希望就越大。一旦发生头部外伤后视力下降,务必第一时间前往有救治能力的医院就诊。
此次手术的成功,再次体现了多学科协作(MDT)在急危重症救治中的重要性。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也已开通“视神经损伤急救绿色通道”,旨在为更多患者抢抓宝贵的复明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