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四点,我在床上翻来覆去就是睡不着。手机屏幕亮得扎眼,上面堆满了各种消息,可我就像被抽走了所有力气,一个字都回不出去。两年前的冬天开始,这样的夜晚也成了我生活里的常客。
确诊抑郁
第一次见心理医生,我神色恹恹地走进精神科诊室。医生抬眼看了我一下,温和地示意我坐下,然后开始问我问题。
“最近睡眠质量怎么样?”“饮食方面呢,有没有变化?”医生边记录边问。
随后,医生又细致地询问了我情绪低落的情况、持续时间,以及工作和生活中的压力源等。
问诊结束后,医生根据我的情况,安排我做了心理测评量表和脑电图等相关检查。
再次回到诊室,医生仔细地看完了所有检查报告,神情严肃又带着安抚:“综合各项检查结果,你被确诊为抑郁症。不过别太担心,这是可以治疗的,咱们一起想办法。”
考虑到我的具体情况,医生为我制定了详细的治疗方案。她给我开了抗抑郁的药物,详细地向我说明了用药的注意事项和可能出现的副作用,还叮嘱我一定要按时服药。同时,她建议我进行定期的心理疏导,帮助我调整心态,释放内心的压力。
从那以后,我按照医生的嘱咐按时服药,并定期去找心理医生进行疏导。经过几次心理疏导,我感觉自己的状态有了明显的改善。
现在,回想起那段黑暗的日子,我无比庆幸自己当初鼓起勇气寻求了心理医生的帮助。如果没有医生的专业治疗和耐心引导,我可能永远也无法鼓起勇气,一步步走回正常的生活。
如果你也在经历这些,请记住
立刻寻求专业帮助:别等感觉更糟了才行动。找医生、心理咨询师,或者拨打心理援助热线。这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求助方式。
哪怕只动一点点,也去运动:请相信,动起来是打破僵局的有效方法。不必追求强度,哪怕只是每天下楼散步10分钟,或者在家跟着视频做几个简单的拉伸动作。运动能促进大脑分泌多巴胺,这是身体自带的抗抑郁药。
允许自己慢下来,但别完全停下:抑郁时,大脑和身体都需要休息。允许自己减少工作量,拒绝不必要的社交,把生活的节奏调慢。但尽量保留一些微小的日常连接,比如给一个信任的朋友发条信息,或者每天坚持做一件小事(哪怕只是刷牙洗脸)。完全的孤立和停滞,只会让黑暗蔓延。保持一点点与外界的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