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三招搞定糖尿病”的“网红医生”治治“流量病”
创始人
2025-08-01 20:09:52
0

“三招搞定糖尿病”“来预约针灸,可根治白内障”“点击直播间链接,领取定制中药”……某些社交平台上,一些所谓的“网红医生”,有的打着科普的幌子吓唬病人、推销“神药”;有的打着祖传的旗号,自称包治百病、无所不能;有的号称专家权威,擦边色情、收割流量……

这些“网红医生”,以治病救人之名,行流量变现之实,坑害患者、玷污医卫行业声誉、败坏网络生态环境,需要下猛药治治他们的流量沉疴。

记者在某社交平台看到,一名自称“某医院内镜中心主任”的网络博主,把很多人常见的胃胀、反酸症状说成是“很危险”,马上就有性命之忧。

另一名博主在直播间推销一款治疗失眠的“神药”,宣称“医院不让说,今天我破例公开”,药效好得“白天不要吃,怕你睡不醒”。

记者根据名称搜索,发现其所谓治疗失眠的“神药”,不过是一种保健品。而且这名“神医”在直播间售卖的价格,比网络药店高出不少。

另一名网络博主自称“疼痛科专家”,平台认证里头衔一大串。当记者点击进入其“线上问诊”页面,几句话之后就开始劝导记者掏钱买药。

这些活跃的“网红医生”,自称“专业医生”或“祖传中医”,说自己治愈过多少“疑难杂症”,既不用望闻问切,也不用仪器检查,就断言患了什么病,向网民售卖各种“神药”。

个别“网红医生”账号还以所谓科普的名义,大讲“男科”“妇产科”“泌尿科”“肛肠科”,擦边软色情,收割流量,污染网络风气。

这些“网红医生”,有些是注册的真医生,有些只是在医院上班的护士或技师,更多的则是冒牌货、假医生。但在网络平台上,这些人身上穿着白大褂,嘴里飙着医学名词,是不是名副其实的专业医生,普通网民难以分辨。

互联网诊疗活动,国家严格实行准入管理。根据《互联网诊疗管理办法(试行)》等文件,只有具有相关资质并获主管部门审核的医疗机构,才可以开展互联网诊疗。具有行医资格的医师,需要所执业注册的机构同意,才能开展互联网诊疗活动。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2023年发布的《互联网广告管理办法》明确规定,禁止以介绍健康、养生知识等形式,变相发布医疗、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广告。

对照这些规定,不少所谓的“网红医生”的行为,明显涉嫌违法违规。

对于具有行医资格的“网红医生”来说,很多人将科普与问诊、治疗混为一谈,名义上是在科普,实际上是在问诊和治疗,甚至在直播中夸大其辞向网友推销药物或保健品,已经涉嫌违反《互联网诊疗管理办法(试行)》和《互联网广告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

对于只是护士、技师的“网红医生”来说,由于并不具有网络问诊、治疗资格,在网上开展实质性的诊疗活动,不仅涉嫌违反互联网诊疗活动有关规定,还明显超出专业职能范围,有滑向“非法行医”的危险。

对于冒牌的“网红医生”来说,打着科普或养生的旗号,蹭医生的流量带货牟利,则涉嫌坑蒙拐骗,给消费者身体健康、生命安全带来极大隐患。

不论是“真医生”的违规互联网诊疗行为,还是“假医生”的招摇撞骗、伪科普直播,都离不开利益驱使,让原本救死扶伤的神圣职业,变成坑害群众的流量密码。

整治“网红医生”流量沉疴,是规范互联网诊疗活动、维护行业正常秩序的基本要求,更是守护广大医护人员名誉形象、呵护亿万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保证。

国家卫健委近来表态,一些“网红医生”的行为严重违反互联网诊疗管理和广告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将加大互联网健康科普乱象的整治力度。

明确科普与问诊有别,持续开展整治管理。引导网络医生强化自律,严格规范个人网络行为,不能借科普的名义问诊,也不能为了利益夸大患者病情,更不能借医生的名头高价带货。

相关社交平台不能奉行“流量至上”。要完善医疗健康类账号的身份审核,别让“平台认证”走过场,沦为行骗者的道具“招牌”;进一步优化算法,强化内容审核,坚决封堵假冒医生变相发布违规内容,决不为坑人牟利的视频传播提供便利。

市场、网络等行业管理部门也要加强协同,对医学相关短视频和网络直播加强监督,严查借科普之名行互联网诊疗之实,坚决刹住借医生名义坑害群众利益的“网红医生”乱象。

顺应网友对生活质量和健康医学知识日益增长的需求,进一步推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均衡布局,加大权威网络医疗科普建设力度。只有让真科普、真诊疗的“苗”更加健壮,“网红医生”乱象的“草”才会枯萎消失。

题图漫画:潘红宇

来源:新华社

作者: 姜伟超 张玉洁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若... 2002年,俄罗斯复产的图-160战略轰炸机成功完成首飞,这一历史性时刻对俄罗斯而言意义重大,因为这...
爸妈老花眼突然消失,小心患上这... 拥有清晰的视力 对孩子来说很重要 对于年迈的父母而言,同样重要 买菜、购物、接送孙子 跳广场舞、散步...
原创 人... 天气一热,吃他汀的我爸差点“躺平”在菜市场 “闺女,快回来!你爸在菜市场晕倒了!”上周我妈一个电话...
广州华康中医医院杜鹏主任:风湿... 在城市快节奏生活的背景下,风湿、痛风以及各类骨关节问题逐渐呈现年轻化趋势。据数据显示,当前30岁以上...
脑梗死患者住院期间,为何要做这... 脑梗死,俗称“脑梗塞”,是脑血管疾病中最常见的类型,约占所有卒中的70%。简单来说,就是由于各种原因...
高血脂患者的水果选择:避开这三... 现在的生活要比几十年前好多了,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不断提高。但是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患上“富贵病...
HPV不是只有女生该打疫苗:男... 提到 HPV(人类乳突病毒),许多人第一时间想到的是子宫颈癌。但你知道吗?最新研究显示,HPV 引发...
疣、感染和低免疫力背后隐藏着什... 想象一个青少年,似乎总在生病,身上长满顽固的疣,医生却始终找不出原因。17岁的莎拉(Sarah),来...
原创 中... 到了中伏,天气就要进入特别热的时候,从传统养生来讲,这大热天可不单单是出汗让人难受,更关键的是身体会...
孕妈必看!避孕药治痘的真相揭露... 随着社交媒体的兴起,年轻女性在平台上分享生活点滴,其中不乏关于痤疮治疗的讨论。最近,一项研究揭示了社...
血脂高、血管硬、血糖不稳?一个... “体检单上血脂箭头全朝上,吃西药怕伤肝”“血管有斑块,医生说动脉硬化在进展”“肚子大、血糖忽高忽低,...
北京菌一生:年年复查没问题,为... "我每年都按时查头颈部,谁能想到这病会偷偷跑到肺里啊..."45岁的李师傅拍着CT报告单,声音都在发...
老年之困:当神志不再清明,我们... 年岁的车轮碾过,白发渐生时,我们最畏惧的或许不是身体的衰败,而是那双曾经明亮的眼睛逐渐蒙上认知的雾霭...
南昌第五医院江辉主任:以温情守... 在南昌第五医院甲状腺科,有一位深受患者信赖的医生 —— 江辉主任。从医二十多年来,他始终怀揣着对医学...
铜摄入:中风后认知健康的隐秘钥... 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有些人在中风后还能保持清醒的头脑?今天我们就来聊聊一个可能的答案——铜。 随着全...
聚焦技能提升:湖南31名盲人医... 大众卫生报·新湖南客户端8月1日讯(本报记者 陈艳阳 实习记者 王卓雅)7月31日,由湖南省残疾人劳...
贾永忠主任提醒,三伏天,甲亢患... 三伏天热浪滚滚,医院诊室中,贾永忠主任刚刚接诊了一位危重甲亢患者:心率狂飙至180次/分钟,同时剧烈...
超千家医院已开设“乙肝临床治愈... “医生,我乙肝感染十几年了,还有没有可能治好?” 对于大多数乙肝患者而言,每天需要吃一次核苷类药物对...
血糖高不高看身体麻不麻?四肢有... 【福利礼包赠送中】每天将在收藏、点赞并评论留言的读者中抽出幸运中奖者,欢迎大家参与活动! 街头巷尾...
距离立秋还有5天,记得“吃2肉... 还有5天就立秋啦!日历一翻,空气里那丝若有似无的燥气,还有早晚那点悄悄溜进来的凉意,都在提醒咱们: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