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胃镜报告上
“萎缩性胃炎”这几个字
很多人就会心里发慌
这病到底严不严重
会不会变成胃癌
今天我们就请
宁波市临床病理诊断中心的医生
来说说萎缩性胃炎的那些事儿~
什么是萎缩性胃炎?
我们的胃里面住着“勤劳的打工人”——胃腺体细胞,它们通过分泌胃酸和消化酶来帮我们分解食物,可要是长期被炎症侵袭,胃黏膜上的腺体就会减少甚至消失,胃酸和消化酶分泌能力也随之下降,同时胃黏膜也会变薄,这就是慢性萎缩性胃炎。
慢性萎缩性胃炎主要分成两类——
A型(自身免疫性胃炎):人体自身免疫系统“认错人”,攻击了胃黏膜细胞,导致胃体壁细胞被破坏,还会引起贫血,需要内镜+病理+血清学检查共同确诊。
B型(多灶萎缩性胃炎):它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密切相关,和肠化常常“结伴而行”。
肠化就是胃黏膜受损后,一部分胃黏膜上皮细胞被肠型上皮细胞替代。
在我国,大部分人属于B型。
图片由AI绘制
萎缩性胃炎会癌变吗?
萎缩性胃炎是比较明确的癌前病变,和胃癌的发生呈正相关。
但从萎缩到胃癌,并非一蹴而就,通常需要长时间的发展过程:胃部的长期炎症刺激(比如幽门螺杆菌感染)→胃腺体萎缩→肠化→低级别/高级别上皮内瘤变→胃癌。
目前已有研究显示,萎缩性胃炎5年内发展为胃癌的概率仅为0.1%。
慢性萎缩性胃炎有何症状?
30%-40%患者并无明显症状,只能在胃镜检查时发现。如果出现以下情况,要提高警惕,尽快做胃镜检查:
消化不良:上腹隐痛、饱胀、早饱(吃一点就饱),可能是胃酸分泌减少,消化功能下降。
反酸烧心:胸骨后灼热感、酸水反流,可能是胃黏膜屏障受损,胃酸刺激。
贫血相关症状:乏力、头晕、面色苍白,可能是胃酸减少导致铁、维生素B₁₂吸收障碍。
体重下降:无明显原因的体重减轻,可能是长期消化不良,营养吸收不足。
查出慢性萎缩性胃炎该怎么办?
当出现萎缩性胃炎之后,要尽早找医生评估,制定治疗和随访方案。一般情况下:
不伴有肠化的萎缩性胃炎,建议2-3年做一次胃镜检查;
中-重度萎缩性胃炎并伴有肠化,建议每年做一次胃镜检查;
伴有低级别上皮内瘤变,需要结合内镜下表现,必要时内镜下治疗;
伴有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建议内镜下切除治疗,术后密切随访。
如何预防萎缩性胃炎?
避免吃太多腌制、烧烤食品,少吃辛辣、过冷、过热食物,避免用浓茶、咖啡、酒精等饮品长期刺激胃部。
划重点:幽门螺杆菌(HP)感染者中,10%-20%发展为萎缩性胃炎,1%-3%进展为胃癌。所以,成年人一旦发现HP感染,请尽快就医根除!
编辑:施忆秋 曹歆
责编:孙美星
来源:宁波市临床病理诊断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