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岁的陈先生2年前在体检时,偶然发现左下肺有一个小结节,由于当时结节体积比较小,医生让他定期随访即可。
陈先生平时没有任何不适,也没有抽烟习惯,再加上他听说肺结节只要不抽烟一般问题不大,所以就没有重视随诊。
今年上半年,他突然开始咳嗽,之后咳嗽越来越厉害,甚至进展到了胸痛。检查结果显示,癌细胞已经向胸膜转移,并且还有大量积水,随后的病理结果显示为恶性程度极高的小细胞肺癌,也就是说连手术机会都没了。
看着这个惨痛的结果,医生无奈地叹息,如果当初他能重视一点,如果能定期按时复查,或许根本就不会发展成今天这样。
体检查出肺结节需要重视吗?距离肺癌有多远?
肺结节主要分为良性和恶性两种,良性的一般是肺炎、肺结核痊愈后留下的疤痕或良性肿瘤;恶性的一般是肺癌、转移癌和淋巴癌等。
那这是不是说只要查出肺结节就要担心呢?其实不是的,因为肺结节并不等于癌症,初次CT检查发现的肺结节约80-90%都是良性病变。
此外,美国的一项大型肺癌筛查研究显示,约96.4%的肺结节是良性的,只有不到4%的是癌症。
虽说恶性的可能性比较低,但我们也不能因此疏忽大意,完全不管不顾,上面那个惨痛的病例就是最好的教训。
尤其是下面这4种结节,一定要重视,不仅要定期随访,必要时还需要手术切除。
①超过8mm、边界不清的肺结节
肺结节大小超过8mm,边界不清,呈分叶状,边缘毛刺,结节内部有空泡货血管穿行等,一定要定期复查。
如果在复查时发现结节有增大或者实性成分变多,需要采取干预措施。
②混合结节
结节按照密度可以分为实性结节、磨玻璃结节与混合结节这三种,其中最需要关注的是混合结节。
所谓混合结节,指的是部分实性、部分磨玻璃的结节,这类结节恶变率高达60%以上。
③不断增大的结节
有些结节虽然很小,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会越来越大,这种需要警惕肿瘤风险,必要时需要手术切除。
④报告单中出现特殊字样的结节
报告单中出现一些特殊字样,比如毛刺、分叶、血管集束征以及胸膜牵拉等,需要高度警惕。
为什么查出肺结节的人越来越多?
可能很多人都发现了,有时候不光自己查出了结节,就连身边的很多人也查出了肺结节,这其实不是假象,而是真的。
数据显示,我国肺结节检出率上升到22-51%,具体数值因为不同的研究而不同。
之所以查出肺结节的人越来越多,和两个原因有关。其一和检查技术有关,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常规体检中肺结节的发现率自然更高。
有些医院在薄层CT中融入人工智能技术,胸部CT检查患者中,有60%以上能发现肺结节。
第二点和人们的健康意识有关,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多人开始重视体检,体检的人多了,肺结节检出率自然就高了。
其实肺结节检出率高不是坏事,反而是好事。因为设想一下,不管你是否检出,这个结节都会一直存在,与其从不知情,不如早点知道结节存在,早点采取相应措施更好。
身体出现这3个信号,可能提示肺结节已癌变
①胸痛
当肺部恶性肿瘤侵犯或者压迫到胸膜与神经等组织时,可导致胸痛出现。如果本身就有肺结节,突然又出现了不明原因的胸痛,一定要及时检查。
②咳嗽
作为肺癌早期常见症状之一,这里的咳嗽常表现为持续性干咳或刺激性咳嗽。有肺结节的患者,近期若出现原因不明且迁延不愈的咳嗽,也要警惕肺结节是否癌变。
③痰中带血
有部分肺癌患者的痰液中带有血丝,有时甚至会咳血。
这是因为肿瘤组织血液供应丰富,剧烈咳嗽时很容易造成血管破裂并出现。如果痰液中总是有血丝或者少量咳血,一定要去完善相关检查。
有肺结节,这3种“发物”一定要少碰
①辛辣刺激的食物
有些人平时很重口味,殊不知长期摄入辛辣刺激食物很容易导致胃肠道受到不良刺激,诱发功能性损伤,并加重身体炎症反应,还可能促进结节进一步发展。
②高糖食物
经常吃甜品、蛋糕、巧克力和奶茶等高糖食物,会增加致敏因子的释放,增加结节恶变风险,从而增加癌变的风险。
③高脂肪食物
比如炸鸡和油饼等,这些食物脂肪含量较高,吃多了容易导致体内热量过剩,从而加重代谢负担,引发全身性慢性炎症。
而这种炎症环境就像是结节的“催化剂”,很可能使原本比较稳定的结节突然变得活跃起来。
最后提醒一点,查出肺结节后香烟和厨房油烟等也有少碰,如果继续抽烟或者吸入厨房油烟,无异于继续刺激结节,就很难保证原本良性的结节会不会发现“变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