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近日,在上海第一百货商业中心,某知名旅游平台“老友会”全国首家旗舰店开业,这体现了老年旅游市场进入从“价格竞争”转向“体验比拼”的新阶段。该旅游平台调查发现新一代银发族的消费水平远超年轻人,这表明一场围绕消费观念与产业逻辑的深层变革正在悄然发生。
当60后、70后成为银发主力,他们用钱包“投票”的姿态改变了社会对老年群体的刻板认知。这些新银发族不再满足于走马观花的“夕阳红旅行团”,而是像年轻人一样追求小众摄影团、非遗手作课、星空露营等个性化体验。他们可以为了拍一张专业旅拍大片横跨雪山草甸,为上一堂敦煌壁画临摹课奔赴大漠,甚至愿意为定制化服务支付高额费用——这不仅是消费升级的缩影,更是追求“尊严感”与“自我实现”的觉醒。
传统银发游的低价陷阱,本质是对老年群体需求的误读。过去,旅行社用“压缩成本﹢强制购物”的流水线模式收割市场,将老年人困在“景点打卡”的框架里。而如今,新银发族用真金白银倒逼行业从“价格敏感”转向“价值共鸣”。这也揭示,老年群体不是“省钱的机器”,而是“未被满足的细分市场”。只有满足老年群体的个性化需求,企业才能更好地实现盈利。
另外,政策制定也能从中获得启发。适老化改造不能止于景区加装扶手,而应被纳入城市公共服务体系统筹推进;医保政策进一步打通“异地结算”等堵点,或将释放更大银发旅游市场潜力。让老年人安心拥抱“诗与远方”,考验的不仅是商业智慧,更是社会文明和政策设计的温度。
直面健康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