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祛湿健脾指南:从饮食到起居,助你告别困倦乏力
创始人
2025-07-29 09:05:54
0

夏季湿热交加,很多人常感身体沉重、食欲不振、精神萎靡,这往往是湿气困脾的表现。中医认为“脾主运化”,负责水谷精微的消化吸收和运化水湿,而夏季湿邪最易伤脾,导致脾胃虚弱,出现腹胀、便溏、乏力等一系列症状。下面就跟着专业中医一起来内调外养,帮助您从内到外祛湿健脾,恢复轻盈体态和旺盛精力。

一、夏季湿邪伤脾的机理与表现

在中医理论中,脾为“后天之本”,主运化水谷精微和统摄血液,喜燥恶湿。夏季气候炎热多雨,空气中湿度大,人体易受外湿侵袭;同时,为解暑而过度食用生冷食物、贪凉饮冷,又会损伤脾阳,导致内湿滋生。这种内外湿邪交困的状态,最易造成脾胃功能失调,形成恶性循环——脾虚则湿盛,湿盛又加重脾虚。

1.湿邪困脾的典型表现

消化系统症状:食欲减退、脘腹胀满、口淡无味或口黏、大便稀溏或黏滞不爽。

全身症状:身体困重、头昏沉如裹、四肢乏力、关节酸胀。

舌象脉象:舌体胖大、舌苔白腻或黄腻,脉濡缓或濡滑。

值得注意的是,现代生活方式中的空调冷饮、熬夜贪凉等习惯,更加剧了夏季脾胃损伤。长时间处于空调环境会导致毛孔闭合,汗液排泄不畅,湿毒内蕴;而冰镇饮料则会直接损伤脾阳,影响运化功能。因此,夏季脾胃调理不仅要祛湿,还需注意温养脾阳,避免过度贪凉。

二、饮食调养

夏季祛湿健脾的饮食法则

饮食调理是中医祛湿健脾的基础方法,通过合理的食物选择和饮食习惯,可以有效减轻脾胃负担,帮助身体排除湿气 。夏季饮食应遵循“清淡易消化、少食多餐、温养脾阳”的原则,避免加重湿邪。

1.祛湿健脾的常用食材

薏苡仁:被誉为“祛湿第一药食”,既能利水渗湿,又能健脾止泻,特别适合夏季煲汤或煮粥。可将薏苡仁与赤小豆搭配,增强利湿效果;或与山药同煮,健脾作用更佳。

冬瓜:含水量高且具有显著的利尿作用,能帮助湿热从小便排出,对夏季水肿、小便不利尤为适宜。冬瓜连皮煮汤效果更好,可搭配薏米或老鸭,既美味又养生。

山药:补脾养胃的同时兼具涩肠止泻功效,对脾虚食少、久泻不止有良好效果。鲜山药可清炒或蒸食,干山药更适合煲汤煮粥。

白扁豆:具有健脾化湿、消暑解毒的功效,尤其适合夏季暑湿引起的呕吐、腹泻。可与粳米同煮为扁豆粥,或与白术、茯苓等搭配煲汤。

芡实:有“水中人参”之美誉,能健脾除湿、固肾涩精,对脾虚久泻、遗精带下效果显著。常与莲子、山药配伍,制成药膳或甜汤。

2.饮食禁忌与建议

避免三类食物:生冷(如冰镇饮料、生鱼片)、油腻(如油炸食品、肥肉)、辛辣(如火锅、烧烤)。这些食物或损伤脾阳,或助湿生热,加重湿邪。

饮食规律:定时定量,早餐尤为重要。中医认为早上7-9点(辰时)为胃经当令,此时进食健脾祛湿食物效果最佳。可在此时间段食用山药粥、薏米粥等温和易吸收的食物。

烹饪方式:以蒸、煮、炖为主,减少煎炸。夏季可适当增加汤品摄入,如冬瓜薏米排骨汤、赤小豆鲫鱼汤等,既能补充水分,又能利湿健脾。

进食节奏:细嚼慢咽,每餐七八分饱。暴饮暴食会加重脾胃负担,影响运化功能,导致食积湿阻。

三、综合调理与日常注意事项

祛湿健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管齐下、综合调理才能取得理想效果。除了饮食日常生活中的许多细节也会影响祛湿效果。

1.环境祛湿措施:

居住环境:保持室内干燥通风,湿度控制在50%-60%为宜。可使用除湿机或空调除湿功能,特别在梅雨季节。地下室等潮湿环境不宜久留,必要时可使用干燥剂。

衣物被褥:夏季出汗多,衣物应及时更换清洗;被褥定期晾晒,最好在阳光充足的中午时段晒2-3小时,既能除湿又能杀菌。衣柜内可放置吸湿盒或干燥剂。

避免外湿:淋雨后及时擦干身体和头发;不要直接坐卧在潮湿的地面上;游泳或水上活动后尽快擦干身体。这些细节能减少外湿侵袭的机会。

2.情志调摄方法:

情绪管理:中医认为“思伤脾”,过度思虑、紧张、焦虑会影响脾胃功能。夏季心火旺盛,更易出现情绪波动。可通过冥想、深呼吸、音乐欣赏等方式放松心情,保持情绪平稳。

压力释放:适当安排休闲活动,如散步、书法等,转移注意力,减轻压力。与亲友交流倾诉也是缓解压力的有效方式。

愉悦心境:培养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学会欣赏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中医认为“喜能胜忧”,愉悦的心情能促进气血流通,有利于脾胃功能。

3.不同体质调理重点:

痰湿体质:形体偏胖,舌苔厚腻,大便黏滞。重点在于化痰祛湿,可多用陈皮、薏苡仁等,配合有氧运动。

气虚体质:易疲劳,气短懒言,舌淡有齿痕。应侧重补气健脾,多用党参、黄芪、山药等,运动量不宜过大。

阳虚体质:怕冷,四肢不温,喜热饮。需温阳祛湿,可加入干姜、肉桂等,配合艾灸疗法。

湿热体质:口干口苦,舌红苔黄腻。宜清热利湿,多用赤小豆、绿豆、冬瓜等,避免辛辣油腻。

中医强调“三分治,七分养”,祛湿健脾更需要长期坚持。夏季过后,也应继续保持良好的饮食和生活习惯,避免湿邪再次积聚。通过综合调理,不仅可以改善当下的不适症状,更能增强体质,预防秋冬季节的疾病发生,实现中医“治未病”的理想目标。

供稿: 腾冲市中医医院 杨善钐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让男人爱你上瘾,不用天天联系,... 很多女人在感情里有个误区,觉得要抓住男人的心,就得天天联系他,时刻刷存在感。 可往往这样做了之后,男...
赵丹阳医生:动脉硬化吃这些 帮... 动脉硬化的本质是血管失去了原本的柔软和弹性,变得僵硬狭窄。从中医 “药食同源” 的理念来看,日常饮食...
茼蒿的功效与作用 茼蒿的功效与作用 1.消食开胃,通便利腑茼蒿中含有特殊香味的挥发油,有助于宽中理气,消食开胃,增加食...
泻药当减肥药酿悲剧!医生紧急提... 东方网记者刘轶琳7月29日报道:近日,上海一名80斤女子每日服用超150粒日本“小粉丸”暴瘦至不到5...
“高油高盐”危害大!试试这款中... 大众卫生报·新湖南客户端7月29日讯(记者 郭芝桃 严德赢)近日,湖南颁布《湖南省普及健康生活方式 ...
生活观察|预防基孔肯雅热,做好... 近期,我国南方个别城市发生基孔肯雅热输入疫情并引发本地传播,社会高度关注。专家表示,基孔肯雅热可防可...
40岁以下女性乳腺癌复发率低,... 乳腺癌是女性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尤其对于40岁以下的年轻女性而言,乳腺癌的诊断往往让人感到措手不...
西安甲康科普:甲状腺疾病的这些... 俗话都说病从口入,我们每天都要跟食物打交道,难免会被很多听说的“饮食禁忌”所困扰。 尤其担心一个不小...
三伏天,出汗时别忘了补点它,否... 今天整理了伏天养生十大关键点,做好了,一整年都少生病。如果不注意,则会对健康造成危害,尤其是第一个,...
北京暴雨有多大?四天下了近一年... 又是一夜大雨,从7月28日夜间到29日早晨9点,北京市平均降水量70.1毫米,最大降水量出现在房山阎...
就医帮 | 北京佑安医院招募肝... 出品 | 搜狐健康 作者 | 北京佑安医院器官移植中心、北京肝病研究所 编辑 | 原野 首都医科大学...
癌症的最后一搏?新型“超级炸药... 对于无数患者而言,癌症诊断是一场艰苦战斗的开始。但当你以为已经赢得的战斗卷土重来,曾经充满希望的治疗...
“嘌呤之王”被揪出!医生再三劝... 声明:本文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为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等相关信源,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
心梗与散步脱不开关系?医生提醒... 声明:本文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为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等相关信源,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
中医抗癌新视角:扶正培元,点亮... 癌症:沉重的阴霾 在当今社会,癌症无疑是笼罩在人们心头的一片巨大阴霾。它如同一个冷酷无情的杀手,悄然...
市级继教项目“全科医学临床诊疗... 为进一步提升全科医学领域临床诊疗水平,加强慢性病管理,7月26日,曲靖市第二人民医院全科医学科成功举...
郑功成:“超常规”人口老龄化是... “人口老龄化是世纪国情,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需要全面妥善应对的重大挑战。”7月20日,中国社会保障学...
洗澡是延年益寿的“良药”?医生... 声明:本文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为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等相关信源,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
甲减:真的会让免疫力下降吗? 今天咱们来聊聊一个很多人关心的健康话题——甲减和免疫力下降之间的关系。你身边是不是也有朋友得了甲减,...
全国降水排行榜前十北京占六位!... 据中国天气29日消息,今晨(7月29日)早高峰时间,北京强降雨继续,对市民上班通勤造成明显影响。其中...