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最补的肉,不是狗肉,而是这几种,养阳祛湿,中老年可常吃点
创始人
2025-07-29 12:41:02
0

导读

亲爱的读者,微信即将改版,以后只有星标用户才能收到每日的文章推送,麻烦尽快点击下方卡片,关注,然后再就可以了

很多人一提到夏至进补,脑子里第一个冒出来的就是“狗肉”。“吃了夏至狗,西风绕道走”,老一辈人常挂在嘴边。但现在时代变了,狗肉吃的人越来越少,有些地方甚至已经难觅踪迹。那问题来了——夏至到底该吃什么肉最补?答案可能出乎你意料,不是狗肉,而是鸽子、泥鳅和蛤蜊,更适合现在的饮食环境,也更适合中老年人的身体条件。

这三种肉,既不油腻,又各有滋补之道,尤其适合夏至这个阴阳转换、湿气加重的节气。别看它们不起眼,养阳祛湿,比一些大鱼大肉更实在

夏至是一年当中白昼最长的一天,这时候人体的阳气达到顶点,正是“扶阳气、祛湿气”的关键时节。一旦错过,等到暑湿深重时就容易出现胃口差、浑身乏力、关节酸痛这些小毛病。特别是中老年人,身体代谢减慢,湿气一重,整个人就容易“蔫”下来。

先来说说鸽子。老话常说“一鸽胜九鸡”,不是空穴来风。鸽子肉性平味甘,富含优质蛋白质和多种氨基酸,而且消化率高,适合肠胃功能不太强的中老年人。特别是夏至前后,人容易出汗多,体力消耗大,吃点鸽子汤,既能补养身体,又不至于上火。

山药红枣鸽子汤就是个不错的选择。山药健脾,红枣养血,配上鸽子肉,汤清味鲜,喝上一碗,胃口也跟着打开了。比起吃油腻的红烧肉、炖大骨头,这汤更温和,更适合夏天燥热的气候。

再说泥鳅。这玩意儿小时候在稻田里抓过吧?别看它滑溜溜的,营养可是一等一的。泥鳅含有丰富的蛋白质、钙、铁、维生素A等营养素,尤其是它里头的“泥鳅肽”,对肝脏功能有一定的帮助,对疲劳恢复也有好处。

有句老话说得好:“六月泥鳅赛人参”。尤其是夏至前后,泥鳅肉质最是肥嫩鲜美,炖汤、干煸、红烧都能做出一桌好菜。中老年人如果平时有点气虚、乏力,吃点泥鳅正合适。比起那些所谓的补药,泥鳅更亲民也更安全。

干煸泥鳅这道菜,做得好那真是香得让人流口水。锅里一炸,金黄酥脆,外焦里嫩,再放点辣椒提味,端上桌就能下两碗饭。关键是它不燥不腻,吃完也不会觉得“顶胃”。

蛤蜊是第三个主角。别看它是海鲜,小小一只,却含有丰富的蛋白质、铁、锌等微量元素,而且胆固醇低,适合血脂偏高的中老年人。“冷水的蛎子,热水的蛤”,夏至之后正是蛤蜊最肥美的时候,肉嫩汤鲜,是夏天清补的好选择。

尤其是南方沿海一带,夏天的夜市摊上,啤酒配蛤蜊,是不少老年朋友的“消暑套餐”。不过要注意,蛤蜊虽好,吃的时候一定要煮熟透,防止寄生虫和细菌感染。搭配黄瓜、猪肉做成水饺,也是夏至时节的一道清爽主食。

黄瓜本就清热解毒,猪肉提供能量,加上蛤蜊的鲜味,既营养又顺口。很多老年人平时牙口不好,水饺这种软烂的食物正好下咽,一口一个,吃着不累,消化也无负担。

这三种肉虽说“看起来平平无奇”,但从中医角度看,都是养阳祛湿、补虚强身的佳品。鸽子补而不燥,泥鳅清而不寒,蛤蜊鲜而不腻,夏至时节吃上一点,胜过乱吃补品。

有些人到了夏天就怕吃肉,觉得太油,胃口差。其实这时候如果完全不吃肉,反而容易出现营养不足、免疫力下降的问题。尤其是中老年人,本身肌肉流失速度就快,再不注意补充优质蛋白,就容易出现体力不支、走路打晃的情况。

吃肉也要讲究方式方法,不能贪多、不能吃得太重口味。比如红烧、油炸、烧烤这些做法,虽然香,但对胃肠道刺激大,吃多了反而适得其反。夏至时节,选择清炖、煮汤、蒸煮的方式,更利于消化吸收。

还有一点要提醒大家,吃肉的时候,要搭配蔬菜和粗粮,比如吃鸽子汤时喝点小米粥,吃泥鳅时炒盘青菜,这样能帮助消化,减少肠胃负担。别光惦记着肉不吃菜,那可就本末倒置了。

从健康角度来说,夏至进补讲究“顺时应节”。阳气正盛之时,适当补阳补气,同时又要祛除湿气、避免上火,这三种肉恰好都能做到平衡。既顺应了节气的变化,又照顾了身体的实际需要。

有些人问,吃肉是不是就得吃贵的?其实未必。鸽子虽然比鸡鸭贵些,但个头小,一只就能炖一大锅汤;泥鳅和蛤蜊更是平价实惠的食材,只要掌握好做法,一样能养出健康来。

再说了,吃肉不是图个“重口味”,而是要吃得对、吃得巧、吃得健康。特别是年纪上来以后,身体的一点点变化都要细心留意。夏至吃对了,才能为接下来的湿热天气打下基础。

生活就像做饭,得慢火炖、细水长流。别小看这三种肉,它们不是大补之物,却是日常滋养中的“细水长流”。吃得对,身体轻松;吃得错,再贵的补药也难补回来。

所以说呀,赶在夏至这几天,不妨试试鸽子汤、干煸泥鳅、蛤蜊馅水饺这几样,既美味又养人。别光顾着吃清粥小菜、凉拌黄瓜,身子骨得靠点“硬菜”来撑着。尤其是家里的长辈,更要记得提醒他们:夏至该补补了,别太节俭。

健康这事儿,说到底是一点一滴的积累,不是靠一顿大补解决的。但在关键节气下点功夫,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说到底嘛,吃得好不如吃得巧。夏至不吃狗肉也没关系,重点是吃对了、吃合适了。鸽子、泥鳅、蛤蜊,这三样,简单实在,滋补到位,适合大多数中老年人。

过节不只是吃粽子、喝雄黄酒,还有这些“藏在锅里的讲究”,懂得的人才知道。趁着夏至的阳气还在,多吃点顺节气的好东西,为接下来的湿热天气打好底子。身体好了,一年四季都有底气。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什么样的女性,是易流产体质 什么样的女性,是易流产体质? 说实话,医学上并没有这个说法! 但确实有几种情况,会让流产风险大大增加...
原创 格... 在最近的一档节目中,追梦格林谈起了他昔日的队友杜兰特。他提到,随着本赛季杜兰特加盟火箭,这支球队的夺...
糖尿病友伏天稳血糖、养生的中医... 三伏天来临,高温湿热天气给糖尿病人的血糖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而中医在冬病夏治及糖尿病方面有比较好的效...
类风湿关节炎“湿气”重? 专家...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复杂,与多种因素相关。然而,在民间常有“类...
中国中医药报:北京名医王庆甫教... 简单来说,颈椎病在中医里叫“项痹”,它的发生有内外两方面的原因。 内因:主要是身体本身的问题,比如肝...
医生预计:全球肝癌病例将大幅增... 恶性肝肿瘤难以治疗。医生警告称,到2050年,罹患恶性肝肿瘤的人数可能比现在增加76%。然而,肝癌在...
常见眼底病,你都了解了吗? 一提到“眼底”这个眼科常用词汇,许多非医疗行业人士认为在眼球下方,其实不然,那眼底在哪呢? 眼底其实...
武侠视角下的基孔肯雅热病毒战,... 一、武侠世界的“七伤拳”与病毒暗战 江湖中有一门邪门功夫叫七伤拳,一拳打出,表面伤筋动骨,内里却摧肝...
身体“缺”什么会经常失眠多梦?... 声明:本文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为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等相关信源,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
广州肿瘤科马晓东医生解析乳腺癌... 随着医疗技术发展,乳腺癌早期治疗有了更多选择。热消融与手术治疗各有优劣,今天就来好好对比一番,帮大家...
外阴白斑知多少:位置、类型与防... 外阴白斑是女性外阴皮肤和黏膜出现白色病变的慢性疾病,属于外阴上皮内非瘤样变范畴,主要包括外阴鳞状上皮...
耳廓缺损修复术后心理调整:拥抱... 耳廓缺损可能因先天发育异常或后天意外导致,不仅影响听觉功能,更可能成为患者心理成长的“隐形枷锁”。修...
原创 医... 一名42岁的男性患者,得了高血压以后,惶惶不可终日,现在网络发达了,患者每天拿着手机去网络上搜高血压
“断崖式衰老” 恐慌:如何面对... 在社交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速度和广度超乎想象,一条 “山东一女子 20 天内经历断崖式衰老,42 岁...
有桥本甲状腺炎的人,更容易发生... 桥本甲状腺炎 当体检报告上出现 “桥本甲状腺炎” 这几个字,患者心里直发慌:这病严重吗?听说容易变成...
其实,男人也挺可怜,很多男人都... 爱是相互的,也是流动的。 没有无缘无故的爱,没有不付出就能得到的真心。 很多女人都会有这样的误区,觉...
明日中伏,提醒别忘“3多吃3少... 多吃三类菜: 一、苦瓜炒肉 苦瓜堪称清热解暑的佳品。它含有丰富的苦瓜苷和苦味素,能增进食欲,健脾开...
原创 杨... 杨家沟,位于米脂县,是一个依山而建、坐落在沟壑梁峁之间的村庄。这个历史悠久的地方,早在明代便有马氏家...
体检发现 “肾囊肿” 别大意!... 在体检报告中,“肾囊肿” 是常见的泌尿系统异常结果。很多人看到 “囊肿” 二字,会觉得是良性病变而掉...
【苏百和酒知识】喝白酒一定会尿... 喝白酒一定会尿酸高吗?别急着把酒柜里的苏百和全送人,先把话说清楚。 白酒本身嘌呤极低,几乎可以忽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