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博导李轶在视频中向网友宣布了自己确诊脑梗的消息。这位45岁的脑梗专家近年来长期处于过度疲劳状态,他曾因过度疲劳引发间歇性失聪,经常半夜被叫去医院做急诊手术。
专家自曝确诊,磁共振报告显示腔梗病灶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博导李轶在社交媒体上发布视频,公开宣布自己确诊脑梗。
45岁的李轶医生在视频中苦笑表示:“大家好,我是李轶,我今年45岁,我也脑梗了。”他晒出的磁共振报告显示确诊为“双侧额叶及放射冠区腔隙性梗塞灶”,即俗称的“腔梗”。
这是一种脑梗死的一种,但因为他目前属于无症状状态,所以还不需要进行治疗。李轶医生这个无症状的腔梗是在体检中发现的,这凸显了定期健康检查的重要性。
过劳成健康杀手,医者难自医成现实
脑梗(脑卒中)的高危因素主要包括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冠心病、血管狭窄、抽烟喝酒、肥胖和过劳等。李轶医生表示,自己排除了其他所有因素,唯独符合“过劳”这一项。
作为神经外科专家,李轶医生的工作强度极大。他经常半夜被叫去医院做急诊手术,曾因过度疲劳引发间歇性失聪。
最令人揪心的是,有一次他高烧了一个星期,半夜又来了一位偏瘫的急性脑梗患者。他挑战身体极限,拖着虚弱的身体赶去医院做手术,成功从死神手里抢回了病人。
但下了手术台,他自己也撑不住倒下了,被送进了抢救室。
过劳群体增多,健康警示不容忽视
李轶医生在诊疗工作中遇到过不少“过劳群体”。他曾接诊一位43岁的男性患者,对方自称有头疼、手发麻的症状。
经过一番询问,李医生了解到这位患者是网约车司机,每天至少要开13小时的车,几乎全年无休。李医生当即指出:“哎!你这个就是过度疲劳”。
他提醒对方:“养家糊口不容易,也要重视身体。”“健康是第一位的,就算赚再多钱,一旦身体垮了,就都是零……”
李轶医生还遇到过一位34岁的男性脑梗患者,即使患病后依旧不愿意戒烟。李医生严肃告诫他:“你记住你是34岁,不是74岁,你把烟戒了,比吃什么灵丹妙药都重要。”
脑梗年轻化趋势明显,预防至关重要
李轶医生指出,脑卒中已经不再是老年人的“专利”,年轻人也需要重视健康管理。他曾经接诊过两个因为沉迷打游戏而突发脑卒中的孩子。
这两个孩子都是长时间打游戏,久坐不动,饮食不规律,最终导致脑卒中。其中一个孩子才16岁,送到医院时已经半边身体瘫痪了。
虽然医生为他紧急做了手术,救回一条命,但还是留下了后遗症。
对于“腔梗”患者,李轶医生建议:积极筛查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对于伴有脑卒中危险因素的需要对这些因素进行控制甚至用药;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中老年朋友推荐每五年进行一次脑血管检查。
来源:极目新闻、光明网
编辑:郑健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