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不良是癌症患者治疗过程中最严重的问题之一。大肠直肠癌的治疗方式多样,包括手术、标靶、化疗、放疗等,但各种治疗都可能带来副作用,如疲倦、恶心、呕吐、腹泻、便秘、食欲差、口腔溃疡等,严重影响进食,甚至无法正常摄入营养,进而妨碍后续治疗。
临床数据显示:每5位癌症患者中,就有1人死于营养不良
癌细胞本身就会造成身体代谢失衡,使分解代谢大于合成,导致肌肉流失、体重下降。国外研究指出,约有80%的癌症患者曾面临营养失调问题,许多人因此不得不中止治疗或降低药物剂量,严重影响疗效。更令人震惊的是,临床上每5位癌症患者中,就有1位并非死于癌症,而是死于营养不良。
此外,美国国家癌症研究院(NCI)也指出,约50%的癌症患者会出现“恶病质”症状,其中近40%因此死亡。恶病质是一种复杂代谢综合征,导致营养迅速消耗、体重下降。专家呼吁,应在癌症治疗过程中持续补充营养,搭配营养补充品,有效支持治疗。
营养介入后体重回升、生活质量改善
营养状态与癌症治疗成效密不可分。癌细胞会分泌发炎因子,导致蛋白质和脂肪大量分解,使患者的代谢紊乱、能量需求增加、营养流失加剧。如果不及时补充营养,会出现体重下降、体力不支、无法耐受治疗等问题,甚至中断疗程。
一项营养介入研究显示:
这说明:积极且正确的营养补充,是抗癌过程的关键武器之一。
癌症营养补充的黄金法则:低碳、优脂、高蛋白
糠荣诚指出,营养介入的 时机很重要,最好从诊断初期、治疗开始前就进行评估与介入,量身订做营养策略。目前市面上已有专为癌症患者设计的营养配方,其核心原则就是:
癌细胞最喜欢从碳水化合物中获取能量,建议碳水摄取量控制在总热量的30%-40%。此外,多数癌症患者有高血糖倾向,因癌细胞会引发胰岛素阻抗,因此不宜摄取过多碳水。
癌细胞释放的促炎因子也会破坏脂肪组织,优质脂肪可提供稳定能量,并支持免疫系统。建议脂肪摄入量占总热量的30%-50%,优选植物油、鱼油等健康脂肪来源。
癌症患者常出现肌肉流失(肌少症),蛋白质有助于组织修复和免疫功能维持。蛋白摄入足够,是预防营养不良、维持治疗耐受度的关键。
结语:营养,是抗癌的“软武器”
不少肿瘤患者因手术或放化疗产生食欲不振,进而忽视营养补充,这往往会恶性循环、拖垮治疗力。长期坚持日常营养介入,不仅能改善生活质量,更能为治疗成功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